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探讨

时间:2022-10-14 09:16:57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探讨

提要反垄断法私人实施作为对反垄断主管机构实施反垄断法的有益补充,对一国反垄断法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提出我国实行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必要性,并着重分析反垄断私人诉讼和私人监督机制,探讨反垄断私人诉讼和私人监督机制完善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私人反垄断诉讼;私人反垄断监督

本文由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SQRS180,项目名称:反垄断法实施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

垄断法的实施可以动用公共和私人两种资源。由反垄断主管机构对垄断行为采取的任何行动可以称之为公共实施。例如,反垄断主管机构对违法者处以罚款或命令违法者停止某一违反反垄断政策的特定行为,反垄断主管机构甚至也可以通过发动诉讼来执行反垄断法。一般而言,公共实施的特点是动用了公共财政和权力资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除了反垄断主管机构以外,私人市场参与者在反垄断法的执行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是指私人依据反垄断法律规范开展的监督、追诉、裁判和制裁违法行为的活动。私人是基于利润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来决定执行投资和努力的程度、范围和强度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体利益,但有时也可以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的作用。

一、我国实行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必要性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立法和实践始于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反垄断法实施体系中以反垄断法实施机关为本位的机构设置和运作体制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在全球范围内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问题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和热点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是公共执行权的下放和私人化,以满足受垄断行为侵害的消费者和其他群体的利益需求。一般认为,就与公共实施的比较优势而言,私人具有实施反垄断法的高度积极性,不受公共财政预算对法律实施活动的约束,对垄断行为人的威慑力较强,有助于防范反垄断专司机构的“执法失败”问题,并且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与反垄断法实施相适应的“竞争文化”。因此,私人实施反垄断法应当受到激励。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具有自发性优势和比较优势两大优势,“赔偿功能”和“威慑功能”是私人实施“自发性优势”的主要体现,而“救济功能”和“指示功能”则是私人实施“比较优势”的主要表现。为了充分实现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优越性,在制度设计上应遵循“法律上可能,经济上有利”的原则。为了促进我国反垄断法的有效实施,体现反垄断法立法的主要目的――有效维护竞争、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引入私人实施制度,并在反垄断立法中对私人实施制度作出详细的规定。笔者认为,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主要体现在私人反垄断诉讼和私人反垄断监督两个方面。

二、私人反垄断诉讼

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是公司和个人等私人主体行使享受自由和竞争性的市场这一权利的方式。通常的含义是指为了打击违反竞争法的行为而提起民事诉讼,是掌握在反竞争行为的受害者手里的自主地实施竞争法的方式。通过私人诉讼获得民事救济的方式主要包括排除侵害和损害赔偿这两种类型。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反垄断法中大多都规定了这两种民事救济手段。考虑到排除侵害较为简单,以及损害赔偿制度在各国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集中论述反垄断法的损害赔偿诉讼制度。

(一)垄断损失的计算。垄断行为对他人的侵害显著的特点,决定了受害人垄断损失计算的特殊性。垄断损失计算的特殊性表现在:

1、垄断损失计算对专家证人有极强的依赖性。垄断是对完全竞争市场的一种破坏,是市场失灵的体现。垄断造成的损失是一种复杂的经济外部性,因此对垄断的损失进行计算需要专门的经济学知识。从国外的案例看,对损失计算的证据和抗辩,几乎都是围绕经济学问题展开的。抗辩双方不得不请求经济学专家作为证人,提供专家证言或书面研究报告,将其中的损失计算过程和结果,作为追索赔偿的有力证据。

2、垄断损失计算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很难有严格的精确性。垄断损失计算的方法至今没有一个强制性的规定,计算方法应与涉案的垄断行为的种类和具体案情相适应。垄断损失是纯粹的经济损失,经济学家运用理论的抽象和假定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肯定是有差异的。所以,只要损失结果哪怕只是一个大约近似的金额,也视为公平合理的推论,足以作为证明损害程度的证据。

(二)垄断损害赔偿倍率。比较研究表明,反垄断法中损害赔偿与损失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种样态。概括而言可分为四种类型:三倍损害赔偿、单倍损害赔偿、三倍以下酌定损害赔偿、侵害利益赔偿。以上四种垄断损害赔偿倍率的立法例各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弊端。在参与研究垄断损害赔偿倍率讨论的学者中,有众多的经济学家,他们运用法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无关联损害赔偿”的理论模型。无关联损害赔偿打破了传统法学的研究路径,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模型,通过假定的已知条件,借助函数关系,通过一定步骤的计算和调整求得理论上最优的赔偿金额度。因此,赔偿金与损害之间的倍率关系不再是由成文法规定的固定数值,而是按照一定的步骤调整得出的。该计算原则是对传统计算方法的突破,它将体现法学和经济学的融合以及完善垄断损害赔偿倍率。

三、私人反垄断监督

(一)私人反垄断监督的含义和类型。私人反垄断监督是指私人收集和向有关公共机构提供有关发现垄断违法行为信息的活动。一般根据私人监督主体是否具有违法性的差异,私人反垄断监督可分为守法者反垄断监督和违法者反垄断监督。守法者反垄断监督是指没有参加垄断违法行为的私人,收集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有关公共机构,供其调查和处理违法者的活动。违法者反垄断监督是指已经实施垄断违法行为的私人,针对与其共同实施垄断违法行为或单独实施其他垄断违法行为的他人的违法信息,加以收集和提供给有关公共机构,并配合其调查的活动。

(二)私人反垄断监督的完善。笔者认为,与私人反垄断监督相关的法律制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1、扩大监督主体。目前,许多国家只规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自然人或法人才能实施反垄断监督权,而未受侵害的投诉人不能与受侵害人同等对待。这样会在客观上打击那些未受侵害人实施反垄断法的积极性。应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将私人监督主体范围扩大至未受侵害人。

2、建立监督主体实施监督行为的有效激励机制。这要求公共实施者对违法者的制裁,不能仅局限于行政和刑事制裁,应使被侵害人的利益获得直接的回报和补偿,对于未受垄断行为侵害的私人,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手段,增强其进行私人监督的积极性。

3、积极探索私人反垄断监督的独立性,使其摆脱对反垄断公共实施者的依赖。在现行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中,私人监督的权限仅限于收集和提供违法信息,是否采取调查和其他执法措施,则属于公共实施者的权限。私人监督对公共实施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如果不能得到公共实施者的配合,前者的监督行为难免一厢情愿、徒劳无功。

为了解决反垄断法的实施问题,本文从我国建立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必要性出发,对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机制若干问题进行粗浅的研究和探讨。私人实施反垄断法机制的建立将有效改变目前反垄断法实施现状,促进反垄断法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单位: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俊峰.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3.

[2]曹士兵.反垄断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米纯.浅议完善反垄断私人诉讼实施机制的几个问题[J].中外企业家,2009.

[4]蒋小红.反垄断法的私人实施在欧盟及其成员国的发展.北大法律信息网,2008.

上一篇:中小企业信用评定与征信法律问题 下一篇:关于代位求偿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