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探索

时间:2022-10-14 08:54:18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探索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大潮的到来,农村学前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作为一个农村幼教工作者,亲眼见到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大家不仅关注儿童身体发展,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这些轰轰烈烈的改革让我思考着:幼儿教育应该带给孩子什么呢?

我想除了这些自主性、创造性、独立性等等,在幼儿园里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孩子快乐。因为有了快乐才会拥有自信;有了快乐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快乐才会有创造的欲望。所以,我总希望自己的教育是将快乐带给孩子,希望自己的教育能让孩子的童年充满快乐。

可是,快乐不是那么简单的。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人为的压制和其它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实践证明:快乐的孩子自尊、乐观、自我控制力强。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我希望孩子们是快乐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这个方面的认识: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 以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孩子

幼儿教师是孩子们最直接相处的示范者,幼儿教师的言行、对待事物的态度,影响着孩子们心中的教师形象。也许我们某句话、某个动作会影响孩子一天的情绪,甚至挫伤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要注意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孩子,对孩子充满挚爱之情;并时刻能够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要时刻把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度;经常与孩子做朋友似的沟通。例如:“请你们去喝水”“请大家坐端正”“你真棒,画得真不错,如果再多选些颜色就更漂亮了。”等等,无形中让他们滋生出一种积极情绪,在情感上把孩子当大人一样尊重,在心理上把他们当作孩子来理解,这就是我们每天应该给予孩子的关注和呵护。

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 发现孩子快乐的源泉

快乐虽然对每个成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却是大同小异。他们会为了得到一个玩具而快乐,会因为老师的一声赞扬而快乐,会为了获得一颗五角星而快乐。但是我们在教育中常常会忽略很多:孩子吵了、孩子哭了、孩子皮了……这些都是我们生气的理由,是我们发怒的导火线。面对各式各样的孩子,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自己的粗暴辩解。

但在一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快乐的秘密。《找到朋友拉拉手》是一个智力游戏,没有古老的教一笔、学一笔的模式。而是让孩子们在玩彩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找一个朋友拉拉手。当我和孩子们的彩带舞动起来的时候,我收集到了快乐。那是来自我本身内心的快乐,还有是来自孩子们游戏时的快乐。我和孩子们的快乐互相感染着、延续着……。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微笑地对待每个孩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使整个活动都洋溢着快乐;我们快乐了,自然会将快乐传染给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

三、增进对“快乐”的体验 促进幼儿个性和谐的发展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并与他人融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向幼儿渗透、灌输“好孩子要常常想到别人的需要”的思想,介绍一些对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物,例如雷锋…让幼儿在实践中加深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加深理解关心他人行为的意义。让幼儿学会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情感。并教给孩子关心他人的一些做法。提醒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组织一些“玩具大家玩”、“喂娃娃吃饭”、“互相系鞋带”等活动,引导幼儿学着关心别人,说说“今天,我帮助了x x”,及时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使这种行为得到巩固和发扬。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如:让值日生整理图书、排放桌椅等等,让孩子的生活得到充实,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会获得满足和愉快。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是的,时代的发展已不容我们用陈旧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孩子。在新的世纪里。我们教师要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塑造今天的孩子,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快乐”,快乐每一天。所以,让我们自己快乐起来,让笑脸停留在我们的脸上,让欢乐跳跃在我们的每一寸肌肤。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使快乐浸润孩子的每一天。才会让孩子拥有一个不老的童年。社会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快乐教育。

上一篇: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下的教育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改... 下一篇: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