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时间:2022-10-14 08:39:33

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中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阅读能力偏低的情况依然存在,阅读教学的效率仍有待提高。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面过于狭窄

只关注了课内阅读,对课外阅读关注不够,阅读面过于狭窄。事实证明,只是阅读课本上有限的若干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素养很难真正培养起来。

2.阅读方法过于单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朗读、略读、精读、默读、浏览、速读等。在阅读过程中,每种阅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如默读有利于思考,速读有利于提升阅读的速度,浏览便于扩大阅读量。综合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运用了朗读和精读的阅读方式,其他阅读方式很少使用,造成阅读方法过于单一。

3.阅读指导不到位

现在不少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既不知道读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读,这种现象非常普遍。究其原因,教师对阅读的指导不到位,学生没有掌握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文体不同,阅读的方法也就不同,诗歌该怎样阅读,散文该怎样阅读,议论文该怎样阅读、记叙文该怎样阅读,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教师指导到位,经过一定的阅读实践,其要领学生是可以掌握的。

4.阅读教学功利化倾向明显

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阅读教学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被肢解成一些支离破碎的题目,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下降。况且用大量的机械性的训练代替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难真正得到提高。

5.用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对文本的解读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的,学生只能沿着老师的思路来进行,实际上接受的仍然是教师阅读的结论,学生没有进行真正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阅读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聊供参考。

1.落实好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各项要求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会有先进的行动。无论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既有总体阅读目标,又有学段阅读目标,非常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落实好课程标准对阅读的各项要求。既要关注课本的学习,同时也要关注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作品的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60万字的要求。

2.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是如此。尤其是课外阅读,教师除了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的课外读物之外,还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避免课外阅读的盲目性、随意性、低效性。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对精美的篇幅短小的文章,要求每篇文章逐字逐句读懂,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搞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有意识地识记关键词句或精彩的语言片断。对于不同的文章,教师可给学生设置不同的自读要求:适合朗读的朗读,适合圈点勾画的圈点勾画,适合摘抄的摘抄,适合作读书笔记的作读书笔记,适合复述的复述等等。通过设置不同的要求,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根据不同的读物,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3.阅读活动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可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方式。如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自由阅读,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尽情畅谈阅读的收获。如举办故事会,让学生讲述阅读的故事,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如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如举办读书心得体会评比活动,为学生交流阅读成果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总之,应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推动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

4.注意培养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不明白的知识。如果事事都要问老师,不但不能主动排除学习障碍,而且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其实,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少是可以通过查字典、辞典就能够解决的。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就等于有了一位终身相伴的良师益友。再如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读书笔记的好处有很多:一是帮助思考,二是加强记忆,三是能够积累资料,四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再如勤于思考的习惯。富兰克林说过:“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见“阅读”应与“思考”很好地结合起来,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5.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且抓好落实。就初中阶段而言,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三部名著,并且推荐了10部阅读的名著,这个要求是明确而具体的,也是可以完成的。但据调查,大多数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只是到中考前才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今年我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就为这种现象敲响了警钟。初中三年要有一个总体的阅读规划,每年阅读哪些书,每学期阅读哪些书,每月完成什么阅读任务,每周完成什么阅读任务,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否则就是走过场,很难取得成效。

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阅读课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令凯 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普教教研室 054000)

上一篇:践行新课改理念,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下一篇:浅析中职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盗窃罪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