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工务在大机维修中的配合

时间:2022-10-14 08:31:15

浅谈加强工务在大机维修中的配合

摘 要:当前大型养路机械在铁路维修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但工务在配合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作业质量。本文对因工务配合影响维修质量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配合的意见。

关键词:加强;大机维修; 配合

一、工务配合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的分析

(1)设备资料不齐,维修前未全面仔细调查。有的待维线路道床板结,部分地段翻浆冒泥,在捣固前对这些地段整治力度不够。(2)线路缺碴或道碴不均匀未及时处理。(3)钢轨接头低扣.掉块.错牙病害处理不全面,影响作业效果和夹持时间。(4)线路平面状态不良,线路上的曲线终始点位置,曲线半径与设计不符,在大机维修前处理不到位,在这种情况去捣固,维修质量当然难以保证。(5) 由于抢时间,部分地段复捣不到位。(6) 轨枕扣件松动,未紧固,扭矩不足造成空吊现象。捣固车作业时轨枕难以随钢轨同步被捣固车夹钳提起,既影响枕底道碴的夯实,也影响了捣固车起道的效果。(7)对大机作业不到的地段(如:红外线轴温探测器及红外线计轴器等)未及时进行人工捣固。(8)在捣固车捣固后未及时恢复线路。

二、加强配合

(一)大机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 对所要进行大机维修的线路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如果有条件的话应由段组织有关的技术力量对线路的纵断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2)根据检查或测量结果调查好起道量及拔道量,并将其用油漆标注在轨枕上,按照大机维修每次进行全面养护一般都要抬高20~

30mm,那么如遇桥、涵等不易下沉地段,则标明-20mm或

-30mm的起道量(视现场情况而定)以免桥、涵两端的容易下沉地段不必要的起道量,从而节省一定数量的道碴,也为工区日后的养护工作节约劳力。(3)根据标在轨枕上的起、拔量,对此地段进行补碴作业。补碴时一定要够量,不可太少或太多,对需要进行超高调整地段要准备好充足的石碴。(4)管内存在低接头地段,应先将其高强胶垫(14mm)换成普通胶垫(10mm)或不小于5mm水平胶垫,达到整治低扣接头的作用,并做好记录。(5)由于涵洞是一个整体,不易下沉,而其两端极易下沉变形,因此针对存在上述情况的地段,应将其涵顶上的普通胶垫再垫上一块不厚于10mm,但不薄于5mm的水平胶垫。以后路基变形下沉后,再将水平胶垫抽出,从而节省工区的养护用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6)对计划作业地段的曲线均标注准确的ZH、

HY、YH、HZ桩点,并用油漆标注在轨枕上。根据理论曲线要素确定曲线的缓和曲线正矢顺坡及圆曲线正矢值,同时考虑提速需要调整超高值,做好缓和曲线的超高顺坡,为大机作业质量验收提供可靠依据。(7)全面紧固扣件,并方好轨枕以及抽换破损的普通胶垫,更换破损的零配件。(对存在成段水平垫的地段作好标记,可以暂不紧固)。(8)联系有关设备管理部门,封锁点内提前拆除影响大机作业的附属行车设备,使大机尽可能的全面覆盖作业。

(二)大机维修中的检查工作:(1)按规定设好防护。(2)对存在调高垫板或水平垫的地段应组织人力进行更换,保证大机维修做到哪里就抽换到哪里,切不可将这项工作提前到大机养未到达就做完,那样将不利于铁路运输安全。(3)大机作业实行当天作业当天验收制度,每台车作业时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对大机维修跟班随机检查线路的水平高低方向及曲线正矢等项目并做好记录,如发现不良处所,及时通知大机作业人员适时安排返工整修,从而确保作业质量和行车安全。(4)对起道量超过30mm地点和钢轨接头要求双捣,以及线路上比较薄弱地段(如涵、桥头尾)也要求双捣。(5)大养时组织一小部分人作为机动部队对个别地段紧急补碴和对大机作业不到的地段(如:红外线轴温探测器及红外线计轴器等)进行紧急养护。(6)段施工负责人要强调大机作业过的地段一定要夯拍。

(三)大机养后的线路恢复工作。(1)大机作业后,工务段同步组织劳力对轨枕范围内充分回填道碴,如有严重缺碴地段要及时均匀或补卸,从而及时恢复道床阻力。(2)曲线进行全面调整后,曲线头、尾或多或少存在“反弯”或“鹅头”,应先将其消灭掉。(3)针对线路的轨向、水平、高低、正矢要全面检查一遍,对存在超限地段要及时消灭。(4)将钢轨接头下的普通胶垫(10mm)换成高弹胶垫(14mm)。(5)平整道床。(6)线路状态经过一段期间若存在超保养标准时,应尽量不要捣固,而应采用垫水平垫来消灭病害。

总之,在工务段配合大机维修的工作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只要我们对影响维修质量的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大机维修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大机维修时做好检查工作及大机维修后做好恢复工作,就能为工区日后的养护节省工作量。不仅保证了大机作业后线路的平顺性和稳定性,而且保证了线路质量和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铁运(2006)146号

[2] 卢祖文.客运专线铁路轨道.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1

上一篇:基于实事观点的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分析 下一篇:多媒体教学效果和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