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4 07:49:04

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民受教育情况的变化进行多因素分析,建立以国民受教育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工资收入、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措施建设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国民受教育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旨在就有关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促进国民受教育程度提供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字:受教育程度;多元线性回归;建议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水平已经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最重要依据。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和EVIEWS软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对模型的经济统计意义进行检验,得出影响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程度,进一步对如何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样本与因素变量

(一)样本数据

本文收集了我国自1978年至2011年,国民受教育程度、年平均工资、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数据。以国民受教育程度为被解释变量,以年平均工资、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基础设施建设为解释变量。

(二)对解释变量的说明

对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我们没有确定的公式来表示,也没有数据表明它与哪些变量确切相关,本文出于探索的目的来研究这一问题。由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年平均工资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也会提高。

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增加,有助于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因而它应该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同方向变化。

基础设施的增加,会增加高校的招生人数,从而给更多的人提供深造的机会,因此,它们应该是正相关的。

(二)模型的检验

(1) 经济意义的检验

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从经济意义来看,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增加应该会增加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即对教育的财政支出增加与国民受教育程度成正相关关系,但结果中对教育的财政支出系数为负,不符合经济意义。

经验告诉我们,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中,如果出现参数估计值的经济意义明显不合理的情况,应该首先考虑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

(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及修正

在OLS下,模型的R2 和F值较大说明方程显著,但参数的t检验值较小,说明各解释变量对Y的联合线性作用显著,但各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使得它们对Y的独立作用不能分辨,导致t检验不明显。

结论

通过对影响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因素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国民受教育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这类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可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其他因素不变,基础设施每增加一个单位,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会相应提高93%。

工资收入也会影响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每增加1元,国民的受教育程度会提高0.2%。

虽然通过实验和数据我们得到了一个基本符合事实的结论,但应该明白,对于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这一变量的研究并没有结束。事实上,还有很多因素对其有重大的影响,比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各行各业对学历的要求也会影响求职者的受教育情况,还有国家对教育程度的强制政策等等,只因为对这些因素的衡量需要进行更艰难长期的调查研究,目前也还没有统计到这些方面的精确数据,我们暂时无法作进一步的推理和实验。

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合理化建议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保家卫国不能仅通过武力解决了,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要用知识武装强大自己,针对本次的实验结果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有助于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的建议:

(1)政府应当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和财政支出,多建造一些设备齐全技术领先的高等院校。

(2)政府应当运用一系列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时企业也可以为职工提供一些进修机会,积累人力资本。

(3)提高工人工资水平。

此外,虽然实验结果并没有显示,但我们明白,个人的成长环境和认识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重视起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敬水.《计量经济学》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2]王芯蕊.影响居民消费因素的多元模型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3]《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国家统计局,2012年

[4]刘笠萍.河南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分析[J].河南教育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王朝影,现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浅议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下一篇: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解应用题能力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