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2022-10-14 07:08:22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未来发展趋势

摘 要: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教学质量成了教学的关键,面临着教育的大众化和发展模式的竞争,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数学教育如果想要适应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就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地发展小学数学,为小学数学的教育事业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发展趋势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不能完全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小学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知道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这个问题虽然很表面化,但值得我们深思,不仅是增长学生知识,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中的知识带入课堂,转变课堂模式,从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更好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改的小学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融入每一节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敢于同老师一起交流、一起沟通,达到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学习材料实用性

学以致用是我们平时在生活学习中着重强调的,小学生学习数学,为的就是长大后能适应社会,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小学数学课本总是有很多的颜色,为的就是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方便有效地区分重难点,而且数学教科书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知道我们的数学教育不能远离生活,甚至很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还是要联系现实情况,这也是新课改的一大精髓。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是要吸引学生,向有效课堂迈进,这要求老师尽量做到把实际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数学中,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书本与练习题配合使用,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让“生活”走进课堂。

2.运用科学技术辅助教学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教育方面,也应该充分应用现代科技。小学数学是比较偏向理性的知识,遇到重难点时学生往往难以解决,这时就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在课上可以用课件展示该课的知识,将重难点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来或者独立于一张幻灯片,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加强记忆。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抽象的知识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现在的科技水平来说是很容易实现的,教师应多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巩固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未来发展趋势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向45分钟的课堂要效率。学生的能力培养依靠的是每次的数学课程以及课下对知识的解答,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学生的解}方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小学生总是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在遇到问题时无法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把一些实际化的知识带入课堂,加以引导,让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增强其实践能力,对自身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教师加强引导

数学能力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数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知识的疑难,也能更好地融入生活中。在数学教育未来发展更好的趋势下,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备课,找寻适当的生活实例充分吸引学生兴趣,让小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顺应新课改的背景,更要联系实际,做到知识的生活化。

三、结合实际综合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大计,教育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学科都发生了变化,小学数学也只有结合实际综合发展,才能更加有特色。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都在提倡的教育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归纳、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构建一个知识框架,而且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概念,让这些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生活化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好的同时生活好,值得提倡。

小学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注重育人为本,更多的是将知识生活化,把实际的情境带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才是教育的关键,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清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生活化教育是值得提倡的,所以应该注重把生活与数学相结合,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适应时代背景的,是与实际相结合的,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

参考文献:

陈慧君.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2009(9).

上一篇:关于学前教育中幼儿提问的回应策略分析 下一篇: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