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

时间:2022-10-14 06:46:57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

摘要: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建立“推动效应”模型和“拉动效应”模型的方法进行具体测算。经实证分析,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说明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严重失衡。因此,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度放慢,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否则,社会保障支出将可能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经济增长;推动效应;拉动效应

中图分类号:F84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4-0026-03)

一、理论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推拉效应”理论进行具体测算。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通常是相互影响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之,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拉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所引起的国民经济的增长效应可以称为“推动效应”,国民经济增长所拉动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效应称为“拉动效应”。国民经济增长通常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度量指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通常采用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测定指标。

一般来说,如果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作用大,那么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把社会保障支出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形:(1)当“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一国家或地区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社会保障支出是其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制约因素,即社会保障发展滞后,应该加速发展;(2)当“推动效应”与“拉动效应”大致相当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相适应的;(3)当“推动效应”小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适当减缓,以实现社会保障支出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由于“推拉效应”分析法可以不依靠任何标准值,仅通过“推动效应”系数和“拉动效应”系数本身的分析就可得出结论,使用时具有较大的方便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此方法数学模型简明,并且由于是对同一国家或地区的同一时期的推、拉效应系数进行比较,所以是判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适度与否的一种较好方法。

二、实证分析

下面,对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进行具体测算。为了使所做的分析指导性更强,我们从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个方面(即“五险”)进行分析,从而具体确定失衡的主导因素在哪里。

(一)“推动效应”分析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根据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06》,我们可以得到1993-200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Y来表示)和社会保障支出(以X来表示)、基本养老保险(以X1来表示)、失业保险(以X2来表示)、医疗保险(以X3来表示)、工伤保险(以X4来表示)、生育保险(以X5来表示)的数据,见表1。

依据经济计量方法反复测算,我们可以确定“推动效应”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a为常数项;b为“推动效应”系数;LN为自然对数。

“推动效应”系数b是“推动效应”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即社会保障支出每增长1%,所引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b%。当b>1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当b=1时,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保障支出同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是协调的;当b

采用统计学中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利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模型为:

从拟合优度检验R2=0.97(调整后的,下同)、参数估计检验t=20.75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431可以看出,所做线性模型的统计检验是成功的,说明我们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的社会保障支出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样本回归直线,作为总体回归直线的近似是恰当的。由于“推动效应”系数b=0.56,远小于1,说明中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应放慢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

同理,我们可以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数据分别替代社会保障支出,求得“五险”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分别是:0.64、0.37、0.20、0.30和0.36。模型如下:

从这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均小于1,说明它们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医疗保险。

(二)“拉动效应”分析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作用的,国民经济的增长反过来也会拉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利用表1中的数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反复测算,我们可以确定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拉动效应”的数学模型为:

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拉动效应”系数;LN为自然对数。

“拉动效应”系数β是“拉动效应”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影响,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将拉动社会保障支出增加β%。当β>1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相对过快,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速应该减缓;当β=1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国民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之间是协调的;当β

此处,同样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模型为:

从拟合优度检验R2=0.97、参数估计检验t=20.75和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431可以看出,所做线性模型的统计检验是成功的,说明我们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的人均GDP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之间关系的样本回归直线,作为总体回归直线的近似是恰当的。由于“拉动效应”系数β=1.73,远远大于1,说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已经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应放慢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

同理,我们可以用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数据分别替代社会保障支出,求得中国经济增长对“五险”的“拉动效应”系数分别是:1.52、2.46、4.93、3.23和2.70。模型如下:

从这些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对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拉动效应”系数均大于1,说明“五险”的增长速度已经超出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特别是医疗保险。

三、结论

通过对“推动效应”系数和“拉动效应”系数的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为0.56)远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拉动效应”(系数为1.73),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为0.20)更是远远小于国民经济增长对医疗保险支出的“拉动效应”(系数为4.93),说明目前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呈现严重失衡的态势。基于此,今后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速度应该适度放慢,特别是医疗保险支出;否则,社会保障支出将有可能阻碍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参考文献:

[1]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

[2]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

保障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数据包络分析在我国财险公司规模效率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冲基金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