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10-14 05:12:15

浅谈美育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比较幼稚的阶段,教师在语气、语调、停顿、节奏、速率等方面要充分表达出真诚、善良、同情等丰富细腻的教学情感。

关键词:美育 语文 教学

当今的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初中学生对美的发现、识别和体味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正确诱导。初中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作为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学生的灵魂。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下面,试从美育新观念和形式美的角度来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方式的若干问题,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美育任务的完成。

一、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是教学实施方式中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少讲,学生多动,但并不表示教师的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反而对教师语言的要求更高了。

心理学研究认为, 教学语言中的音强、音高、音色的不同变化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来激发初中学生的情感反应,使他们听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对于一位想成为教育艺术家的有理想的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还需要认识学生的语言特点和心理特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它在教学中达到美育的层次。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交融一体,而其中的情感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初中学生正处于情感比较幼稚的阶段,教师在语气、语调、停顿、节奏、速率等方面要充分表达出真诚、善良、同情等丰富细腻的教学情感。反过来,教师内心情感也会引起口头语言产生快慢、强弱、断续等变化。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语速快慢适中,语调高低有别,节奏板眼分明,语言疏密相间。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反映在教学语言上, 则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深刻,富于哲理性,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教育性与启迪性。教学语言内容的启发教育性表现在可以启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态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启发学生各种智力因素。我在教《长歌行・江乐府》这首古诗时, 首先问学生一年四季, 你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学生一般都回答喜欢秋季, 因为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我再问: 我们就这样等着秋季的来临吗? 启迪性的教学语言简洁地使学生懂得“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人生道理。

二、板书设计

“教学板书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高超精湛的教学板书艺术,是展现教学内容的‘屏幕’,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游图’,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和浓缩。”

1、板书应具有色彩美。不同的色彩能使人引起微妙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初中生偏爱一些具有较强刺激性的色彩,如红色、黄色、绿色等明亮色彩,即光谱上的“暖色”。这种偏爱会在青少年期持续一段时间, 对学生是一种吸引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据此来设计板书的色彩美。

2、板书应具有字型美。板书的字型美,表现在用笔和结构上。用笔分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疾缓等。字的结构,不仅包括字中连贯穿插的点画,也包括点画的空白部分,虚实相间,才是一个艺术品。达到字型美,要做到一笔而具八法,形成一字,一字就像一座建筑,有栋梁椽柱,有间架结构。

3、板书应具有布局美。板书的布局,类似于书法的章法,却又与它不尽相同。与章法相同的是两者都讲究“相管领”与“应接”。“相管领”好像一个乐曲的主题,贯穿着和团结着全曲于不散,同时表达出作者的基本乐思。“应接”就是在各个变化里相互照应,相互联系,与章法不同的是,板书具有间断性和随意性,并不是一气呵成。

4、板书应该具有启发美。板书内容要做到语精字妙,言简意赅,并且具有启发式美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味儿”来。

三、教学体态语的艺术

体态语又叫身势语、身体语或行为语。体态,作为美的直观形式,是教师的身体和动作相互协调的产物,是表明事物实体的一种空间存在外在形态具有鲜明的感性因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需要传达一定的文本中的情感价值观。教师通过对自身表情、手势、体势等进行良好的控制、调节和表现,并配以有声语言,能发挥美育的效果。

在教学中适当运用手势语往往会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表扬学生,教师会竖起大拇指或与同学们按节拍鼓掌;示意学生“起立”,教师可以使用单、双手上抬;示意“不要出声”, 教师可以把食指放于嘴边; 示意“思索回忆”,教师可以用单手托下巴; 示意“请安静”,教师可以双手形成“丁”字手势; 示意齐声朗读, 教师可以用右手有力地上扬; 等等。总之,以手势助讲课,可以形成课堂教学的生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姿态来调节课堂气氛。站立时,教师要背脊挺直,胸部挺起,双目平视学生,如果要板书则背对学生而立,身体尽量不要遮住板书的内容;行走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大范围的走动,这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含有督促和考查的意味;坐着时,教师要挺直腰部,面对学生,这能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美育的发展与创新能否成功,将直接取决于全体教师自身素质是否得到创新与提高。这当中,初中语文教师扮演着潜移默化的重要角色。因此加强自身美学知识,提高自我审美素。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美育已成为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预测,美育在未来将是一个热点,尤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全面审视美育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按照美的规律提高自己的各项教学技能,立美育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审美天地。

上一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教学水平 下一篇:浅谈高中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