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堂乐园 精彩无处不在

时间:2022-10-14 04:40:46

创新课堂乐园 精彩无处不在

内容摘要:创造性地构建“自主、智慧”的语文课堂,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乐园式的课堂。让课堂因智慧而创新,让课堂因创新而精彩无限、乐趣无穷。

关键词:创新 自主 合作 探究 精彩

新课标强调“教师要积极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实现目标,创造性地构建“自主、智慧”的语文课堂,引领学生走进一个乐园式的课堂。让课堂因智慧而创新,让创新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让课堂因创新而精彩无限、乐趣无穷。

一.自主化学习,如饥似渴

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新一轮“课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能力。

为此,语文课堂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锻炼主动获取知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习,同时在课堂上多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比知识更宝贵,学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去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提高素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教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会学”,在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后,教师就要敢于大胆的“放”,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他们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如《庐山的云雾》一课的教学,其重点段落层次结构相似,可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首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庐山的云雾第一个特点――千姿百态,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自学: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1)划出本自然段的中心句;(2)说说这节介绍了庐山的云雾的什么特点?(3)哪些词句你喜欢?为什么喜欢?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学,情绪高涨,在教师点拨引导下,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然后用迁移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庐山的云雾的第二个特点――瞬息万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给学生留下余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诱发;有利于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积累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达到激活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创新”之花绽放语文课堂,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样,语文课堂就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小乐园,他们在小乐园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

二.合作型讨论,如痴似醉

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法的指导,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去寻找答案;让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已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来丰富语文教学。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改为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其思维品质。

上课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后,小组合作便于同学们交流问题的看法,学生通过质疑,逐层深入讨论,思维由发散到集中,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朝独立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小组经过组织讨论,有了较完整的看法后,娓娓道来。课堂气氛热烈而欢愉,合作讨论如痴似醉,忘了自我,忘了一切……毕竟是同学们经过切磋之后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特别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教学质量毋庸置疑。

当然,在合作之前,教师得先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注意人数不宜太多,以2―4人为宜,小组长轮流当,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天窗》一课第二段时,我先给学生找出合作点:(1)为什么作者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请仔细读读第二段,找找理由。(2)哪些是作者看到的或听到的?哪些是作者由所见所闻引起的?这些想法是由哪些词语引起的?然后再让学生在同桌之间展开讨论。在学生读课文时,我就让组长组织组员自读、轮读、齐读,把课文读正确。熟读课文后,在小组里进行朗读比赛,读出感情。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更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情感态度: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乐于互助,是否能够耐心、能够谦让,并以后者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拍档。作为教师,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语言丰富,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相帮助、互相完善。在课堂上,合作让他们如痴似醉。看!他们的眼里、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其实,小组合作的模式不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广泛应用,在其他方面同样可以采用,因为语文老师平时要处理许多繁琐的事务,如果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许多工作便可以化整为零,如听写、背书、检查阅读课外书数量等,都可以让小组长协助老师进行,小组长还负责帮忙辅助其它组员学习语文,收集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让他们解答同学们疑难之时又增强责任感。小组合作,便于开展语文活动,如语文学习手抄报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都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进行。将每个小组平时开展语文活动竞赛成绩综合起来,每个月进行小结,对有责任心的小组长与优秀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全班凝聚成一个核心,人人参与,人人督促,人人互助,通过语文课堂让学生具备了将来走出社会后必备的素质。同学们在这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得来的学习体验印象特别深刻,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

三.探究式求知,如花似锦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开掘创新人才的“肥沃土壤”。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变化的、动态的。课堂教学不是在预设中按部就班地进行,它应当根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求知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记得自己在教学《船长》一课时,课堂上就出现了“意外”,现把当时的课堂教学片段摘录如下:(实例片段)

师:20分钟到来,60人全被救出,轮船沉没了。船头先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此时――(学生接读)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片刻之后,有同学举手)

生1:20分钟,把60人全部救出,但是哈尔威船长把自己忘了,从中我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生2: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我想此时船上的60人都得救了。

生3:“黑色的雕像“指的就是哈尔威船长,在人们的眼中他就像一尊“黑色的雕像”,形象十分高大。

师:真会读书,抓住具体的词语、句子感悟到了人物的伟大精神。还有哪位同学也想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

(这时,有一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老师,我举手是有个问题:在所有人已经脱险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生?是时间来不及了吗?还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

师:XXX真爱动脑筋,她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是呀,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离“诺曼底”号呢?

生1:我想是来不及了吧,因为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生2:我不同意这位同学说的,虽然轮船沉没了,但可以马上跳到救生艇上呀。即使没有救生艇,跳到海里,“玛丽”号上的人可以马上把他救上去。

生3:我又不明白了,既然哈尔威船长可以逃生,那他为什么选择了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呢?这样做不是太傻了吗?

师: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大家想一想,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这样做呢?

(教师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在读书思考着。片刻之后,有人举手)

生1:我想,哈尔威船长与这条船有感情了,课文第一自然段说“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往常一样”,说明哈尔威船长驾驶着“诺曼底”号无数次航行在海上,他离不开“诺曼底”号了。

生2:哈尔威船长,作为船长,是不能离开自己的轮船的,我想,这就是他选择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的原因。

生3:我也是这么认为,因为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船在人在,船亡人亡。”

师:“船在人在,船亡人亡。”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不能离开自己的船,这是船长的职守,这是古老的航海传统。在海难面前,几乎每一个船长都会选择与船同存亡。“泰坦尼克”的史密斯这样做了,“诺曼底”号的哈尔威又一次这样做了。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船长的尊严。一起朗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学生感情朗读)

案例中学生在探究“在所有人已经脱险的情况下,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逃生?”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疑问:“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逃生,他为什么选择了与‘诺曼底’号一起沉入大海呢?”学生思维活跃,突破了教师预设的框架,形成了“质疑―释疑―生疑―解疑”的循环过程。这样,课堂就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共同创造的舞台。课堂教学也越来越精彩,乐趣无穷;学生学习之路也越来越广阔,如花似锦……

是的,课堂教学是预设,更是生成。教室里的生活,不可能像制造产品那样严密的安排和预设,每堂课都是一轮新的太阳,都有可能出现意外,或者来自外界的风雨雷电,或者来自互动的碰撞,或者来自孩子们的童真率性,或者来自个别学生的别出心裁……它是挑战,也是教育智慧迸发和提升的机遇;它是障碍,也是教学中独特的资源;它需要教师长期蓄积的教育艺术,也需要教师充满创造的教育机智;它呼唤教师要冷静思考,更呼唤教师用心去感应,去把握。有了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即兴创造,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生成更智慧的精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大胆创新学习方式,创新课堂乐园,支持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方向,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要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通过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教学目标。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孕育“创新”之花的沃土和乐园,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创新而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教育部,2001年7月第1版。

[2]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岳麓出版社,2002年6月。

[3]詹凤,《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冯录德,教师,现居广东平远。

上一篇:浅析法语音乐剧《小王子》 下一篇:借赋赏词 探究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