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呈现方式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4:26:52

故事呈现方式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采用叙事分析法,分析口头讲述、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四种故事呈现方式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1)口头讲述有助于促进儿童复杂语言的产生。(2)音频讲述有助于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3)四种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的结构和顺序没有显著影响。据此,研究者认为,教师应合理选择故事的呈现方式,以促进儿童语言的最优化发展。

【关键词】呈现方式;故事复述;叙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09-07

儿童叙事水平是否受故事呈现方式的影响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兴趣。有研究者对电视和广播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电视高度的视觉性特征,干扰了儿童的听觉信息加工,从而影响了儿童叙事水平的发展。这一结果得到了“视觉优先”假设的支持。“视觉优先”假设认为,个体在感知外部世界时,视觉优先获取资源,这将减弱个体对其他信息的加工。这一假设也得到诸多研究的验证。〔1-3〕高艳艳比较了图画书、音频和视频对5~6岁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发现视频组儿童在故事复述上并不占优势,其总体水平要低于录音组和图画书组幼儿。〔4〕与“视觉优先”假设不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电视兼具视觉和听觉性特征,与听觉呈现方式相比,电视这种呈现方式会增强儿童对故事的整体记忆和理解。〔5-7〕 支持这一假设的研究也有很多。例如,有研究发现,视频信息能促进儿童对故事的整体回忆,视频组儿童能比音频组儿童回忆出更多的产生性话语。〔8〕除上述两种观点外,也有研究认为,视频和音频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中词汇和语法复杂性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9〕由此可见,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是否符合“视觉优先”假设还未得到完全验证。

教师口头讲述仍是幼儿园故事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口头讲述故事(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直接向幼儿口头讲述故事,以下简称“仅是口述”)较为灵活机动,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儿童的状态,因此,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也较为常见,如绘本阅读。有研究对常见的几种故事教学方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教师口头讲述条件下,幼儿表现出的叙事水平要高于其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条件下的叙事水平。〔10〕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语言障碍儿童,Schneider以5~9岁语言障碍儿童为被试,分析了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仅是口述,先口述随后呈现图片,结合图片的口述、仅呈现图片)对儿童叙事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仅是口述这一故事呈现方式使儿童产生了更丰富的叙事结构。〔11〕随后,Schneider和Dubé以正常儿童作为被试,对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以及仅呈现图片三种方式对儿童叙事中指称词语的使用和叙事内容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不管是指称词语的使用量、故事内容的完整性,还是故事信息量,儿童在仅是口述条件下表现最好,在仅呈现图片条件下表现最差。〔12,13〕除了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外,当前幼儿园还广泛使用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两种方式。然而,这四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仍不清晰。

本研究将借鉴汉语叙事语言分析标准,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方面,就不同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幼儿园故事教学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同时也为幼儿园故事教学提供依据。

一、 研究设计

1.被试

选取江苏省徐州市某公立幼儿园80名幼儿(男孩44名,女孩36名;平均月龄64±5.8;年龄跨度61~72个月)作为被试。被试智力正常,无语言或听力障碍。将幼儿平均分为四组(第1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7±4.9个月;第2组:男孩9名,女孩11名,平均年龄为64±6.2个月;第3组:男孩11名,女孩9名,平均年龄为65±5.4个月;第4组:男孩12名,女孩8名,平均年龄为64±5.5个月)。四组幼儿的年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F(3,76)=0.033,p>0.05;性别分布也无显著差异,χ2=1.21,p>0.05。

正式实验前,对所有被试进行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PPVT)和听觉工作记忆广度测试。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情况见表1。统计发现,四组幼儿的PPVT得分和听觉工作记忆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s>0.05。

2.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四组被试分别进行仅是口述、结合图片的口述、音频讲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故事教学:(1)仅是口述:主试采用统一的叙述语言讲述故事,有眼神的互动交流。(2)结合图片的口述:主试口头讲述故事,伴随故事进度在电脑上播放故事图片。(3)音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录音。(4)视频讲述:主试为幼儿播放故事视频。幼儿坐在指定位置,主试、电脑(17寸联想)或音频设备均在距离被试70cm处。播放音频时,电脑屏幕统一设为白屏。

3.实验材料

视频故事材料《自私的野猪》,时长3分17秒,故事篇幅594个字,故事结构完整,包括开端、高潮和结尾。对《自私的野猪》视频中的主要场景进行截图,得到故事图片23张,使用Photoshop工具进行编辑,所有图片大小统一为800×600像素。图片通过幻灯片播放,位置居中,形成连贯的故事图片集。实验前,选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根据图片猜测故事内容,结果显示,图片能较清晰地表达故事内容,根据图片猜测的故事情节与视频中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从视频中单取音频资料,选取另外10名不参与实验的幼儿听录音,结果表明,音频呈现的故事内容也与视频呈现的故事情节较为一致。

将视频呈现的故事内容转录成文本形式(见附录1)。在仅是口述和结合图片的口述条件下,主试大约花费3分10秒完成讲述。

4.实验程序

选取幼儿园内一个安静的房间进行实验。为减少幼儿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实验前,主试同幼儿进行简单交流。讲述前,主试B(由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先告诉幼儿:“她是我的好朋友(指向由另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的主试A),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等听完后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好吗?”然后,主试B离开房间。讲述过程中,主试A单独为幼儿呈现故事。四组的故事讲述环节时长均为3分20秒左右。讲完故事后,主试A离开,主试B立刻进入房间,请幼儿把刚才听到的故事复述一遍。当幼儿出现讲述困难时,主试B可以提示,如“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这就是结尾吗?”等。幼儿的故事复述不受时间限制。

5.数据收集和语料编码

将索尼ICD-TX50录音笔和索尼FDR-AX100E摄像机放置于幼儿不易观察到的隐蔽处,对幼儿的故事讲述进行录制。

从叙事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三个方面对幼儿的故事复述进行分析: (1)叙事结构包括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其中宏观结构的指标主要包括开端、主题、人物关系和结尾四部分。开端示意故事即将开始(如,黑黑的晚上,有一只小野猪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主题即对故事的总结(如,野猪和小羊赛跑、野猪挖坑等),有计l分,没有则计0分;人物关系即对角色进行定义的词(如,小野猪、小兔子、小山羊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结尾即故事对叙述者产生的作用或提供的启示(如:野猪向山羊保证以后再也不做坏事了等),有计1分,没有则计0分。微观结构的指标包括总词汇量(number of total words,TW)、相异词汇量(number of different words, DW)、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 MLU)和叙述事件(event)。〔14〕叙述事件即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的故事事件清单(见附录2),提及一个主要事件记1分,一共36个事件。(2)叙事评价表达的是叙事者对故事人物和故事内容的看法,通过叙事评价可以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其情感状态。叙事评价包括14个指标:评价性形容词、否定、自己或他人的看法、程度上的评价、身体感受或具有高度评价意味的身体状态、评价性副词、内心情绪的感受、象声词、使役语气及命令式否定、意图或目的、假设、夸张、成语或谚语和强调式重复等。〔15〕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则为叙事评价的得分。(3)叙事顺序呈现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和因果关系,指幼儿运用简单的连接词、时间词、因果关系词等有条理地讲出故事内容,主要包括6个指标:简单时间顺序连接词、表示时间顺序关系的连接词、简单连接词、表示因果关系的连接词、表示反义关系的连接词和表示附加关系的连接词。出现具有上述特征的词汇即得1分,没有则记0分。最后的总分即为叙事顺序的得分。

三名主试根据“儿童语言资料转换系统(CHILDES)” 的格式对叙事样本进行逐字转录、编码,转换为可在CLAN系统中运行的文本格式。对转录后的总词汇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转录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8。根据汉语儿童叙事编码系统,〔16〕分别计算每组被试的叙事宏观结构、叙事评价和叙事顺序的编码一致性系数,均在0.93以上。对有争议的转录内容,经三名编码者讨论后统一意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四种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水平各指标的得分进行分析。参考Tsai和Chang〔17〕的统计方法,对不同呈现方式下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性分析。

1.叙事结构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的宏观结构、总词汇量、相异词汇量和叙事事件差异均不显著,ps>0.05,平均句长差异十分显著,F(3,79)=4.289,p

2.叙事评价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评价的差异极其显著,F(3,79)=12.154,p

3.叙事顺序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叙事顺序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4)。这表明,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的叙事顺序并无显著影响。

三、讨论

本研究采用多重叙事指标,深度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影响。总的来说,仅是口述和音频讲述条件下儿童的叙事水平高于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即视频和图片等视觉信息的呈现并不完全利于儿童的叙事。这与“视觉优先”假设的观点一致。同时,不同故事呈现方式在部分叙事水平指标上并未产生差异,表明儿童的叙事水平较为稳定,故事呈现方式只是局部地影响了儿童的叙事水平。

不同故事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水平既存在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这与不同呈现方式所带来的加工负荷关系密切。本质上讲,四种故事呈现方式存在共同的加工需求,即都需要通过听觉通道获取信息,提取故事内容并讲述出来,均包含对听觉信息的输入、加工、保持和输出。四种呈现方式下儿童的叙事存在加工的差异,这与信息提供的途径、丰富度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关。比如,结合图片的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图画等视觉信息;视频讲述既包含了声音信息,也包含了动态画面等视觉信息。与仅是口述相比,其他三种故事呈现方式的信息量更为丰富,但儿童的认知加工资源有限,容易被图片与视频中色彩鲜艳的画面所吸引,其关注的信息越多,分配到故事内容等有效信息上的资源就越少。叙事时,结合图片的口述和视频讲述条件下的儿童就需要再次组织故事内容,建立视觉信息和故事内容的关系,使语言知识受损,〔18〕从而影响儿童叙事的效果。

1.仅是口述有助于儿童复杂语言的产生

已有研究表明,平均句长是测量儿童早期语言发展、测量学前和学龄儿童叙事语言复杂性的重要指标。〔19〕研究发现,仅是口述条件下,儿童在平均句长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仅是口述这一呈现方式没有多余的视觉信息,幼儿和讲述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将幼儿引向故事本身,同时也能直接引导幼儿通过语言建构故事内容;音频讲述缺乏互动,结合图片的口述虽有互动交流,但图片的出现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儿童对听觉信息的捕捉;视频强调故事的动态发展,但其可提取的线索十分丰富,利用多重线索进行提取就会使得儿童对语言的关注相对减少。

2.音频讲述有助于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音频讲述最易激发5~6岁儿童的叙事评价。音频所呈现出的故事语言生动形象,并伴有背景音乐的渲染,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情绪情感,促进儿童观点和情感的表达。仅是口述虽也强调叙事语言,但其营造故事氛围的能力较弱。在结合图片的口头讲述和视频讲述中,儿童的注意力多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吸引,因而会影响故事内容的获取和对故事内容的感受、理解。与视频讲述相比,音频讲述在叙事评价和叙事微观结构上表现出显著的优势, 这与Gazella和Stockman研究发现的音频和视频这两种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没有影响的结果并不一致。〔20〕这一差异可能与三方面有关:第一,这可能与研究中的视频呈现方式不同有关。Gazella等人采用木偶编排故事情节,并录制成动画视频。为了让儿童更有效地对故事进行加工,人物对话安排在木偶发出动作的前后。而本研究直接通过动画编辑,借助卡通人物呈现故事内容,且语言与动作同时发出。另外,Gazella等人指出,其选用的木偶采用了非专业化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可能有利于儿童更有效的获取故事信息,从而使得音频和视频材料在叙事微观结构上未产生显著差异。第二,可能与叙事主体的差异有关。Gazella等人的研究考虑到男孩的语言延迟患病率高于女孩,只选取男孩作为被试。因此,男孩样本是否会影响研究结果,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考察。第三,叙事主体年龄的差异,本研究选取的是5~6岁儿童,而Gazella等人的研究则选取了4~6岁儿童。

四、启示及建议

当下,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视频充盈于儿童的日常生活,多数幼儿园热衷于将生动形象的视频作为故事材料,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视听共同刺激(看图画讲故事、看动画等)成为家庭教育和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首选方式。单纯的口述、音频讲述已经被逐渐摒弃。然而,本研究发现,视听共同刺激并非最佳的故事呈现方式,而传统的口耳相传以及音频讲述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需考虑故事的呈现方式,根据儿童的叙事水平和发展特点,合理选择故事的呈现方式,同时注意多种形式的结合,通过多种途径综合提升儿童的叙事水平,促进儿童语言的最优化发展。

此外,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当前互动媒介(如ipad)的出现以势不可挡之势使儿童的学习产生了技术性的革命,通过与媒体设备的互动,儿童的学习更趋于可操作化,这也将成为幼儿园或家庭教育改革的一个转折点。因此,ipad等互动媒介对儿童学习的影响也应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本研究仅仅考察了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的即时影响,尚未涉及故事呈现方式对儿童叙事水平的长期影响,因此后续还需通过追踪研究考察呈现方式的长期影响。最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儿童在不同的故事呈现方式下的表现是否一致也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参考文献:

〔1〕BEAGLES R J,et al.Specific impact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children’s story comprehens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3,75:128-137.

〔2〕GREENFIELD P M, FARRAR D,BEAGLES R J.Is the medium the message:An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on imagin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7):201-218.

〔3〕CALVERT S L.Children’s journeys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age〔M〕.New York:McGraw-hill,1999.

〔4〕高艳艳.5~6岁幼儿故事复述能力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HAYES D S,KELLY S B,MANDEL M.Media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story synopses:Radio and television contrasted〔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86,78:341-346.

〔6〕PEZDEK K,LEHRER A,SIMON 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and cognitive processing of television and radio〔J〕.Child Development,1984,55:2072-2082.

〔7〕WALMA V M,et al.Children’s recall of television and print news:A media comparison study〔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7,89(1):82-91.

〔8〕GIBBONS J,et al. Young children’s recall and reconstruction of audio and audiovisual narratives〔J〕.Child Development, 1986, 57(4):1014-1023.

〔9〕〔20〕GAZELLA J,STOCKMAN I J.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under different modality and task conditions: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izing language sampling procedur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3,(12):61-72.

〔10〕ISBELL R,et al.The effects of story telling and story reading on the oral language complexity and story comprehension of young childre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4,32(3):157-163.

〔11〕SCHNEIDER P.Effects of pictures versus orally presented stories on story retellings b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1996,(5):86-96.

〔12〕SCHNEIDER P,DUBE R.Effect of pictorial versus oral story presentation on children’s use of referring expressions in retell〔J〕.First Language,1997,(17):283-302.

〔13〕SCHNEIDER P,DUBE R.Story presentation effects on children’s retell content〔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5,(14):52-60.

〔14〕JUSTICE L M,et al.The index of narrative microstructure:A clin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chool-ag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15(2):177-191.

〔15〕ALDRICH N J,et al.Perspective taking in children’s narratives about jealousy〔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29(1):86-109.

〔16〕周兢,张a如.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17〕TSAI W,CHANG C J.Narrative skill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J〕.Narrative Inquiry,2008,(18):349-377.

〔18〕LEIKIN M,et al.The influence of diglossia in Arabic on narrative ability:Evidence from analysis of the linguistic and narrative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J〕.Reading and Writing,2014,27(4):1-15.

〔19〕CURENTON S M, JUSTICE L M. Afric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preschoolers’ use of decontextualized language:Literate language features in oral narratives〔J〕.Language,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2004,(35):240-253.

附录1:故事内容

自私的野猪

在一个黑黑的晚上,野猪偷偷地从自己的窝里钻了出来,他悄悄地走到森林中的一条小路上,用长长的嘴巴在地上挖了一个个的大坑,野猪这是干什么呢?原来明天森林中要举行一次赛跑,野猪和山羊是一组,野猪觉得自己没有山羊跑得快,决定想个办法。于是野猪就在山羊要跑的小路上挖了好多坑,心想:“这样,明天赛跑的时候,山羊就一定追不上我,我野猪就可以得个第一名了!”野猪挖完了坑,还用一根树枝插在那条小路上,做了一个记号,免得第二天认错了。他把什么都弄好之后,就放心地回家睡大觉了。野猪刚一走,森林里就跑来了一只野兔,他跑得太快,一下就把野猪插的那根树枝撞到另一条小路上了。第二天赛跑开始了,野猪很放心地走上了那条没插树枝的小路,信号枪一响,山羊和野猪都飞快地跑了起来,野猪一边跑一边得意地想,“这一次我肯定是得第一名!”刚一想完,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大坑,野猪一下子就栽了进去。等他从坑里爬出来一看,这正是自己挖的坑,野猪只能抖抖自己身上的土,又跑了起来。可他没跑多远,又一头栽进了另一个大坑。这回,野猪摔得鼻青脸肿,他从坑里爬出来一看,这又是自己挖的坑。就这样,野猪一路上总是摔跤,没跑多远。最后当然是山羊得了第一名。赛跑结束后,山羊见到野猪,吃惊地问:“你怎么弄成了这样子?”野猪只能红着脸把自己做的错事说了一遍,山羊一听很生气,但是看到野猪承认了错误,也就原谅了他。山羊很和气地对野猪说:“对待自己的朋友一定要有好心肠,一定要相互爱护和相互帮助,这样我们才算是好朋友,你说是吗?”野猪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我以后再也不干坑害朋友的坏事了。”

附录2:事件清单

上一篇:比黑更黑的材料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课堂小组学习模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