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对近代数学的影响

时间:2022-10-14 03:47:16

东西方文化对近代数学的影响

摘要:在我们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教科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西方数学家的名字出现的比东方的多,这种现象长期以来带给我们一种错觉,那就是西方人对数学的贡献比东方人大。事实上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东西方对数学的贡献谁大谁小呢,本文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得出了东方和西方对数学的贡献同等重要的结论。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数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11-02

一、背景和现象

众所周知,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而这个世纪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所不同,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21世纪的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同时希望和困惑、机遇和挑战,随时都可能出现在每个成员身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发展、适应变化的制胜法宝就是学习,而教育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数学做为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其发展历程。从我们每个人的教育生涯中出现的定理、名言、名人轶事等等,出现的最多的是西方人的名字,而东方人的名字却寥寥无几,那么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是否就可以说,西方人在数学发展上的贡献要大于东方人呢?在此,笔者认为,中国数学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历史渊源,它一直是持续不断地发展,它的成就十分辉煌,呈现给人们的是鲜明的“东方数学”的色彩,它对世纪数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有些西方学者持有偏见,错误地认为中国数学是受西方的影响发展起来的。笔者认为,东方和西方对数学的贡献同样重要,基本上对等。

二、原因分析

1.研究方向不同。东方以计算数学为主,自古以来,形成了以计算数学为主的数学,他们联系实际,注重实际问题的研究,数学做为一门解决现实问题的工具便应运而生,这样必然注定东方数学是以代数和计算为主的,特别是以各种解方程的算法为主,从线性方程到高次方程和多次方程,甚至不定式方程,中国古代数学创造了很多先进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数学家把它称为“术”),从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当几何问题也化解成代数问题时,也变得十分容易。中国数学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①先秦萌芽时期;②汉唐奠基时期;③宋元全盛时期;④西学输入时期;⑤近现代数学发展时期。而西方数学则注重形的研究,他们是以理论为基础的,不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而是研究理论上存在的数学问题。17世纪是一个重要的标志,17世纪以前,西方以数学理论为基础,但是却遇到了一个理论上的瓶颈,从而导致西方数学沉寂了一千多年左右,但当其引入东方的数学思想之后,又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7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微积分和解析几何的创立。

2.文化背景不同。我国自古以来接受儒家文化思想,讲求谦虚忍让、以和为贵、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爱护儿童;讲求以集体为中心、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这种思想必然会抹煞个人的作用,必然会轻视个人的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奉行做好事不留名,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这种思想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自古以来在我们的先人、文学家、思想家的著作当中一向是无姓名的,或以笔名代替,或以他人姓名代替,这样就导致了我国大量的书籍、名言等不知道其作者是谁,当然这种思想同样会涉及数学,造成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公式,定理等不健全、不知道其作者是谁的情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九章算术》,它虽然是我国古代数学方面的代表作,但其作者却无从考证,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现存定理无法命名的现状。而西方文化则不同,他们注重个人价值,每件事都要追本溯源,最终都要归结到某个人身上,否则决不甘休。西方自古以来就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他们尊重个人的研究成果,也极力反对冒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必然使大量的研究成果留有作者姓名,西方人的专利意识特别强,如果是自己的发明,他们决不容许别人侵犯,必定会争个头破血流,比如,英国的牛顿和德国的莱布尼兹为了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两国为此打官司长达一百年之久,最终经过证实他们是各自互相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3.传播和影响不同。交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与交通密切相关。交通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文化的传播情况,从而决定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地形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文化不可能顺利从陆地上传到西方,所以中国文化只限于在东方传播,由此导致了西方学术界的一个偏见,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数学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成就,他们同样认为中国古代在数学界一片空白,但是17世纪以后,随后来华的欧洲传教士的传播,逐渐使西方人认识到他们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其中美国的李约瑟博士的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向西方人揭示了一个独立的中国数学科学方面的成就,他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科学文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在其著作中,李约瑟关于计数法和进位制,关于不定分析,关于高次方程数值解以及数学史上的著名问题做了东西方之间的比较,正是这一比较,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相对独立性。而西方文化的传播比较深远和广泛,因此了解他们文化思想的人比较多。

4.重视程度不同。在中国古代,数学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的,而是作为其他学科的一门计算工具而发展的。比如说天文学,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比较迅速,也是世界公认的。特别是我国古代对哈雷彗星的观测和记录那么久远和详尽,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的。其中,我国公元前240年对哈星的记录,被认为是最早的记录。在我国古代,特别是先秦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对各种形态的彗星进行了精确的测量,不仅描绘出了三尾彗和四尾彗,还窥视到了很难见到的彗核,这么精细的工作是离不开数学的,因此在它的影响下,中国数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首先是一个天文学家,然后才是一个数学家,也就是说数学是作为天文学的附庸发展起来的,这种现象必然注定数学不会受到重视,同样数学家也不会被重视。相反,西方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数学,在古代,西方的数学研究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综上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更是数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由于地域和文化的特点等等,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不仅表现在对理论和计算的重视程度上,还表现在对社会关系的处理上。西方数学重视理论和逻辑的建立,中国数学重视对算法的研究。这些特点使得中国数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位居世界前列。当古希腊数学衰落时,中国数学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欧洲进入黑暗时代之时,中国数学仍在腾飞,但是到了14世纪时,中国数学却开始走下坡路,使得几百年来,中国在这片领域几乎找不到重大的成就,从而导致了西方人对中国数学方面的偏见。事实上东方人对数学的贡献并不可忽视,他们虽然与西方人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是他们的成就同样重要,同样辉煌,同样值得我们肯定。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任樟辉.数学思维论[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3]单墫.数学是思维的科学[J].数学通报,2008,(3).

[4]李伯黍,等.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特点的探讨 下一篇: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高校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