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北方方言负迁移的英语口语教学之探讨

时间:2022-09-10 08:14:51

针对北方方言负迁移的英语口语教学之探讨

【摘要】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汉语语音上的特点带有地方性,给不同地域的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增加了不同的困难。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是学习者母语方言负迁移的结果。本文以北方方言区学生发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口语中元音和辅音中的负迁移现象,有针对性的提出英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语言迁移 北方方言 口语 语音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1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WYYB110097。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28-02

一、语言迁移概述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语言迁移”的概念是Lado在1957年提出的。他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学习者广泛地依赖已掌握的母语,并经常把母语中的语言形式、意义和与母语相联系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1]。Odlin把语言迁移定义为“学习者以前所学的任何语言与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给二语习得带来的影响”[2]。从50年代语言迁移理论被提出以来,人们从各个方面和层次对语言迁移现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虽然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这些研究说明,语言迁移现象已经受到高度重视,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问题。语言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有积极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目标语不一致,那么母语迁移对目标语的影响是消极的,这被称为负迁移。通常情况下,与正迁移相比,母语会对外语的习得产生更多的负迁移作用。Lado提出的对比分析假说认为,学习者的母语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主要障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差异与其可能导致的困难之间成正比,即“差异=难度”,差异越大,难度就越大。语音迁移是语言迁移的普通现象。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各地区的学生在汉语语音上的特点带有地方性,给不同地域的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增加了不同的困难。学习者在英语语音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主要是学习者母语方言负迁移的结果,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影响是英语语言习得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理论界较为认可中国具有七大方言区(北方、粤、吴、闽、湘、客家、赣),本研究选取了北方方言区作为研究对象。2011年末至2012年初,正值我校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之际。按照研究的计划安排,课题中如期录制取得了本研究重点的调查样本。因我校面向全国招生,并且招生指标详细分配至了各个省份,所以我们取得的全国各方言区样本较为全面和丰富。这些样本的取得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样本学生均为非外语专业,北方方言区学生共取得数量98份。

另外,2012年开学之初,正值学生学业不是特别紧张之时,课题组适时的展开了计划的访谈活动。访谈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和对象的交流了解其对方言和英语语言关系方面的认识,重点结合了事前积累资料的内容,再次考察各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容易受方言影响的语音及语调。这些访谈由课题组成员分组进行。每组两名教师,利用了课堂自由交流的时间和课后辅导答疑的时间。一一记录受访者长期居住的省份、其日常方言的使用频率、英语重点发音的偏移等内容。此类访谈持续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其中北方方言区受访者人数约110人。

三、北方方言语音特征

(一)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北方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二)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三)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整个北方方言区的声调以4~5个为最多,尤以4个声调最普遍,少于4个或多于5个的都比较少。古四声中,平、上、去三声在各地北方中的分化、发展情况大体相似,即:古平声清声母字各北方大都念为阴平,如包、周、基、夫、甘、尊、当、江、光等;古平声浊声母字各地北方大都念为阳平,如爬、徒、锄、奇、条、林、沉、群、同、红等;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各地北方大都念为上声,如补、早、胆、粉、党、井、榜、选、暖、染、老等;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各地北方多念去声,如古上声全浊声母字部、父、道、愤、荡和古去声字过、怕、步、带、共、耀等。

四、北方方言负迁移下的英语口语发音

(一)元音方面

发〔i:〕和〔i〕这两个前元音时,有些学生用汉语的衣的发音代替英语的〔i:〕,用短衣代替〔i〕。英语的〔i:〕虽然与汉语衣中的韵母i相似,但英语的〔i:〕舌位稍底。汉语的i舌前部间硬颚抬得更高些。而且英语有长短音之分。英语的〔i:〕是长元音,比汉语拼音的i长些。至于〔i〕,汉语普通话中没有与其相似的音。英语中的〔i:〕和〔i〕的差别不只是长度不同,音质也不同。根据发音理论,发〔i:〕时,舌位比〔i〕高,口较闭,舌肌肉较紧张,是长元音。而发〔i〕时,舌位稍低,口稍开,舌肌肉较松驰,是短元音。虽然发这两个音时,舌的最高部位都是舌前部。但发〔i:〕时,舌的最高部分是舌前部的中部。而发〔i〕时,则是舌前部的后部。另外,学生在发这两个音时不习惯双唇向两侧展开。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当微笑时不收回笑容,直接发〔i:〕这个音,效果很好。

元音〔?覸〕也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个音。一些学生发这个音时舌位不够低,口开得不够。练习时可先发〔e〕音,再降低舌位,口再开些。

北方地区学生常常用〔ai〕代替〔e〕和〔?覸〕的发音。如有的学生把said〔sed〕读成〔said〕,bad〔b?覸d〕读成〔baid〕。原因是发音时口腔发生了滑动,因此产生了类似双元音的效果。纠正方法,练习发〔e〕和〔?覸〕时,注意锻炼固定口腔位置的能力,保持舌位不变。

后元音〔a:〕,有些学生把它发成近似汉语拼音中的a。主要原因是舌位有些靠前,长度不够。发这个音时,舌身平放口中,舌后部向软颚稍稍抬起并略向后缩。就像医生检查咽喉时发“啊”一样。这个音的另一个特点是长元音,必须有一定的长度。

(二)辅音方面

英语辅音中的六个爆破音,许多学生发不准。他们常常用汉语拼音中的b,p,d,t,g,k来代替英语中的这几个音。关键是不清楚英汉两种语言中这些辅音的本质区别。

英语爆破音中分浊辅音和清辅音,而汉语中的这几个声母则是以送气和不送气相区别。汉语中b(玻),p(坡),d(德),t(特),g(哥),k(科)都属于清辅音,它们的读音中都含有韵母的成份。其中b,p含有o的成份,d,t,g,k含有e的成份。因此用不送气的清辅音b,d,g代替英语的浊辅音,听上去自然不舒服,而汉语p,t,k虽然也是送气音,但送气程度没有英语的爆破音〔p〕,〔t〕,〔k〕那样强。

要练好英语的这六个爆破音,要注意的是读浊辅音时,声带要振动。读相对的清辅音时,送气要强。有些学生在发〔r〕音时,常常用汉语拼音中的声母r去代替。把rose〔r?藜uz〕读成“肉孜”,road〔r?藜ud〕读成“肉德”。虽然汉语普通话中的r和英语的〔r〕音素符号相同,发音也有些相似,但在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上是有区别的。汉语普通话中的r是个卷舌声母,发音时,舌头向硬颚前部卷起,双唇舒平,不向前突出。发英语的〔r〕时,舌尖向上齿龈后部翘起,也就是说卷曲程度不如汉语的r大。舌前部下陷呈凹形,舌身两侧收拢,并注意双唇向前突出略呈圆形。

五、改善北方方言区学生英语语音的教学对策

(一)英语教师重视课堂语音教学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语音教学已经不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加之有些教师认为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语音已经固化,没有什么改善的余地,所以,我国高校非英语专业忽视英语语音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口语教学只注重流利性和可理解性,对语音的错误视而不见,这样的英语教学结果是不仅旧的语音错误得不到纠正,新的错误还在不断出现,最终会影响语义的表达,形成交际的障碍。由此看来,高校英语教师重视课堂语音教学是改善大学生英语语音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大学生养成良好语音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利用听读模仿是教学系统化

通过听读和读来形成语感、并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来改善发音是语音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成年人二语语音习得的过程就是克服母语语音习惯的过程,听音和模仿练习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大量的机械性的模仿让学生自主进行。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把语音教学系统化和规范化,既要讲解语音的基本知识,还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语音现象,如节奏、连读、失去爆破等语音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并欣赏英语语音的规律和独特的音韵美,这可以大大增强学习者语音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英语绕口令来提高语音

绕口令(Tongue Twister)是一种语言游戏,学说英语绕口令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语音的特点,是极好的素材。学生通过有趣的绕口令训练使发音变得更准确、清晰。现举一些对北方方言学生语音有帮助的绕口令例子:A big black bear sat on a big black bug.(失去爆破的技巧);She sells sea shells on the seashore. The sea shells she sells are sea shells she is sure(?蘩和s的发音区别和方法);A flea and a fly flew up in a flue.(f的发音方法);Red lorry, yellow lorry, red lorry, yellow lorry(l和r的发音区别与发音方法);Nine nice night nurses nursing nicely.(l和n发音区别与发音方法);Give Mr. Snipa’s wife’s knife a swipe.(v, f, w的发音区别与发音方法);Thank the other three brothers of their father’s mother’s brother’s side.(θ, ?奁的发音区别与发音方法);Peter Piper picked a peck of pickled pepper prepared by his parents and put them in a big paperplate.(p和b发音区别与发音方法);The crow flew over the river with a lump of rawliver.(l及r的发音方法)。

注释:

[1]Lado,R.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2

[2]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4

参考文献:

[1]G.stickel: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陈坤泉译).《语言对比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2]San-ling Cynthia Wong:汉英比较述评(金岭译),《国外外语教学》,1989.2

[3]桂灿昆,《美国英语应用语音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何善芳,英语语音教学中英汉对比的几个方面,《外国语》,1987.6

作者简介:

刘旸菲,女,1979年生,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浅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的策略 下一篇:平方差公式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