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时间:2022-10-14 11:26:05

浅析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技巧

内容摘要:文言文翻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大多数高中学子最头疼的学习板块。高考文言文翻译按文言文现象加一定的句意通顺程度给分,看似简单,却是拉出差生和优生差距的分水岭。其实文言文翻译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外加一定的练习和领悟是完全可以得高分甚至满分的。

关键词:文言文 翻译 技巧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言文翻译,令多少学子既痛又爱的板块。爱您作为母语的博大精深,高深莫测,是我们文化翘首世界的一大骄傲;恨您的无情无义,连您的炎黄子孙都不认识了解了。其实我知道,前者是对您的正确肯定,后者,绝对是对您的误判加屈打成招。文言文翻译,如何让孩子们对您没有恨意并且是爱爱爱不完呢,如何让您成为孩子们在过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的时候的有利翅膀呢?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文言文翻译好,就得先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二、方法与努力同等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为我们的学子们浅析高中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一)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以及掌握古人的语言习惯即文言固定句式。

1.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全国卷Ⅱ)

[参考答案]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注:“故”即“因而”,“戮”即“惩罚”,此中“以为”当按固定格式释作“用……做……”或“把……作为……”

2.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1)“幸”(《汉语大词典》缩印本2835页,以下引自此书者只注页码),“正好、恰好”或“本来、原来”之意。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2)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湖南卷)

[参考答案]并且又大力悬赏(缉捕)盗贼,都不能捕获,主管官吏对这件事感到苦恼。

命题者译“且又”为“并且又”,当是将“且又”看作“且”和“又”二词连用的;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且又”因同义连文就已凝固成复音虚词,这有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428页)、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317页)、李靖之等《文言虚词诠释》(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331页)、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13页)等多部辞书为证,若用辞书释义--“连词,连接分句,表示进层关系。可译为‘而且’、‘并且’等”(社科院本),验之于“有司百计捕之甚急,且又大购之,皆不获,有司苦之”这一语境,显然非常妥帖。

3.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湖北卷)

[参考答案]在石华、象溪两地再设立别的私塾,用来教育陈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

注:石华、象溪地名。

4.删――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1)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5.补――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1)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以为(以……为)”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常见的固定结构,先秦典籍中多有所见(恕不举例,可参阅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420~426页,但此处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2)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6.调--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1)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7.常见的固定用法,用理科思维解决文学问题,掌握古人的语言习惯。下面列举高中阶段常见的例子做简要说明。

(1)表示疑问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

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

(2)表示反问

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

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

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不亦……乎?(不是……吗?)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

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表示感叹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

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示揣度

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如:”求,无乃尔是过欤?“

得无(微)……乎?(该不是……吗?)(兼表反问)如:”若辈得无苦贫乎?“

……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如:”其可怪也欤?“

……庶几……欤?(……或许……吧?)如:”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其……,其……也?(是……呢,还是……呢?)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意译的翻译方法――含有修辞的文言句式如何翻译,下面就常用得几种修辞进行剖析。

1.借代

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得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是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平民,因此应译为”平民百姓“。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按字面译为”穿布衣服的人“,那就译错了。在翻译时这类地方应采取意译的方法,加以复原。

2.互文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互文在文言文中也较为常见。这类句子,在内容上前后互相补充。如《木兰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使用了”互文“修辞格。两句话的陈述对象都是”将军“和”壮士“,因而,或”百战死“,或”十年归“,既是指将军们,也是指众壮士。看不出这一修辞特点,或不懂得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句意理解上就会产生偏颇。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意本是”不因有外物环境和自己遭遇的好坏而高兴或悲伤“,这里的”喜“,不仅指”物“,同时也指”己“:”悲“不仅指”己“,也指”物“。翻译时要特别注意。

3.委婉

在语言表述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件事情不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委婉。文言文中委婉修辞格常用于外交场合。如赤壁之战中,曹操给东吴下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就是一种委婉说法,”会猎“就是”打仗“的意思。对这类句子的翻译也应注意。

4.讳饰

讳饰实际上也是一种委婉,往往是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了说法。如对于”死“,帝王死叫”山陵崩“”宫车晏驾“”千秋之后“,老百姓死则称为”填沟壑“,了解这些说法的真正含义,才能准确地翻译文言文。

5.铺排

有些铺排的句子,翻译时还可以进行浓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原句为增势壮气,故意用了繁笔,为精练建议删略。

三、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方法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如同人身上的华丽外衣,如想华服与气质水火相容,则需要千锤百炼。文言文,如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历史的长河边上钓鱼,如果你喜欢文言文,你了解文言文,你懂得文言文,那么他将化身为姜太公,为你出谋划策,激扬文字,大展宏图。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诸子的散文,汉代的赋,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无一不是先贤留下的智慧。高中语文中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让高中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掌握传统文化中的瑰宝。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对于传统国学的教育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少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已经开设国学课,全国上下都意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我们祖国古代的灿烂文化的重要性。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内容达到与现代文持平不说,要求背诵的文言文篇目更是达到所有背诵篇目的70%左右。所以高中生要学好文言文不仅是教育对他们的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一种期望。但是,文言文毕竟是一种远离时代的语言形式,很多字词在音、形、意方面都和现代文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于高中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一定要用会翻译,能翻译,把深奥的文言文变成我们熟悉的白话文,拉近古人和我们的距离。

参考文献:

[1]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2835页

[2]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420~426页

[3]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2月第1版428页

[4]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317页

[5]李靖之等《文言虚词诠释》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331页

[6]段德森《实用古汉语虚词详释》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13页

上一篇:深秋经过阴山草地(组诗) 下一篇:浅议现代美术教师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