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

时间:2022-10-14 11:08:21

浅谈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

摘要: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本身理论性强,内容多。本文针对个人学习情况,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教学改革意见。

关键词:土力学地基基础 专业基础课 教学改革

土力学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的一门通用的专业基础课。[1]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但连贯性差,公式多,涉及学科多,假设条件多,知识体系松散。此外,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而学生本身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导能力相对较弱,要在短短的课时内掌握如此多的内容,还要考虑到不同的实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情况,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接收能力和土力学的学科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知识讲活,并能联系实际工程,拓宽到其他工程领域,是该课程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作为学生能否接受的问题。下面,本人就个人学习而言,谈一下几点心得。

1、教师应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自觉性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如讲绪论时重点介绍该课程与实际工程的关系、地基基础成功与失败的具体实例,尤其是多介绍大家都熟悉的本地的工程例子,通过实例分析,引出本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学好该课程的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地基基础作为建筑物的根基,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并领会到土力学作为地基基础实践的理论基础,掌握其基本原理、概念和计算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愿意听想要学这门课的愿望。

2、任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师首先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这个教学水平不但涉及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包括传授知识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停地“充电”,充实自己的专业业务水平。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能够根据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与充实新内容。要坚持不懈地研究如何将土力学专业基础知识更形象、更贴切地传授给具有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另外,教师传授过程中一定要把教学从单方面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学生对土力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研究型的教学,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及时调整授课的计划、内容、进度、方法,本着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教学。[3]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尊重人类认识的复杂性和无限性的属性即实践-认识-再实践 ,从学生的认知、知识迁移、学习效果等方面深入了解,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能力的差别,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受益。学生就好比工厂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好坏取决于生产流水线的操作师傅(教师)个人素质的优劣。

3、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符合实际需要,要形象化,结合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摸索出符合本课程教学规律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结合课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介绍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程实例,涉及到的基本概念辅以工程实例说明。另外,笔者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任课教师首要的任务。这就是说,理论教学课程中要开展互动式教学,不能单方面的传授,尤其是土力学知识点比较散、碎而多,需通过不停地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来正确理解和领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不应仅局限在教室里,凡是有建筑物的地方都可作为课堂,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既不用投资,又可以灵活多变,是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良好形式,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实际结合两方面的优点、相辅相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既无遗漏又无重复:既要注意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要使理沦指导实践,尽量把教学现场选在学校附近、教一于楼附近,做到在保派教学质量的前题下,节约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4、实验教学改革

传统实验教学时,不同的小组都给定同样的试验材料,最终不同小组之间的实验数据是相同的或接近的。[4]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采用系统研究型实验教学方法,即:将学生分不同的大组,每个大组再分小组;在每一大组内的实验材料都一致,而不同大组之间,实验材料有差别。由于每个大组试验材料不同,任何一组的实验数据都要求准确,否则会影响最后的实验数据分析,这样每个大组的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实验。其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对不同小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进行基础实验研究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本学科有了更感性、直观的认识。例如,土体的物质组成决定了土体物理、力学特性。为了体现这一个基本的思想,在土力学实验创新的自始至终都要进行土体粒径级配对土体性质影响的分析。颗分实验是土力学的第一个实验,此实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土体的颗粒组成,另一方面,进行颗分实验后,教师指导学生将振动筛分出来的土样根据粒径分为不同的粒组,以备后续实验中研究不同级配土体物理力学特性的分析。

5、教师还要改革考评机制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改变了标准单一、分数至上的状况,现改革成注重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体现技能考核。这样既考核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考核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6、增强教学中实践环节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养成学生广泛能力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广泛能力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扩招速度较快,致使办学经费严重缺乏,实践教学进一步被削弱。因此实践教学一直以来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薄弱环节,并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又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该课程来说,由于实验设备数量和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做实验时一般是几个人一组,这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少部分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大部分学生只能观看实验过程。自己动手的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查找实验过程中发生错误原因和探索改进的办法,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所说的方法去做,这也削弱了实验的效果。

结语

土力学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强调实验、注重实践、依赖经验,教学难度较大。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类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通过教学改革,一定会有助于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扎实又有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静. 基于大土木工程观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3(3):87-88.

[2] 刘之葵. 土木工程专科专业《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体会[J].高教论坛,2004(3):125-126.

[3] 姚丽芳. 基于工作过程的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开发研究[J]. 科协论坛,2011(1):69-70.

[4] 姬凤玲.《土力学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77-80.

上一篇:浅析小学生数学创造力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