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无菌性脑膜炎50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4 10:55:53

儿童无菌性脑膜炎50例临床分析

158100黑龙江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

资料与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8月收治无菌性脑膜炎患儿50例,均有完整的病史、行腰椎穿刺做脑脊液检查。入选标准:①起病前有无菌性脑膜炎患儿接触史;②急性起病,有脑膜刺激症状、体征;③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或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④除外其他疾病所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符合标准患儿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4~14岁,其中8~14岁42例;住院时间5~14天。

临床表现: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在8~11月,均为急性起病。27例(56.63%)有明确的无菌性脑膜炎患儿接触史,为在校同学或集体托幼儿童间接触传染。临床表现主要为是脑膜刺激症状,全部病例主诉不同程度的头痛,29例伴呕吐,4例因惊厥就诊入院,多有低热。所有病例均做脑脊液检查。结果8例正常,42例异常。异常表现为细胞数轻度增多41例[(27~67)×106/L)],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4例,均

治疗:①抗病毒治疗:均予抗病毒治疗,病毒唑10~15mg/(kg•日),静滴5~10天,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时间。②对症治疗:急性期降颅压,惊厥者止惊,营养脑细胞等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无复发及死亡病例,46例临床治愈出院(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其中3例脑脊液异常但家长拒绝复查;8例脑脊液无异常出院时未复查);4例临床明显好转出院(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自动出院)。经门诊近期随访,所有患儿均无神经系统后遗症。

讨 论

无菌性脑膜炎多数病例系病毒感染所致,但也可由其他病原体感染或某些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病毒中,肠道病毒最为常见,如1997~1998年在亚太地区肠道病毒71引起脑炎流行,其中B3、B4型流行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澳大利亚、C2型在台湾引起流行。病毒分离阳性为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本组于流行早期送检9例患儿粪便及血清标本6例于粪便检出ECH030(+)明确为肠道病毒ECH030感染所致。其他如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轮状病毒等也均有报道。

肠道病毒性脑炎四季散发,5~9月份多见[1]。国外报道约70%的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发生于6~11月,且儿童发病者约占50%。男孩发病稍多,男女之比为1.4∶1[2]。

无菌性脑膜炎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头痛、呕吐或颈项强直。早期可出现惊厥发作。一般无严重的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瘫痪、昏迷或惊厥持续状态等。本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发病特点、体征、病程、实验室检查结果,但需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的不典型病例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鉴别,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是明确病因的基本方法。对于临床表现轻微的病例,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以防漏诊。

无菌性脑膜炎缺乏特异性治疗。主要给以抗病毒治疗及针对病情变化给予一般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降颅压、控制惊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本组病例给予上述治疗后,5~14天临床治愈。

本病病程相对较短,一般为数日到2周。急性期过后恢复完全,短期内随访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有报道远期随访发现,病情恢复后数年内此类患儿有出现学习困难、行为异常,复发性惊厥等精神症状的风险,所以应对这些病例进行长期随访。本组无1例复发而再次就诊,与少见的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文献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尔珍.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小儿急救医学,2005,12:230-231.

2 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8-589.

上一篇:新生儿惊厥46例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儿童哮喘与食物不耐受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