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导师制”初探

时间:2022-09-22 09:07:04

“学生成长导师制”初探

“学生成长导师制”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励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努力做到“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心理自强的新时代学生。本文以笔者的实际经历浅谈“学生成长导师制”的探索和体会。

一、什么是“学生成长导师制”

导师制的一些思想与做法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私学与书院的办学之中,称为“师儒训导制”,不过缺乏系统化与理论化。现代“导师制”(tutorial system)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以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导师制最为著名。导师一般是学生所选专业的学者,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因为其固有的优势,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尝试性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行导师制的做法。在中学学校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必须以“给学生提供思想引导、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和成才向导”为原则。该制度是以学生班级为单位,配备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教育和帮助学生实现思想和学业进步,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制度,它将教书育人、治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地思想工作落实到实处,真正起到“导心”、“导学”的作用。

二、导师,从“导心”开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笔者认为,一名成功的导师应该从“导心”开始,从心灵上与学生对接才是最重要的。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处在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对紧张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导致脑调节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考试成绩不及格等出现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孤独、空虚等心理障碍;另外,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心理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心理问题和矛盾,帮助和教育学生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就要做好他们的知心人,让所导的学生“每周有盼头,每月有快乐,每学期有收获”。“每周有盼头”,即每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申请上一堂自己最喜爱的课型,或演讲赛或故事赛或辩论赛…;“每月有快乐”,即每月开展一项学生喜爱的文体活动;“每学期有收获”,即每学期为每一位受导的同学至少创设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导师每学期都会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学期的学生活动计划。我们的活动计划不是放在领导那儿备查,而是在开学之初就发到每一位受导学生的手中,便于学生了解学校的学期活动安排,也充分发挥每项活动的过程作用,让一些老师同学印象中的“差生”能够充分准备,为自己赢得被别人赏识的机会。

三、导师,以“导爱”为根

做学生的导师首先要珍爱学生,赏识学生,这是做导师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前提。笔者相信,关爱了一个学生,赏识了一个学生,也就赢得了一个学生,学生才有信心克服困难扬起理想的风帆。“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做老师是培养爱的教育。我个人认为只有让学生心中存储爱、积蓄爱,当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才有力量爱自己、爱别人、爱自然、爱社会、爱可以爱的一切,才会热情的生活。所以我一直把“培养爱”奉为导师信条,以“导爱”为根本。

(一)建立爱心存储卡。记得很多年前在《读者》上读过《幸福的篮子》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把每天感受到的幸福的点滴都记成卡片装入幸福的篮子,这样你就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这篇文章给了我灵感的启发,我何不让学生也把每天爱的点滴都记成卡片也装入爱的篮子,让学生成为一个心中蓄满爱的人。如今,学生的爱心卡已经有上百张,有感动中国的优秀人物事迹;有生活中父母呵护的幸福点滴,有学校中同学朋友的爱心事迹,有文学作品中的动人篇章,还有汶川大地震中的动人故事……我相信有了这些爱的储备,学生就会整天沐浴在爱河中,并能传递和发挥爱的力量。

(二)建立爱心跟踪档案。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足迹袋”,我又给每个受导的学生建立了一个“爱心跟踪档案袋”。每次大考后,把他们的成绩、反思和下一次的目标装进去;每一次活动,把他们取得的成绩装进去;我还让他们每周读3篇文章,读后感也装进去;让他们每周找老师汇报一次,把汇报的情况记录下来也装进去。每当他们学习有了进步,我就拿出来和他一起分析,共享成功的欢乐,勉励其更加努力;每当他们有什么苦恼,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找出问题的起因,寻找解决的办法。

(三)建立导师信箱。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学科教学和引导学生成长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我把日记变成了师生谈心本,并且建立了导师信箱。学生们很喜欢,为这个谈心本取了美丽动人的名字:“连心桥”“心灵对白”“朋友的对话”等等。谈心本每两个周收一次,我在两天内认真批阅并写好答语。导师信箱每周开两次,我及时做出答复并给予保密。每次翻开谈心本,我都会被里面至真至纯至诚的情感所打动,大多数时候,我都是晚上带回家,一口气看完它,不惜看个通宵。慢慢地,我变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有的同学每次遇到事情时总会第一个想到我,我也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思想快速成熟起来,并在导师信箱中深入交流,一年下来,谈心本已有厚厚的一摞,导师信箱成了我和学生交心的桥梁。

四、“导师制”让学生多了一个朋友

导师不是以训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作为学生的朋友。由于导师的职责具体到个人,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心理上的发展变化,可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导师制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正确度过“危险期”有积极的意义,是对传统班主任管理模式的有益完善和补充。

作者单位:山东省诸城市龙都街道吕标初中

参考文献:

[1]韩少华,余柏民.导师制与班主任制的比较研究.班主任之友.2006.5

[2]赵桂林.浅谈学生成长导师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

[3]王玉兵.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管理.2005.8

[4]龚丽琴.中学导师制的现实意义.湖南教育.2001.18

上一篇: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论析 下一篇:小学生体育新课堂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