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4 10:11:36

浅谈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职能之一是能动地推进人与事的各自发展与优化配合。人的发展,就是指对人的培养和激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激励问题随着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而出现。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对激励理论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12-01

一、激励制度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企业管理理念与员工管理体系滞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是人才,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不干预的气氛,给员工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但是在许多实际管理中,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尚未被管理层所广泛接受。

2.缺乏管理经验,忽视激励制度。传统的管理无视人性和人的创造性,因而压制了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员工很难有高的积极性,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对人才根本不重视,认为有无激励一个样。还有的企业,口头上重视人才,行动上却还是以往的一套。

3.薪酬制度及激励机制的缺陷。薪酬制度欠合理。许多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明显不能满足知识型员工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满足长远发展对留住人才的需求;激励机制欠完善。由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点,给传统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合作环境等带来冲击,但是创新的激励体制尚不健全,知识型员工无法得以科学而有效地激发。许多企业实施激励措施时“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基础是需要。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要。

二、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策略选择

1.以人为本,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在制定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

2.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根据本企业的特点以及员工的个人需求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

3.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企业必须有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相配套,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薪酬实施过程中注意要有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据,否则,会影响绩效薪酬的公平性,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4.营造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企业文化的塑造已经成为现代化企业精神激励的重要手段,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充分体现到对员工的尊重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宝元.人力资源案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王婷.21世纪人力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3]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版社,1990.

[4]杨建.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张国灿,林大安.关于激励理论的几点思考[J].求索,1990,(6).[责任编辑 陈丹丹]

上一篇:河北省城市农民工生存及体育参与状况的调查研... 下一篇:资源型城市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