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时间:2022-10-14 09:10:38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但是,深入教学一线的我,越来越体会到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里,孩子们的思维比较闭塞,加上农村的家长们文化素质低,没有能力、也没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致使孩子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的指导势在必行。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笔者是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

一、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新的某种精神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数学呢?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不感到有学习的压力,喜爱老师的课;其次,思想上多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找到自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用热情的语言鼓励学生自己“试一试”,他们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也不能包办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发,使他能在你引导下,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二、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切入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教育本质的高度,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了精辟的概述:“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对学习的过程、质量与效果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注意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整洁的书写、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如果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会学习。要学会学习,首先得学会预习。其次,学会听课。再次,学会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第四,学会复习。而教师要一环紧扣一环,一步不让,严格要求,逐步使学生养成习惯。

三、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开始

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进行课前预习呢?我在教学时采用的是让学生在课前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提示学生预习时要认真,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并且用笔把重点画出来,加以理解。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如果是基础问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看看能不能弄通。如果是理解上的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或与父母同学进行讨论,在合作交流与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增加了学生探求新课的兴趣,又可以弄懂数学知识的实际用法,对知识有个准确的概念。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四、从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起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时时可见,它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为了求出它们的面积公式,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动手去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并且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小正方形和长方形宽的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自主讨论交流,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在整堂课中,我只在其中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知,又加深了印象。

五、从课下巩固落实复习

复习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是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技能的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人说:“平时数学教学是栽活一棵树,复习过程是育好一片林”。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复习课的重要性。 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时,一般是不只根据教材提供的习题进行复习。因为教材上的练习题多数是普遍性的、基础性的习题,不一定能弥补不同学生个体上的漏洞和欠缺。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复习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平实做的可以一带而过,容易出错的则从多方面进行巩固练习。这样一来,整理和复习时就能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了。所以,我就有真对性的给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做到一道练习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对号入座”,各取所需,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来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复习巩固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新教材中的语法教学策略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开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