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式方法

时间:2022-10-14 06:30:30

浅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式方法

摘要: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预测,有利于降低地质灾害的不利危害。地质灾害评估作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方法

Abstract: geological disasters seriously threaten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ecurity, to strengthen geological disaster forecast, can lower the bad har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A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basic basis and guidance documents, has played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Assessment method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又称地质灾害灾变评价,是在在查清地质灾害活动历史、形成条件、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行的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评价地质灾害破坏损失程度以及规划、部署、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主要任务是:

1、查明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判定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和评估级别;

2、查明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依据工程项目类型、规模,分析工程建设中和建成后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4、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对建设场地适宜性作出评价;

5、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或另选场地的措施与建议。

二、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式方法

(一)做好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应是评估区内不同类型灾种的易发区段。在相同地质环境条件下,存在适宜的斜坡坡度、坡高、坡型,岩体破碎、土体松散、构造发育,工程设计挖方切坡路堑工段,将是崩塌、滑坡的易发区段,应为调查的重点。经初步分析判断,凡符合泥石流形成基本条件的冲沟,因为调查的重点。依据区域岩溶发育程度,松散盖层厚度,地下水动力条件及动力因素的初步分析判断,圈定可能诱发岩溶塌陷的范围,应作为调查的重点。在前人资料的基础上,圈出各类特殊性岩土分布范围,可作为调查的重点。对线状及区域性的工程项目,必须将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段和危险区段及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点作为调查的重点。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潜在不稳定斜坡等不同的地质灾害,都有不同的调查内容与要求。

(二)控制地质环境、地质灾害调查的精度

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务必方法正确,满足精度。

调查工作要以地质——地貌调查为基础,重点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类型、分布、规模、活动特征、诱发因素、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和危害程度。主要地质环境要素及所有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地段必须有调查点控制。调查工作底图采用最新地形地质地貌图。地质地貌图能满足精度时,可只进行核查或补充测绘,没有地质图或地质地貌图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地貌测绘。调查工作底图,线状及大区域工程项目,比例尺一般为1:10000-50000。非线状工程,比例尺一般为1:5000-25000。线状及大区域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其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点控制密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小区域或点状工程项目,不作调查点控制密度要求,但要满足调查精度要求。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般方法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可以分为对于点的危险性评价和对于面评估。

1、对于点的危险性评价,一定要弄清地质灾害点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环境,地质面貌,形态特征,边界条件。采用经验法与灾害活动的动力分析和条件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力学平衡的计算,得出稳定系数(K),用来指示斜坡失稳的可能性。在计算现状环境下斜坡稳定系数时,应根据今后可能出现的情况设定相应的参数,计算稳定系数,从而确定导致斜坡失稳的因素,这些因素出现的频率多大,进而可以确定灾害发生的概率。最后根据形成条件及诱发因素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稳定性、危害范围及其发生概率计算的结果,对整个地质灾害点进行危险性分区。

2、对于面评估特别是区域评估的危险性评价,首先要分析灾害产生的因素,即岩体工程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气象水文条件,以这四种因素作为危险性评价的基础。评价方法一般可采用单元面积评价法,即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单元,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每个单元逐一评价,然后再作整体评价。危险性评价的统一标准的制定是通过对各地质灾害群成生原因及新出现的灾害活动特征进行研究,找出地区至灾因素而实现的。评价时,将此四项因素用系统工程层次分析法,求出各自的权值,然后以专家评分方法,将分值乘以权值,求出各单元的危险性指数。再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考虑到可能发展为灾害的现状及预测的内容,将该区危险性分为极重、重度、轻度、无危险四级。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类方法

(1)滑坡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对工程的危害。对斜坡地区的工程建设必须评价工程施工诱发滑坡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对变形迹象明显的,应提出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2)泥石流评价必须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水流条件、植被发育状况、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规模、活动特征、侵蚀方式、破坏方式,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3)崩塌的评价应查明斜坡的岩性组合、坡体结构、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降雨情况、地震、植被发育情况及人类工程活动。确定崩塌的类型、规模、运动机制、危害等,预测崩塌的发展趋势、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地面塌陷的评价必须查明形成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地下水动力条件,确定塌陷成因类型、分布、危害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震与地震频率、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范围、危害。

(5)地裂缝的评价必须查明地质环境条件、地裂缝的分布、组合特征、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地裂缝对工程建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除地震成因的地裂缝外,对其他诱发因素产生的地裂缝应分析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采矿活动、人工蓄水以及不良土体地区农灌地表水入渗、松散土类分布区潜蚀、冲刷作用、地面沉降、滑坡等作用的影响。

(6)地面沉降的评价必须查明评估区所处区域地面沉降区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发展趋势、形成原因(如抽汲地下水、采掘固体矿产、开采石油、天然气、抽汲卤水、构造沉降等)、沉降对建设项目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预防及防治措施。对评估区不均匀沉降应作为重点进行评价。

(五)加强调查资料的检查验收

详实、全面的野外调查资料是编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质量保证和基础资料,典型的灾点、隐患点、不良地质作用等必须跑到、看到,记录齐全完整。凭借粗燥、甚至虚假的野外调查资料编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必将是沙滩楼阁,隐患无穷。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野外调查资料的检查验收是保证评估工作质量的早期和基础措施,尤为重要,不可缺少。检查方式可分为编制单位的内部审查、管理机关的抽查等。

结束语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能够降低地质灾害对人们影响的有效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析研究力度,从而更好的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梅岩.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关问题的探讨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

[3] 宗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半定量评价方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

[4] 张梁.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10(4).

[5]刘衡秋,,何维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19).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试验检测提高道路工程质量 下一篇:户内燃气软管改造施工及提高工程完成率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