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起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时间:2022-09-01 11:45:41

浅谈吴起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摘要】延安市吴起县地域广阔、土层深厚,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和黄土的特殊性质导致该地区的地质灾害非常严重且具有复杂性。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沟壑纵横的破碎地貌景观,滑坡 、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呈现加剧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2008年下达的“陕西省延安地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在对吴起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吴起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以期为该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统计分析;陕西省吴起县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吴起县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西北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其地质灾害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造成的危害,在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均具有代表性。调查区内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严格受到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这些影响地质灾害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层岩性及分布高度和厚度、河流的分布及流向、地形地貌、降雨和人工活动等。它们控制、制约或影响着地质灾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1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1.1受地形地貌控制,地质灾害分布在梁峁区远多于梁涧区

吴起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毛乌素沙漠南缘,区内反复受长期剥蚀、侵蚀及堆积作用,形成了以白于山为分水岭的梁、峁、沟、壑地貌单元组合。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规模以中、小型居多,而且多发育在周湾水库和边墙渠水库周边一带。地质灾害以滑坡、崩塌为主,在74处地质灾害中有5处,发育在黄土梁涧地区。

区内为黄土梁峁沟壑地貌,沟谷发育密度0.9km/km2。多呈“V”形,切深150~200m。梁窄坡陡,临空面大,崩塌、滑坡均很发育,共有地质灾害点68处(其中崩塌48处、滑坡15处、不稳定斜坡4处、泥石流1处),大型滑坡均发育在此地貌类型区以内。

可见,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分布在梁峁和沟壑的斜坡地带,梁涧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小。

1.2地质灾害点受地形高程的影响,多数分布在高程为1300~1500m区域内

调查区内的地质灾害点主要发育在黄土土质。吴起县地质灾害的分布高程1300m以下的有10处、1600 m以上有5处,以1300~1500m高程段最为发育,占47处(63.5%)。调查区内高程在1300~1500m之间的地层岩性为马兰黄土和离石黄土,其下为较为密实的红色粘土和砂岩等。由此可见,地层岩性决定了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高度。

1.3沿洛河两岸及主要支沟两侧斜坡呈线性分布

调查地质灾害点主要分布在河谷的两侧,且多发生在流水侵蚀作用活跃、谷坡地形突变的地方,河流的支沟分布密度大于主沟;少数发育在老滑坡(崩塌)体的前缘。

一般在沟谷形成早期,以垂直侵蚀作用为主,沟谷两侧崩塌、滑塌频发,但多数规模较小。壮年期河流进入以侧蚀为主的阶段,风化、卸载作用强烈,处于河流侵蚀岸的斜坡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老年期即成型河谷阶段,在风化和卸载作用下,多形成剥落和局部不稳定。

1.4灾害点在凸型和直线型边坡地段分布相对集中

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灾害易产生于凸型边坡。调查的17处崩塌中,阶梯型坡仅2处,直线型1处,其余皆为凸型坡;在调查的5处不稳定斜坡中,均为凸型坡。由此表明,凸型坡成为不稳定斜坡和产生崩塌的机率明显较高。

滑坡灾害主要发生于凸型、直线型及阶梯型边坡中,调查的51处滑坡中,凸型坡为44处,直线型坡为4处,阶梯型坡为3处,凹型仅有5处。由此可见,滑坡主要发生于直线型和凸型坡中。

1.5 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分布在30~40°的斜坡,崩塌分布在60°以上的斜坡

发育滑坡的斜坡坡度集中分布在29°~40°(占33处,64.7%),平均坡度为35°;崩塌集中分布在65~88°,平均坡度为61.7°,;不稳定斜坡坡度32~40°,平均值为35°。即斜坡坡度在30~40°时易发生滑坡或不稳定斜坡,而60°以上易发生崩塌。

1.6 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地区(带)地质灾害分布相对集中

吴起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人口密集,不规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大的地区,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反之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也低。洛源街道办、吴起镇和白豹镇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同时人类工程活动强度较大,已发现地质灾害39处,占总数的52.7%。

1.7灾害点在南坡相对集中

滑坡的滑向以南为主,51处中占40处,滑向以110~250°为优势方向;崩塌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不稳定斜坡以西北和东南为优势方向,这些表明吴起境内南向斜坡上地质灾害点分布相对集中,体现了该地区特殊的土质,黄土体(尤其是马兰黄土)中粉土质颗粒(含细砂颗粒)含量相对较高,而粘粒含量相对比其他地区较低。黄土中粘粒含量很少,粉土质、砂质含量较多,因此土体在干燥条件下颗粒间连接较弱,而颗粒间有水分时水膜吸力增加了颗粒间的连接,因此滑坡发生在阳坡多于阴坡。

1.8在时间上人类活动、降雨强度大时相对较集中

新生代以来,陕北黄土高原区构造运动总体表现为以上升为主的振荡性升降运动。自更新世初期黄土开始堆积就伴随着侵蚀,黄土堆积晚期,随着晚更新世、全新世黄土高原的整体隆升,侵蚀速度远远大于黄土堆积速度,水土流失严重,沟谷、河流的下切与侧蚀作用十分强烈,滑坡、崩塌频发。

2防治对策

根据对吴起县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的分析可知,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区内地质灾害频发起者决定性作用,因此有效的控制诱发因素是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最佳途径。①应针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统筹布局,尽量避开古、老滑坡密集区,施工时应尽量按照相关工程规范进行施工,减少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②结合工程项目类型开展相关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查明灾害类型、特征,对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以指导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③对于已存在的地质灾害,应结合灾害程度采取相应对策,危险性小的地区可采取削坡及排水措施;危害性中等地区可进行勘察、设计、设置抗滑桩、挡墙及排水等措施;危险性大的地区应以搬迁为主。④应加强监测力度,尤其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及频发时段,提高群众认识,发动群众、群策群防。⑤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尽量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陈荣彬.黄土高原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及规律研究―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D].西安:长安大学,2009;12-20.

[2] 郑书彦,李占斌.滑坡侵蚀研究[M].河南: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52-55.

[3] 王伟.宁强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51-61.

[4]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 7) : 1297 -1312.

[5] 段钊,赵法锁,陈新建. 陕北黄土高原区滑坡发育类型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吴起县为例[J]. 灾害学,2011,10.

上一篇:浅析做好高层建筑水暖施工的几要素 下一篇: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