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时间:2022-10-14 06:12:53

多媒体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全面地走进了课堂。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和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27-0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已经全面地走进了课堂。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和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能化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在突破重点、难点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促使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1 多媒体与语言文字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就是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然后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学生,或借助图片进行教学,而这些方法都不能表现课文的全部内容,就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多媒体与文本整合,就是以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入情入境的朗读,形象地再现语言文字描绘的情境,一下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为学生走进文本“对话”,做好了铺垫孕伏。达到“课伊始,趣亦生;课进行,趣渐浓;课结束,趣犹存”的境界。

如:在课文《秋游》这一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电脑屏幕上随着教学目的的需要逐一呈现主题内容: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金黄的稻田、火红的高粱、田野上丰收的景象以及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时的开心场面等。随着内容的需要,电脑画面出现了动态的内容,学生都不禁地发出“哇”,注意力很快地集中到教学活动上。通过这动态的画面,生动又有趣味性的演示、讲解,一下子便吸引住学生,激发了其学习的兴趣。

2 多媒体与文本难点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是非常多的,我们的文本教材上总有学生难以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如果靠教师简单告诉,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凸现,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就要被遏制。为了避免这一点,就要注意多媒体和文本难点的有机整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音、声、色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启迪形象思维,突破难点,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如《狼和小羊》,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小羊驳斥狼的话,其中“上游”“下游”“倒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把这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画面上一条清清的小溪潺潺流淌,狼站在小溪的上游,小羊在小溪的下游。画面上清晰可见,水是从狼那儿流向小羊那儿的。看着画面,让学生说说溪水流动的方向,从而明白哪一边是“上游”,哪一边是“下游”,并到黑板前用贴图的方式贴出狼和羊在小溪边的位置,这样一下就明白了狼站的位置是“上游”,小羊在“下游”。多媒体课件狼那边闪烁“上游”两个字,在小羊那边闪烁“下游”两字。课件还演示从下游流向上游叫“倒流”。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情景,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突破了教学难点。

3 多媒体与汉字教学整合,提高识写能力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汉字教学是重点,但呈现出来的汉字教学的难点是汉字的识读和书写。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教学为主,其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攻下字形关,培养他们辨字形的能力,掌握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教学软件将枯燥的汉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更利于学生牢记字形,提高识字效果。如教学象形字“水”时,画面上出现了一条小溪,水在小溪上流动,哗哗的水声,流动的水,很快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接着在旁边的画面上适时地出现“水”的象形字,学生很快就能观察出画面上的“水”跟象形字“水”的关系。通过这一动态的形象演示,再加上适当的讲解,让学生视听并用,使其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象形字是按物体形状画的。这样,应用多媒体电脑及教学软件,使学生利用直观图像的演变很容易记忆字形,并激发了学生探索汉字的兴趣。

书写过程中的难点是笔画的书写以及每个字的笔画顺序记忆。在以往识字教学的写字训练指导中,往往是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讲解字的结构或口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而我们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简化这环节,并能扩大范字,使其更直观、易学。针对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薄弱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田字格中书写有代表性的范字部件,演示笔画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精确性,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风格打下基础。

4 多媒体与文本资源整合,丰富知识积累

用多媒体提供文本资源,就是要超越文本,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信息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能开阔眼界,拓展文本,获取更多地信息,丰富知识储备,对事物多层面地了解。

如: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通过多媒体制作卫星与台风的有关知识链接,当理解台风的狂怒时,就向学生展示台风袭击村庄、城市的场景及台风形成的资料介绍,点击“卫星”,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卫星图象及相关知识介绍,通过人机交互的形式向学生传授了大量的关于台风和卫星的课外知识,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

又如:教学第三册《识字1》,其中这样几个词串“菱藕、荷塘”等,文本中只展示图片,学生只能看看图,比较浅层次地学习。利用了多媒体,学生点击“荷塘”,映入学生眼帘的一池的荷花,花朵亭亭玉立,赏心悦目。继而是雪白的莲藕、雪白的莲子、碧绿的莲蓬图。然后是一段莲藕、莲子、莲蓬的文字介绍。看着这些,点击进入古诗园,学生可以看到古诗《小池》、《池上》。多媒体从各个层面给学生提供文本外的资源,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空中获取知识。

总之,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师生在教学中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运用多媒体与语文教学有机整合,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也使语文课充满了情趣,张扬了个性,放飞了心灵。

上一篇: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环节 下一篇:创设灵动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