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10-14 04:51:42

优化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克服某些困难一定要达到的要求。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变化的成果。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前必需的准备工作,教学目标的设计又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它关系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与环境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对教学结果的评价,也关系到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国家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落实。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给我们提供了课时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北师大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第18课《昌盛文化》为例,对教学目标的表述如下: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佛教、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它们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2.知道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阅读课文中的史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明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学习处理历史信息。了解世界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秦始皇兵马俑,通过有关图片资料让学生想象秦始皇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威武雄姿,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列表格比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介绍,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你从中受到那些启发和教育”,小组代表发言交流,以培养自主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运用学生评议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3.仔细观察教科书中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描述和想象兵马俑的威武雄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佛教和道教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2.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品质;通过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3.通过秦始皇陵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上面的表述对本课可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作了具体的表述,但作为教学之用则显得累赘。根据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教学实践,我把教学目标整合如下:

1.用列表法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认识佛教和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通过展示交流收集到的史料,了解《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学习处理历史信息,感受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培养学生合作的品质。3.观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课时教学目标在制定时,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

一、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依照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三维目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知识点从不同的维度达到三维目标,不出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词语,只要在目标中体现三个维度的要求目标即可。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部分明确规定本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有: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2.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严格依据这一要求展开。新课改要求学生逐渐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且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

二、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依照对学情分析

一节课的内容可以培养的能力有多个方面,究竟选择哪一个或几个方面作为本节的目标,充分了解学生,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认知水平,还要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教学参考用书中规定的“能全面科学地认识宗教”、“认识宗教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在一节课中实现,因而必须降低要求,知道产生的影响就够了。

三、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考虑生成性目标

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收获、新的思想超出、偏离或达不到教师预先设计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加上生成的目标。仅限于预设的目标,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又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设计的教学目标中应该有共同的基础内容和扩展内容,有实践性活动和创新性活动,这两种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一条开放性的目标进行表述,这种目标能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如本课的“观察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资料,感受兵马俑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制定课时教学目标要考虑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要指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更细的教学过程,但目标毕竟不是教学过程。在上课过程中要贯穿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的达致程度。课时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指南针。没有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目标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过程是课程目标达致的唯一手段和重要保障。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到教学过程的可操作性,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本课的“用列表法较佛教和道教在中国的传播情况”,因为七年级学生已学会列表法,所以教学便能顺利开展。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下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浅析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