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探讨

时间:2022-10-14 04:41:26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探讨

【摘 要】高职院校在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用理性的态度来面对,才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跟上时代的脚步,培养出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实施策略

引言:现在的社会科学和技术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也渐渐的融入了计算机的元素,尤其是在办公软件方面运用的最多。现在很多高校中,为了加强学生关于计算机的运用能力,大部分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下面我们就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改革,来和大家一同探讨下怎样进行教学管理。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

1.1课程设计不科学。现在的高职院校里面,对于开设的课程还是比较单调,课程内容的联系不紧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不能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很大一部分的课程还只是停留在过去的程度上,没有运用新的计算机知识和实用方法来进行教学。

1.2教学方法太过于呆板。计算机基础课程现在已经被列为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课程,就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文字处理、信息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现在,在有的院校里,计算机基础课还只是单纯的讲解和练习的手法来进行教学,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种老套的教学方式早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计算机进程的发展。

1.3教学的硬件设施跟不上。现在的高校都在扩大招生,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很多的学校没有充足的计算机和电脑室来让学生都进行实际的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联系到一起。而且有的机房里的电脑还是运用过去老的设备系统。所以,学生没有充足的实践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硬件设施不到位,很多操作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渐渐转变成为理论课,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失去了热情和积极性,没能实现教学一体化的目标。

1.4考核模式单一,考核内容设计不太合理。原来,很多学校的计算机考核大部分都是用笔试来取代上机操作的考试方式,这种方式很容易使得学生只知道理论的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改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考核方式是势在必行的。改革这种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实务考试的方法,也就是考核分为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两种方法,它们分别占总成绩的60%和40%,因此,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多多进行实践操作。

2 针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实施策略

2.1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强化高职特色。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依据现在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规定,参考相联系的职业资格的准则,从而来改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建设能够很好反映职业能力的课程准则,对于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进行规定,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相融合,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得所学的知识能够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2跟随时代的脚步,改革教学方法。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三方面,相互融合,从而很好地锻炼学生关于上机的操作能力、深入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实践能力,以老师来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学习,互相探讨学习、共同合作学习等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个人素养的培养。探寻更多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手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2.3改变教学考核的方式。为了更好地提升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加强计算机的教学改革,当然对于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的改变也是值得注意的。对于老师来说,主要是强化学生关于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高职的学生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进行改革,把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机成绩、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三个方面。上机成绩是指实践操作的体现,笔试成绩是指对于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平时成绩是对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种要求。这种方法就可以避免学生一味地追求成绩而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的学习,鼓励学生学到更多具有实际意义的知识。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要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4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研究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很有必要的。对老师的要求不断提高的原因是因为计算机课程知识变化速度快。就是这种原因,首先要积极的支持和鼓励老师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设立老师的技能培训基地,像是中信和北大青鸟等,按照一定的时间和人数比例来抽取老师去校内外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参加全程的或一部分的实践技能的培训,积极推动老师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然后通过对于新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强化师资队伍。全方位的加强老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来壮大教学中师资力量,其中的根本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3 总结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是需要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的,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如何适应市场的要求来更好的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合理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成绩考评的改革等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要时刻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邓顺川.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的思考[J]. 2012(05).

[2]周莹春,丁辉.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实施方案[J]. 2012(05).

[3]张.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初探[J]. 2011(06).

[4]王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探索[J]. 2010(11).

上一篇:浅析高校课堂教学艺术性的三大要素 下一篇: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