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4 03:47:13

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摘 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一直是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文章认为员工能力素质关系到中小企业创新力的提升,提升员工创新潜质,是中小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文章初步探索了构建企业员工创新能力素质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介绍了能力素质模型在培养员工创新能力中的实施步骤。

关键词:能力素质模型 中小企业 创新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056-02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创新的源动力既受外部环境影响,也受内部企业员工素质能力的制约。虽然领导者是中小企业的核心,但实际上员工是整个企业的实际运作者,因此,组织员工自身的能力素质就往往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实效。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一般组织成员有限,因而,每个成员对企业发展影响力相对较大,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能力素质模型的概念及其分析

1.能力素质概念的提出。能力素质一词很早就有人提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正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73年,《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教授(McClelland)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 )一文,他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个人的工作绩效更多的依赖于其自身的某些潜在的素质,如认知、个人特质、态度等,而不是智力,因此,其胜任特征的理论要点为智力不能代表和预测其在职业中的成功和其他重要成就,应该用一个更加科学的特质来取代智力和能力倾向测试,麦克里兰教授称这些特质为胜任特征,也叫做能力素质。此后,按照这个理论,麦克里兰教授与其他人一起成立了管理咨询公司,并让其理论在商业营销中取得巨大成功,能力素质模型也因此而出名。

2.能力素质的构成要素及其通用模型。关于能力素质构成要素的界定,中外学者和专家有许多研究,总的来说可以总结为:胜任力是员工在某工作岗位或者工作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胜任此岗位工作要求的,或者能有效区别一般工作者和优秀工作者的个体潜在的并能持久存在的特质、素质、能力和特征。美国著名的HAY公司经过研究,提出了能力素质的“冰山模型”,将能力要素分为两类。一部分要素犹如冰山在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可见,包括个体行为和个人知识技能,海平面下不可见的要素主要包括个人社会角色、态度与价值观、自我定位、品质和动机等。从图1所示的“冰山模型”我们可以知道,真正决定个人能力的关键不在“冰山”上部分,而是海平面下的那些特征。

二、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1.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按照我国1999年修订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是指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人民币及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以及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人民币以上、5亿人民币及以下的为中型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泛指经营规模较小的,在发展方式和生产经营活动等方面具有类似特征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已经逐渐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2.目前中小企业创新面临困境。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创新能力不足,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一带中小企业仍然处于低端的加工和模仿阶段,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所生产的产品附加值也较低,真正依靠自主创新去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为数不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一般而言有以下几个原因:(1)核心技术一般被一些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所垄断,小企业难以获得创新技术上的支撑;(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企业走创新路径的成本较高;(3)自身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动力和人才,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员工不多。最后一点是目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最主要因素。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就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员工学历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的难题。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初中及以下的员工群体占到总数的53%左右,高中学历的占了31%,拥有大学学历的员工比例仅仅占到13%。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过分依赖人力资本和低端技术的企业必然要被时代淘汰。2011年上半年,珠三角再次出现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的“浪潮”,不能不说和中小企业严重依赖低端产品加工,自身员工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有关,因而本文认为,要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应该从提高企业员工创新能力和意识入手。

三、中小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研究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员工多为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招聘的社会劳动力,由于中小企业工作平台和领域限制,加之中小企业资本不够雄厚,无法有效招聘具有较高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毕业学生及其他企业工作人员,从中小企业当前在自主创新上面临的瓶颈和困境来看,当前外界的技术革新和竞争压力并不是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最大的难题,员工创新能力弱化,或者说员工缺乏创新的素质与能力,才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瓶颈”。如果我们把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和员工的创新主动性联系起来,通过对员工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找出最适合员工创新能力发挥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就能够从对员工的管理上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有利于员工工作创新的主动性发挥的能力素质评估体系,从而从内部保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

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能力素质评价模型实施

(一)建立创新能力素质模型

1.能力素质测评:能力素质模型是将员工在素质和能力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首先要建立员工的岗位能力素质模型库。模型库包含对员工的核心能力素质的测评,以及不同职位所需求的基本的能力素质。核心能力素质是基于企业在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素质,也就是创新能力素质,它是每一位职员都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是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动力和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基本能力素质则包含组织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判断推理方面的能力素质。此后,企业采取分步骤的方式进行员工的创新能力素质测评,以获取相应的能力素质数据。

2.创新能力评估:中小企业依据能力素质系统的测评结果,对企业整体员工的能力素质,尤其是创立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组织协调、人际交往以及判断推理方面的一般能力素质是每个员工都需要掌握的,创新能力素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现有优秀员工的素质和企业对员工创新素质的要求,企业可以目前员工的素质能力水平,从而对团队能力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一般而言,员工的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的产品研发水平,其不仅引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更是创造产业价值的关键一环,是能力素质模型真正“冰山”下的素质特征。通过图2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实际上和企业的价值创造并不成正比,员工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产品的生产和制造中。所以,当前中小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比技能的提升更为迫切。

3.测评结果对比:对员工的能力素质进行了测评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次进行测评,通过分析企业员工两次的能力素质测评报告,使员工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能力变化和不足,认识到自身能力素质的改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企业员工一致认可的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通过员工创新带动企业创新。

(二)开展提升创新能力素质的培训

根据企业员工在能力素质系统中各项能力的测评结果,找出员工普遍存在的短板,从而制定有关提升员工能力培训的课程,让员工懂得创新所必备的条件和技能。

如图3所示,利用素质模型界定作为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企业可以发现有创新潜力的人才,从而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的机会,系统建立起企业的创新人才梯队,在实际的工作中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能力素质的培训不仅有利于使员工能够认识到自我能力的提升促进了企业发展,更让员工把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目标协调一致,增强了中小企业员工创新的内在动力。

(三)建立创新能力素质激励机制

为了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中小企业还要制定培训的激励机制,调动起企业员工与培训人员积极性。可以把培训的效果与员工的待遇相联系,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而培训学员的成绩和表现则可以与培训者的奖金待遇挂钩,从而从两个方面激发员工和培训者的积极性。同时,企业领导者也能够通过能力素质模型的测评结果,全面掌握员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激励,充分激发员工在企业创新中的个人潜在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结语

能力素质模型在企业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只是刚刚起步,模型的建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在能力素质模型建立后,对员工创新能力的分解和量化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同时,素质模型的建立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其效果的显现有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并非掌握了基本的工作流程就能获得理想效果。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能力素质模型在中小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为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提升带来契机,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核心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八一.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

2.易子敬.中小企业领导胜任力影响因素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王绪君.企业规模结构优化[M].北京:经济出版社,2002

4.千庆兰,陈颖彪.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特征与对策[J].经济地理,2008(5)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上海 20051)

(责编:贾伟)

上一篇:基于铜加工企业现代生产技术发展的研究及对策 下一篇:青少年信用卡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