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

时间:2022-10-14 01:57:29

浅谈国有企业如何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监管

摘 要:加强工程项目监管必须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推动廉政建设和工程项目监管不断上新水平。文章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监管不力造成出现廉政问题的表现形式,以及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廉政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廉政建设,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作有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程建设;监督

国有企业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密集、周期长、环节多,是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为防止“大楼建起来,人倒下”的现象发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必须夯实工程建设项目监管的关键环节,强化组织领导,发挥监管合力,健全监管制度,为安全、优质和快速地开展项目建设提供保障。下面就结合企业在工程监管方面的一些工作做法,谈谈作为监管部门应如何在加强重大工程项目监督中下功夫。

一、工程项目监管不力造成出现廉政问题的表现形式

(1)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存在“暗箱操作”现象。由于监管的缺失,业主方勾结工程建设单位、招标单位,掩人耳目,进行“暗箱操作”,极少数和个别项目还存在权钱交易和利益交换,工程项目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就大打折扣。

(2)监管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现象,造成安全和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管,虽有合同规定、各种法律和规章制度作为依据,监管的法制体系是健全的,但是由于监管人员责任心、能力和水平不够,甚至因为收受贿赂,就有章不循,有法不依,工程实施过程中安全和质量事故时有发生。

(3)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追责不坚决,处罚不严厉。对工程项目监管不力,一些得了好处和怕得罪人的项目管理人员,在对工程项目事故责任人执行责任追究和处罚时,不敢动真格,处罚力度不足,没有严格按党纪国法及企业规章制度处理,严重影响了制度的威信和员工群众对反腐倡廉的信心。

二、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廉政风险的主要原因分析

(1)制度不健全且执行不到位。近年来,国家先后制订了一系列的廉政建设管理办法,但由于新问题和新情况层出不穷,制度建设赶不上变化,制度建设存在死角,同时施工方、监理方和业主方对制度执行也不到位,对自己有利时就执行,不利时就不执行或者打折扣执行,从而让那些想在工程建设项目中捞点好处的人有空可钻,导致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行为的发生。

(2)监管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专业性。一是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程概算到工程决算,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领域,如果对其监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很容易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盲目状态,使监督的功效大打折扣。二是在效果上,项目监督常流于形式,只不过是在审批表上签签字,走走过场。从表面上看,监管部门全程参与了工程项目监督,也留下了各类书面痕迹,整个程序看上去合法合规,实际上未触及工程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未能对一些行为偏差和管理缺陷提出纠正建议,这种监督仍属于无效监督。三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监督还需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才能进行有效监管。需要监管人员对设计规划、装饰材料、品牌选择、材料审定、招标程序以及各种相关法规制度文件都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否则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提高监督人员的威信。

(3)管理队伍构成特殊且复杂,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项目管理队伍往往依托项目而临时组建,从各单位、各部门临时抽调,人员繁杂,制度有待完善,当人员、权力相对集中,廉洁自律意识不强时,就可能放松了反腐倡廉的弦,存在损公肥私思想,产生腐败问题。

(4)工程建设项目涉及面广、管理环节多。一项工程涉及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等多个层面,涉及招投标、验工计价、资金拨付、变更设计、物资采购、验收等诸多环节,每个方面、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资金控制和管理难度大。

三、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规范工程建设各方行为。项目启动初期,监察部门牵头将行业提出的把好概算第三方审核、设置拦标价、设立共管账户和履约保证金、推广应用工程资金监控软件等监管思路组织各相关方完善管理制度,使工程建设项目从招标到合同执行、工程变更、资金支付、监督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既定的规章制度,以便堵塞程序上的漏洞,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

(2)通过教育,增强廉政和监管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相关人员的党风廉政教育,以先进典型引路,警示教育震慑,大张旗鼓宣传为手段,认真抓好项目人员的廉政意识和监管意识,培养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规范从业行为,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和法纪防线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3)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根据行业廉政监督暂行规定,成立由监督部门牵头,审计、法规、财务和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的招标采购活动廉政监督工作小组,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形成监管合力,按照职责明确、分工有序、合力监督的原则,着重解决制度执行力和效率矛盾的问题,全过程为工程建设项目保驾护航。

(4)源头把控,落实第三方评审。工程建设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后,通过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聘请与设计方同等资质且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对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和工程项目概算进行审核,提出完善建议和意见。通过开展第三方评审,对工程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防范了超标、违规设计问题的发生,有效避免了后期施工、安装过程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也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变更签证的发生,节约了工程建设时间和成本。

(5)抓好进度控制,确保按期完工。在工程进度方面,主要通过进度目标的论证、进度计划的制定、进度过程的跟踪、进度变更的控制以及各种进度报告的编制等措施,确保了建设项目最终进度目标的实现。在投资控制方面,采取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投资控制管理模式。首先在初设阶段对项目进行投资切块分解;其次在实施阶段再对切块项目进行投资招投标和合同的签订、执行情况跟踪、过程控制以及工程变更控制等,在控制过程中,对发生偏差的项目和投资及时发出预警并进行纠偏处理,确保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

(6)实行资金共管,确保工程资金用在项目上。在监察部门的牵头下,结合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提出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工程项目资金账户共管的管理思路,制订了《项目工程资金共管管理办法》项目建设单位按规定设立工程资金共管账户。设立工程资金共管专用账户,对于施工方而言,确保了工程进度款及时到账,有利于按计划进度安排施工和项目管理。对于业主方而言,监管了施工方付款的流向和依据,防止施工方在材料上以次充好、以少充多,克扣工人工资,偷逃税款等违规行为的发生。

(7)完善投诉机制,约束各方行为。监督部门注重畅通渠道,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和邮箱地址,认真受理投诉案件,确保了工程阳光运作。同时与工程建设各相关方签订廉政合同,开展廉政约谈,以促进各相关方知晓公司对经济业务有关廉政规定和要求,明确并遵守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8)开展效能监察,突破瓶颈问题。效能监察是监察部门服务于生产经营的法宝,在工程建设项目监管上依然适用。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热点问题入手,进行事前预防性监察、事中跟踪性监察和事后改进性监察,认真履行效能监察职能,坚持循序渐进,讲求实效,本着以“项目利益高于一切”为指导思想,把强化项目制度建设和执行力作为效能监察工作的重点工作,做到监察一批项目,堵塞一些漏洞,完善一项制度,推动一次工作。

在今后工程项目建设中,将把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下来,转化成企业的管理标准。同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固化工程建设管理流程,提高“科技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已保证对工程建设项目重点环节和流程的全面监控。

上一篇:浅析拓展财务信息化的必要性 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中如何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