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14 01:34:57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初中生物教学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本文从培养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培养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钥匙;化难为易,是提高课堂效益的捷径三个方面作出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教学效率

新课标指出:初中生物教学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得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做文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培养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想办法让学生对生物课堂产生兴趣,他才会有自主学习的欲望,才会有参与探究的热情。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

1.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当把握好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好的导言能渲染课堂气氛,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讲《呼吸作用》这一节时我采用这样的引言:我们跑步需要力气,体温也会升高,你知道力气(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怎样释放出来的吗,体温为什么会升高吗?这一现象是每个同学都知道的,曾认为理所当然的生理现象,老师却把它作为一个主要问题在课堂上正式提出来,学生先是惊奇,后是疑惑:是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课堂中来,个个眼中露出好奇,从他们的神态可以看出学生的整个身心已被问题吸引,欲罢不能。

1.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能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如果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过目不忘。例如:在讲到发酵现象时,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当气球慢慢鼓起,甜酒气味儿四处弥漫时,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在此基础上再引导他们分析发酵现象,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让原本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形象具体,难点迎刃而解。在此过程中学生学得愉悦,学得轻松,学的扎实。教材中这样的演示实验有很多如:种子的结构、气孔的作用、导管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既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益,何乐而不为呢?

1.3从日常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习兴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物知识,中学生想了解,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根据这一情况,结合有关章节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使他们产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如讲述《根对无机盐的吸收》后,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你知道为什么“树要皮”吗?在树上牵铁丝晾衣服,年长日久,树牵铁丝的地方就会长瘤状物,为什么?通过对这两个题的分析学生不仅加深对重点内容筛管与形成层的理解,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培养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钥匙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要使学生学好生物这门生命学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这不仅仅是因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为探究指明了方向,而且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问题下寻求解决的方法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因此对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营造氛围,使学生想问。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好奇的发问,大胆的质疑。其次,要创设提问情景,让学生有问题问。教师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伊始让学生提问,如上《开花和结果》时教师用简单的导言“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提问。教师开门见山点题,把提问的机会和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就会提出:为什么会结出果实?花是怎样结出果实的?诸多问题。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就是他们最想知道的问题,教师以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中心,他们会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为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愉悦自豪。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情景和机会。只有这样坚持不懈,才能让问题意识这颗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在课堂上创建一种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有机的融入生物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化难为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

课堂效率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关,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就容易掌握;内容抽象复杂,学生就难以消化。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这样学生才学的轻松,学的愉快。

3.1教给记忆方法,让学生记的轻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一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效果是不样的。所以教师授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初中生物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引导学生在遇到不同的知识时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属于机械记忆的内容可采用概括记忆法。如:记忆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时我把繁琐的步骤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繁琐的内容经瘦身后,学生记忆起来既轻松又牢固;与图有关的内容要采用图文结合记忆法法:如血液循环途径、种子的结构等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抽象的文字与形象的图结合在一起,记忆起来既省时又省力;抽象的内容可采用形象记忆法可和理解记忆法。初中生物要记忆的内容大多数属于此类。

3.2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学的容易。对于一些抽象概念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呢?教师应在教学采用相应的策略化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我在教学实践中常采用以下策略:

3.2.1利用板书化抽象为形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成功的板书应是“少而精”,教师要在课前对板书的布局有一定计划和分配,当课结束时,在黑板上留下了系统的结构紧密的板书,好的板书浓缩的课堂内容的精华,可以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还有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轮廓。在书写板书量有利于学生以“动”的发展概念,赋以吸引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强无意识识记,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2.2利用活动化抽象为形象。好的课堂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而且还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内化重难点。例如:细胞的分化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采用了这样一个活动:把班上的每个同学比作都是由一个细胞分裂得到的多个细胞,细胞在成长过程中形态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于是我要个子高的站一边准备在劳动中擦窗台,个子矮的站另一边准备扫地,这个过程就叫细胞的分化,分化后不同的学生群(代表细胞群)就是组织。活动过后,再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概括“细胞分化”与“组织”这两个抽象的概念,水到渠成。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理解。

总之,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应面向全体学生,不断改变策略,更新手段,让学生爱、会学、易学。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下一篇: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