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

时间:2022-10-14 01:12:00

以“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

摘要:围绕化学新课程标准,可以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科学探究的操作技能、科学探究的设计能力和寻求真理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70-0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化学学习的目标又是化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化学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化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以“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呢?

一、以“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操作技能

对化学启蒙阶段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启蒙阶段。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操作技能,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的关键和新课程目标之一。以“实验”养成学生科学探究的操作技能,首先要结合课堂教学,以教材为本,从探究目的的确定、内容选择、情境创设、过程体验等方面展开逐一探讨,然后形成比较规范的操作方法和探究意识,养成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探究习惯。

【案例1】关于“CO2性质”的实验教学活动片段如下:

实验1:学生自带一瓶雪碧,发一些纸杯,上课前晃一下,打开看看或尝一下有什么感觉?

实验2:向另一纸筒里倾倒CO2。观察纸筒是否衡。(由一个同学演示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回答现象及原因)

实验3:沿烧杯壁慢慢向烧杯中倒入CO2,观察烧杯中有两支阶梯状燃着的蜡烛有何不同变化?你能推测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实验4:将CO2通入滴有石蕊试液的试管中,试液变成什么色?再把石蕊变色后的溶液用酒精灯加热。又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你能推测出CO2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实验5:实验A打开盐酸瓶塞,取少量盐酸滴入石蕊试液中,不断振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B将CO2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再滴入2滴石蕊试液,振荡后比较A、B实验现象。该实验说明CO2溶于水呈何性?

实验6:取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管吹入CO2。不断振荡,观察现象,你能推测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化学性质吗?

学生通过这些步骤的学习与操练,能熟练操作药品取用、倒置、振荡、定向观察、使用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等常见仪器,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的能力,从而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养成探究过程的严谨之风。

二、以“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再现,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驱使他们积极思考,探究其中的奥妙。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优化学生的探究思路,同时能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素养。

【案例2】有一位老师执教“酸和碱的反应”教学片段:

师:创设情景:同学们都知道,被蚊虫咬后,我们会感到痒痛,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分泌出蚁酸。为了减轻痛苦,我们可以在伤痛处涂抹肥皂水,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生:(思考后猜想)可能是碱性肥皂水与蚊酸发生反应了。

师:那么,酸和碱能反应吗?

生:(大部分猜测)能。

师:(演示)用滴管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让学生观察现象。

生:看不到明显现象。(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激起探索欲望)

师:(点拨指出)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要用实验事实来证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用什么实验来证明猜想正确与否?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生:小组设计讨论方案,并验证猜想。交流如下:

方案1:在NaOH溶液中先滴入石蕊试液,振荡变蓝色,然后逐滴稀盐酸边振荡观察蓝色逐渐消色。

方案2:在稀盐酸中先滴入石蕊试液,振荡变红色,然后逐滴NaOH溶液,边振荡观察红色逐渐消色。

方案3:在稀盐酸中先滴入酚酞试液,振荡变无色,然后逐滴NaOH溶液,边振荡观察有红色出现。

方案4:在NaOH溶液中先滴入酚酞试液,振荡变红色,然后逐滴稀盐酸,边振荡观察红色逐渐消色。

方案5:先测NaOH溶液的温度,加入稀盐酸后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方案6:先用pH试纸测出NaOH溶液pH,再滴加稀盐酸并测混合溶液的pH。

师:以上方案都能说明酸和碱可以发生反应吗?同学们想一想,哪种方案最能方便地看出何时NaOH有剩余,何时恰好反应?何时盐酸会过量?

生:(讨论后回答)方案4,红色褪去之前NaOH有剩余;红色刚好褪去时,恰好反应;红色褪去后再滴盐酸,则盐酸过量。

师:在以上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溶液酸碱性变化的探索上)

案例中,经教师诱导,学生半开放式的实验探究,酸和碱发生的反应渐渐展开,学生的学习逐渐推向高潮,整个探究在内容上既有实验探究又有分析猜想的探究,同时在形式上又有小组合作对照和老师的点拨指导作用。教师的情境激发既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者、促进者作用,既落实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又发展学生探究设计的能力。

三、以“实验”寻求真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开放课堂,让学生寻求真理,有疑而说,不回避生成,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勇气。

【案例3】“水的电解”实验的教学片段:

师:边向学生介绍实验仪器并连接装置,在通电前,加滴少量稀硫酸,为什么?课本有说明。通电实验在进行中…… 当实验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对本实验有什么疑惑吗?

生1:(迫不及待举手问)老师,我看阴阳两极产生气体体积比2:1,阳极气体少了点,这是为什么?

生2:老师,在这个实验中,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或NaOH溶液是不是可以看成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呢?(大多数学生点头表示认可)

师:生1提出来问题是事实,请同学们一起查找原因。

生:可能是一部分氧气溶于水了。有的说可能是加少量稀硫酸产生氢气多了些……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对生2提出来问题,教材中提到过:加少量稀硫酸或NaOH溶液是为了增强导电性,但从另一角度来说,是否符合催化剂的概念,请同学们讨论。

(生七嘴八舌议论着有的说是为了增强导电性;有的说符合催化剂……)

师:(一时说不准)生1提出的问题很好,希望同学们课后到网上查找资料,继续探究。……

事实证明,稀硫酸或NaOH溶液可以作为电解质,也可看作该反应的催化剂,验证了学生的想法是合理的。这样的一次“意外”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质疑是获得新知的开端。

总之, 以“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探究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有待不断探索,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快乐,领悟科学思想,掌握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钱海如.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的设计新视角[J].化学教学,2008,(9).

[2]吴运来.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3]张江红,赵岗.化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4]杨少山.谈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成功(教育),2009.

上一篇:创科学氛围培养幼儿操作能力 下一篇:优化课堂教学问题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