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

时间:2022-10-14 12:56:34

论述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

摘 要: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分为了家庭贫困、自身条件不佳、学习成绩差、综合素质差、心理素质差等几种类型,并提出了从观念、综合素质、指导方式、创业教育和心理辅导几方面对各类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指导,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就业困难 群体 指导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毕业生数量随之增加,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面临着前所有未有的激烈竞争,毕业生普遍感觉到就业压力大,就业前景困难,因此,在高校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就业困难群体”。这个群体的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在就业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竞争力,较难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这部分学生成为了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做好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就业,成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之举。

1.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类型

1.1 家庭贫困的毕业生

一部分大学生来自于农村或偏远地区,父母下岗或单亲,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给他们带来的经济压力要比一般同学来得大,而教育层次和知识背景相对较低,人脉资源相对薄弱,使得这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时可选择的机会减小。同时,家庭贫困学生在就业时对职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参加求职应聘等方面所需要的经济花费增大,这些因素又阻碍了这部分学生的顺利就业。

1.2 自身条件不佳的毕业生

有些学生相貌平平、体质欠佳或存在生理缺陷,现在有些招聘岗位对应聘人员的外貌有一定的要求,比如:身高、五官、体形、气质等,这些自身条件不佳的学生往往会因此受到阻碍,他们在就业时往往缺乏自信,担心自身没有优势,缺乏竞争力,担心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和排挤。随着就业人数逐年增多,一个岗位的应聘人数远远超过岗位需求,单位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对求职人员进行挑选,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外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常常因为外貌等因素被拒之门外。还有部分岗位对性别也有要求,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女生的就业机会要远远少于男生,性别上的差异也给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困难。

1.3 学业成绩差的毕业生

有些毕业生由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补考、重修课程较多,或者相关等级考试没有通过,不能按时毕业;还有部分毕业生虽然可以勉强毕业,但由于平时在校学习成绩较差,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只能望而却步。

1.4 综合素质差的毕业生

目前,用人单位普遍注重对求职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查,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不高,不能在应聘时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不敢与招聘人员沟通和交流,畏首畏尾,缺乏自信,这些毕业生很难在就业竞争中把握机会,赢得用人单位的赏识和认可,错失一定的就业机会。[1]

1.5 心理素质差的毕业生

毕业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自卑、自负、焦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往往不能很好的调节自我状态,在进行职业选择和求职面试的过程中,表现失常。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巨大的就业压力之下,一些毕业生屡遭求职挫折,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很容易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悲观失望,出现消极的负面情绪,甚至走向极端。

2.对就业困难群体采取的指导和帮助

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因素有很多,有社会环境因素,个体思想观念因素,也有政策法规的因素。因此,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就业指导和帮助是个需要全员关注的社会问题,需要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单位层面、个人层面形成良好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根据不同类型的对象和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策略,帮助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2.1 更新固有观念,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

结合当今就业形势与政策要求,定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报告,并结合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为学生提供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心理等方面系统性的指导活动。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毕业年级中开展的,可以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向融合,贯穿到学生的大学不同阶段,分主题、分内容的进行渗透教育,指导学生转变固有的就业观念,发挥个体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转变一定要专业对口的狭隘观念,树立跨专业、多层次的就业观;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树立积极主动,自主择业的积极就业观。

2.2 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就业竞争力

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技能之外,对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也很高。用人单位很多时候需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因此,学校只有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使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高校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大各方面能力的锻炼,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 转变指导方式,全程服务就业困难生

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仅靠注重就业环节的教育是不足够的,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做事综合能力,需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从入学阶段开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素质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并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可行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通常采用课程、讲座等方式进行,这种大范围的教育活动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许多学生更需要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点对点的个性辅导是当代大学生的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方式也对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有包括就业专职人员、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等充足的师资从事这项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就业指导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能为学生提供有效而专业的工作指导。

2.4 加强创业教育,开拓高校就业新渠道

创业教育是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能力。国家应当尽快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优化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降低创业资金申请的门槛,加大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2]高校可以通过组建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开设创业选修课,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谋求就业新渠道。

2.5 注重心理辅导,克服就业困难心理关

受就业形势的影响,许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自卑、自负、盲目、攀比、羞怯、依赖等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求职道路。因此,必须注重对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而这绝不是在毕业前夕的短时间内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不断的学习、实践、提高而逐步积累起来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信心,才能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应该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就业心理的辅导,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不断调整职业期望,了解专业状态,摆正求职心态,使学生主动、从容、自信地面对就业挑战。

参考文献:

[1]徐铮、陈永晴.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类型与成因分析.考试周刊,2011(53)

[2]张响珍.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3)

上一篇:管理评审刍议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档案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