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时间:2022-10-13 11:56:45

高职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摘要:针对高职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凸显的就业困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辅导员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工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等思想。这集中体现了社会以及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度重视。然而,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80万,加上社会待业者共有就业人员2400万,就业形势尤为严峻。高职辅导员作为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就业服务、指导等工作的骨干力量,必须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原则,发挥自身的岗位和素质优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目标,在教育中引导学生认清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终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一、新就业形势下高职学生凸显的就业困难问题

(一)生源素质差、家庭经济较困难造成的学生就业难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高校已由“精英教育”变为了“大众教育”,许多普通高校,特别是普通高职院校为扩大招生规模或面对招生不足时,往往采取降分录取。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往往为中学的“差生”,高考成绩各科几乎都不及格,且多数来自偏远的农村,这些学生由于受客观或主观条件的限制,往往综合素质偏低,人脉较少,加之家庭经济困难,基本上是无力承担社会的就业培训费和找工作所需的相对较高的成本费,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少数学生成了社会就业困难群体中的成员。

(二)目标不明确、专业知识不牢固造成的学生就业难

高职学生多数学习上都存在着目标不明确,或即便有明确的目标往往因懒惰思想而难以付诸于行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除参加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课余时间多在宿舍上网玩游戏、聊天或收看网络视频节目,因此,出现了教师课难上,学生成绩普遍较差、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掌握不牢固的现象。正如学生自己总结的三年学习生涯:“第一年在梦中,第二年在混中,第三年在痛中”。以此状态的学习怎能适应如今人才济济的社会,怎能不成为社会的就业困难群体?

(三)急于求成、就业期望值较高及观念陈旧造成的学生就业难

由于在校期间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崇高的职业价值观,他们在就业时非常现实,据一项对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学生初次就业时仍把经济收入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他们或还存在着就业期望值较高、观念陈旧的现象,多数学生没有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盲目择业,眼高手低,就业仍以薪酬高、地域好、专业对口等“三高”为标准,忽视了现实社会的需要和集体利益的服从。诸多原因使得这些学生长期处在失业中。

(四)学生频繁跳槽而导致的阶段性的就业困难

近几年,高职毕业生跳槽现象非常严重,据调查,有些半年或一年换一个工作岗位,有些甚至试用期还未到就“闪人”了,有些一年就换四五个单位,90%以上的毕业生都有跳槽的经历,严重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信任,从而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出现阶段性的就业困难。

二、高职辅导员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方法研究

(一)鼓励学生“励志”成人

古人有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励志”成人的名句。高职辅导员应主动分析高职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并且要辅导学生尽早制订一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特别是在校期间的学业规划,并分阶段对他们进行跟踪辅导,帮助他们实现或调整自己的阶段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1.大一阶段。一是新生入学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尽早适应大学生活,完善人格品质修养,从性格、礼仪、思想等方面加强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在与人交往中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力求进步。此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多读些励志的好书,找到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以自勉。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后,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认识职业,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并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

2.大二阶段。此阶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培养职业素质,积累就业成本。一是指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外语、计算机等各类等级考试以及与目标职业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三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别举办的个人简历制作、模拟应聘、创业设计等大赛活动,组织开展与校友现身说法的交流活动。

3.大三实习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做好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如完成毕业设计,确定顶岗实习的职业方向,收集实习单位的信息、做好上岗前的心理准备和安全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完成个人求职材料、参加招聘会,锻炼求职面试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顶岗实习岗位。

(二)培养学生“强能”成才

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辅导员在学生教育工作中除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以外,还应注重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辅导员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培养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的兴趣。丁肇中曾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Bill Gates也说:“在你最感兴趣的领域里,隐藏着你人生最大的秘密。”辅导员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讲座、成功的校友座谈、参观专业对口的单位及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吸引同学们对学习专业的兴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发展学生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笔者所在的信息工程系根据计算机学生专业的特点成立了硬件兴趣学习小组和软件兴趣学习小组,且各小组是按企业的模式管理,建立了工作室,有固定的企业负责人(由专业老师来担任),有项目做和资金运作等。

2.帮助学生“走出去”、“请进来”进行实战训练。笔者作为信息工程系的辅导员,常鼓励各专业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在班级里组建电脑维护、网络中心、机房管理等服务队,长期免费在校内外开展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活动的组织既给同学们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增强了他们的公益服务意识。还常常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到社会上参与实践锻炼,积累社会经验,这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主要是指辅导员在IT行业的公司与学生之间搭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常邀请校企合作的公司技术部的负责人给学生培训,如今年分别邀请了达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柳州创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为学生培训;另外,还请公司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做的项目给学生做,并请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培训、做项目以及专家指导的方式来培养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

(三)帮助学生“开启”个人职业生涯

1.主要是侧重于对学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教育,特别是近两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同时,根据基层人才紧缺的特点,引导学生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基层做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求职择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选择,对于正面临走向社会求职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上人才竞争的残酷会使他们的思想、心理在理想与现实间发生重大的冲击,他们将真正体会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因此,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等不良心理。辅导员应当积极主动对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环境,控制好自己的心境,自觉地调整内在的不平衡心理。

3.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利用网络、人脉等方式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主动邀请企业进校开展招聘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就业招聘会。特别是对特殊困难的学生要采取帮扶措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让所有的毕业生能顺利就业,进而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4.对学生加强职前适应教育。学生初入社会,由于环境、管理方式以及自身的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还很难适应,所以,初入社会后就出现了不适应岗位的现象,在此情况之下,学生往往采取逃避的形式频繁跳槽。因此,作为辅导员应帮助学生在离校前就对他们进行职前适应教育,如,经常带学生到相关企业参观、见习,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等等。此外,还要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如教育他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等教育。

总之,新就业形势下高职辅导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扮演”一个大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辅导员只有顺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政治辅导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俐丽,章志荣,曹其.让辅导员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引

路人”[J].出国与就业,2010,(7):33.

[2] 刘亲荣,黄华希.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探

究[J].广西教育,2012,(8):183.

上一篇: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育人模式浅探 下一篇:早春单层覆盖与三层覆盖塑料大棚温度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