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2-10-13 11:17:41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发展

[摘要]: 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和文献信息共建概况的阐述,分析讨论了影响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强调只有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才是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1 世纪,人类社会已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一方面,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它们为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诸如文献信息资源量的激增与奖金匮乏的矛盾,用户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和层次性与信息服务机构个体能力有限,开发不足的矛盾,以及不同地域间信息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等等问题的激化,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信息社会化大环境下所有信息选择,更是现代图书馆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长期以来,中国的文献服务机构由三大服务群体组成:科技系统(主要是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和情报所系统)、高校图书馆系统、公共图书馆系统。各群体在各自系统内,资源共享工作虽然开展得很有声色,但系统之间互联由于受隶属关系、群体服务等影响一直难有较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保障率低下,重复建设严重。据调查证实:在266 个学科和主题领域里只有27. 4%达到文献完备水平,基本完备的占47.4%,尚有25.2%的学科或文献类型实际处于空白或极其薄弱的状态;另据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期刊约96 万种,其中可引进的约25 万种。而我国引进的约占13.5%。存在巨大空隙的同时,重复建设严重,总的重复订购率高达60%,专业覆盖面不到38%,急需的外文文献严重短缺,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很多在国内找不到原始文献。

2.地区间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不平衡。有资料表明,我国的文献资源总体布局不均衡,表现为:东―――中―――西,大城市―――小城镇―――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呈逐级递减的阶梯分布,北京和上海是两个文献信息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文献信息利用率不高,存在着闲置的浪费现象,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西部地区的文献资源相当贫乏。

3.文献信息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我国数千个文献信息机构,尽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参差不齐,但在总体上都倾向于一次文献资源的建设,往往忽视了以题录、文摘、综述、调研报告等为主要形式的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项工作,加快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步伐,并适时将其数字化,为资源共享打好基础。综观我国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文献资源分布不均衡,布局不合理,文献资源建设中重复与遗漏现象严重,导致社会整体文献保障率低下。与此同时,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凡此种种,造成我国文献信息资源总体建设处于一种低水平运作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因此,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体化建设,走资源共建共享之路是唯一的出路。

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建设概况。20 世纪90 年代,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因特网迅速普及, 信息资源数字化和信息传递网络化快速发展, 突破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时空限制。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和理论已涵盖不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内容。于是, 90 年代末 信息资源建设 自然而然地取代了 文献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文献信息资源, 还包括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不但在内涵和外延上更为广泛, 其建设的主体范围也更加广泛, 包括图书馆, 信息中心等机构和信息资源生产商。这一阶段, 继共建之后, 共知也受到广泛重视, 人们认识到信息资源共知是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 是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之间的桥梁。网络普及以前, 实现共知的工具是联合目录。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 联机联合目录为共知提供更为先进的手段, 使共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变得方便快捷。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观念、目标、机制和模式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随着国内信息网络环境的形成,借助信息网络进行区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共享与服务系统建设成为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标志,使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进入资源层面的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新时期,并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

(一)电子阅览室的建立与互联网的连接

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使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存储与使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为了向读者快速、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陆续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前期主要是阅读电子出版物、进行光盘检索服务。当互联网连接到图书馆后,读者在电子阅览室中,还可以方便地接通互联网,不受地理位置和时空的限制,快捷地获取到更多的知识信息。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新的服务方式,深受读者欢迎。这种形式不仅在省市级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量存在,而且在部分区县图书馆中也已经实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大中型图书馆在建成的馆域网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与因特网连接,而且有些图书馆还建有自己的网页或网站,一方面可以浏览到本馆以外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还可以把本馆的知识信息送到网上,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

(二)图书馆联合编目

图书馆联合编目主要是在不同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出版发行商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对出版的文献进行编目并共同使用的一种合作手段。不仅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实现资源共享,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也便于与国际接轨,实现全球中文书目的资源共享。

1.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

1997 年国家图书馆组建了“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该中心的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与管理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工作,实现网上编目资源共享。目前该中心已在全国31 个省市发展了600 余家成员馆,书目数据达到120万条。在全国联合编目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2. 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由福建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共同筹建,网络中心设在深圳图书馆。其目的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地方版文献采购协作和跨地区联合编目工作。该协作网于2000 年12 月正式开通,实施24 小时上传、下载,采用48 小时联机编目登记制度。

3. 地区性联合编目中心。1993 年深圳图书馆组建了深圳市图书文献采编中心。该中心对所有成员馆的图书文献进行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加工,集中建立本地区中央书目数据库和地区中文图书联合目录,为开展地区文献资源、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整个地区图书馆自动化进程,实施地区网络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采编中心已发展各种类型的用户90 余家,已建成40 多万条记录的地区中央书目数据库。目前全国已有天津、上海、湖北、广西、辽宁、广东等省市建立了地区性联合编目中心。此外,高校系统、中科院系统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联机编目工作。

(三)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文献信息的传播和利用更加广泛、便利、快捷。各级、各类图书馆纷纷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这些都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条件。1999 年1 月由国家图书馆召集, 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国家行政机关图书馆以及情报信息所等系统122 家单位在北京召开了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 商讨建立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 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 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 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 。这标志着我国信息资源共享已进入了全新的、更高层次的、全方位的合作。

1. 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1998 年教育部开始实施“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是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在广域网环境下的整体化、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献信息服务网络和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实现系统的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协调采购、联机合作编目等功能,建设的基本内容有:文献信息服务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及数字化建设;初步建立适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2001 年7 月CALIS 公共服务体系通过了验收。

2. 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在科技部的组织下,全国8 个科技图书情报部门组成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并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共建共享的网络化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对外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其目标为:按照分布加工数据,集中建库,集中检索,分布服务的原则,通过互联网所有用户都可免费查询该系统提供的二次文献检索服务。注册用户还可方便地要求系统以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方式提供所需的一次文献,24 小时提供文献检索服

务。

3. 全国医学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网络。1991 年全国医学图书馆资源共享网络项目启动。共有30 个中心馆,大部分有自己的网站,构成三级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经过10 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内各类图书馆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可快速迅捷、全方位地提供全国医学文献资源。

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实践使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 并推动信息资源共享的思想不断丰富, 产生了扩大信息资源共享思路、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共享等新观点, 形成了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的新观念。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成熟,我国三大系统图书馆之间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互联,已成为当今时代文献资源社会共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上一篇: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下一篇: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