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2-10-13 11:16:02

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针灸;慢性头痛;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69-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因而常会出现抑郁、焦虑和紧张等精神和情绪问题,由此所导致的慢性头痛问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女性慢性头痛的发生率更高。慢性头痛的常规治疗方法通常无法完全治愈,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有限[1]。本次临床研究就对针灸在慢性头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慢性头痛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57例,女性4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0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21.4)岁,病程在5个月至2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1.5±6.2)年。其中,中度疼痛66例,轻度疼痛34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4粒天麻头风灵胶囊,每天用药2次,连续用药2周围一个疗程,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主穴选择太冲、太阳、头维、神庭、百会、风池等六个穴位。瘀血者加血海;痰浊者加天枢和丰隆;肾虚者加气海和太溪;血虚者加三阴交;脾胃亏虚者加足三里;太阳头痛者加后顶和玉枕;少阳头痛者加丝竹空;厥阴头痛者加太冲和百会;阳明头痛者加攒竹和印堂。所有患者针刺得气后均留针超过30min,依据患者的病情改变补泻针法,每2天治疗1次[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慢性头痛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显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慢性头痛症状显著改善,症候积分降低超过70%;有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慢性头痛症状有所改善,头痛发作周期延长或是频率降低,症候积分降低超过30%;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慢性头痛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恶化,症候积分降低不足3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3]。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实验组50例患者中,5例治愈,约占10%,13例显效,约占26%,28例有效,约占56%,4例无效,约占8%,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50例患者中,0例治愈,约占0%,10例显效,约占20%,25例有效,约占50%,15例无效,约占30%,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慢性头痛属于中医学中"头风"、"头痛"等的范畴,头部压迫感以及双侧枕部每日非搏动性头痛是该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且大部分患者会发生抑郁、焦虑、失眠和头昏等并发性症状。西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导致患者发生慢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枢性和周围性疼痛,但仍未形成统一认识。慢性头痛症状的发生,常会降低患者对于热、电和触觉刺激的痛觉阈,进而易发生痛觉过敏症状,因而认为慢性头痛的主要发病机制为中枢性机制。常规的中医学理论认为,气、虚、瘀、痰、火、风等是导致患者发生慢性头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不营则痛"和"不通则痛"等发病观点。另一方面,按照人体的经络走向,依据所主的经络对慢性头痛实施分经解释,例如,李东垣研制的各经头痛引经药,张仲景将慢性头痛划分为厥阴、少阳、阳明、太阳头痛等[5]。

本次医学实验以患者的脏腑辨证为核心,依据患者慢性头痛发病部位的不同,结合经络辨证选穴实施针灸治疗,通常选择太冲、太阳、头维、神庭、百会、风池等六个穴位,选择通络止痛、醒脑开窍的穴位为主穴,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的不同,进行分经辨证选穴,例如,太阳头痛的患者加后顶和玉枕;少阳头痛的患者加丝竹空;厥阴头痛的患者加太冲和百会;阳明头痛的患者加攒竹和印堂。本次临床研究所选穴位均体现了"不营则痛"和"不通则痛"的慢性头痛病机针对性治疗方法,根据气血阴阳脏腑的差别,选择针对性的治疗穴位,例如,瘀血的患者加血海;痰浊的患者加天枢和丰隆;肾虚的患者加气海和太溪;血虚的患者加三阴交;脾胃亏虚的患者加足三里。在具体的治疗方法上,所有患者均得气后留针超过30min,并与"不营则痛"补法和"不通则痛"泄法相结合。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慢性头痛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操作简单方便,同时,针对慢性头痛病情顽固、复发、病情进展缓慢等基本特征,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并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能够达成彻底治愈目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林书,周水珍,黄银珠.儿童慢性头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4,19(11):675-676.

[2]Andrew J Vickers, Rebecca W Rees, Catherine E Zollman.针灸治疗慢性头痛的初级保健:大样本、实用的随机试验[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2):89-90.

[3]邓国忠.针刺、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瑞士慢性头痛病[J].中国针灸,2011,31(12):1121-1122.

[4]崔兵,尤可.中医治疗头痛用药体会[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6):330-331.

[5]谢莉.慢性头痛临床诊断与头针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695-2696.

上一篇:新生儿抚触的护理方法 下一篇:探究中药治疗咽喉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