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启示

时间:2022-10-13 10:47:03

新版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我国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启示

200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协会(ISTE)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第一版(以下简称NETS・T-2000),这一标准为各个国家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参考。ISTE于2008年7月了《面向教师的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第二版(以下简称NETS・T-2008),如何在新标准启示下改善我国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

一 NETS・T-2008的主要内容及NETS・T的变化趋势

1 NETS・T-2008的主要内容。NETS・T-2008从5大能力素质维度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重新分类和规定。

一是促进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与创新。[1]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身体力行地体现创新精神,在课堂内外通过使用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同学生、同事及他人共同学习,而不只是把充满挑战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去探究。二是设计并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活动和评价手段。[2]师生共同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创设学习环境。教师利用技术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创造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中依据本身的学习风格、学习起点和偏爱的学习策略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三是成为数字化时代工作与学习的表率。[3]教师要体现出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素养,利用新兴数字化工具优化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为学生树立协作性学习、建构性学习的榜样。四是提倡数字化时代的公民意识与责任感,并以身作则。[4]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社会中,教师要承担起提高数字化时代学生的媒介素养能力,让学生从会“用”网进步到会“选”网。教师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和伦理道德。五是注重专业成长与领导力培养。[5]教师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精神,通过有效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拓宽个人综合素养的广度,挖掘专业知识领域的深度,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提高工作领导能力。

2 NETS・T的变化趋势。NETS・T-2000的6个能力维度分别是技术的操作和概念,策划、设计学习环境和过程,教学、学习与课程,测试与评估,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社会、道德、法律与人性方面的问题。[6]对比两个标准不难发现,NETS・T-2000与新版标准在能力分类上完全不同,教师对待技术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从强调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转向利用技术进行创新。第一版标准注重技术的操作,关注教师把技术引入到学习环境和过程的设计中,鼓励教师应用技术进行学生评价和专业成长,重视教师借助技术手段与其他教师、家长等人员组成交流系统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而NETS・T-2008标准强调教师要利用数字化资源对学习环境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开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教师要以身作则,依靠数字化资源拓展专业视野、提高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力,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促进和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学习和创新。

总之,第一版标准的核心强调把技术整合到教育中,而新标准更强调在全球化、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学习设计能力、协作交流能力、榜样示范作用和学校工作的领导能力,把技术看作是实现目标、服务于学习的工具和手段,更关注人的创新能力培养。[7]

二 教育技术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

1 缺乏统一的权威的课程标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都开设了此课程,却没有一份权威的课程标准,能查阅到的大纲内容也是泛泛而谈,不规范,没有提出具体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措施,导致各院校随意开设课程,没有达到开设课程的真正目的。[8]

2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现有课程的教学目标有的侧重于理论知识,有的侧重于基本技术操作,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才是课程的重点。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现,各院校选用的教材五花八门,教学内容涉及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媒体技术等多个方面。教师却很少能做到用教学设计指导教学过程,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活动,这是职前培训与职后工作的严重脱节。

3 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方式不全面。教学方法以单向灌输式为主,学生没有机会体验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效果的案例情景。评价方式以笔试为主,很少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4 师资条件匮乏降低了教学效果。因为师资条件的限制,目前很多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都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有的课堂学生人数甚至可以达到二、三百人,没有足够大的计算机教室供这么多学生学习。而且课程开设时间一般为每周一节,课时不足,严重影响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

5 高校师范生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消极,意识薄弱。学生不能明确区分《现代教育技术》课和计算机基础课,质疑使用技术能否提高教学效率,以致主观上不重视这门课,缺课现象严重。

三 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建议

NETS・T-2008新标准为我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参考性,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但是标准的前瞻性为我们预见了未来教师的发展前景。笔者从影响教师能力培养的各方面因素中总结出如下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可参考的策略:

1 培养高校师范生的创造性意识,以此把创新精神传递到中小学课堂。笔者认为,思想决定行动,自由的思想是形成创新习惯的关键因素。教育技术课程性质要求教学过程要在活跃的课堂中进行,这为高校师范生积极主动地发表观点、展示作品、互动评价提供了舞台。

2 粗放型教材,集约型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公共课教师不必游走于教材中,而是把教材作为课堂的参考,要针对高校师范生和中小学校的真实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为高校师范生呈现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实用性、时代性的教学内容。选择对教学具有明显指导意义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对某些精深晦涩的理论要尽量通俗化,在专业性和大众性之间寻求平衡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特色,所以技术知识应占据教学内容的半壁江山,但要避免有些内容与其他课程重复。

3 主题式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相结合。教育技术学是交叉学科,尽管考虑课程性质和学生素质等因素,现代教育技术课的内容仍然量大面宽,需要掌握的理论和技术太多,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主题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模式,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性、参与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授课教师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采用任务驱动式、发现式、探究式教学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灵活运用。[9]通过开发网络学习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方便学生进行混合式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满足个人学习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实时答疑、电子留言、作业互评、信息、优秀作品欣赏,使高校师范生真切感受到教育技术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上的无可替代性。

4 丰富评价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习过程又要关注学习结果。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每一阶段的状态。高校师范生具有双重身份,在高校学习阶段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就是教师,所以应该用学生和教师双重标准来评价高校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弱化笔试成绩,以平时作业和教学平台使用情况为主要参考,改变传统的为取得学分以考前突击背题应付考试。促进高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把抽象的理论知识演化成具体的教学实践,自由地设计符合专业学科标准和时代特征、满足中小学生和社会需要的课堂,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真正深入到课堂、深入到教学当中。

5 实现教育资源最大共享,营造创新学习氛围。中小学教师难以自觉自发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原因是,在高校学习阶段,他们缺乏观察和体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性使用信息技术的经历,很难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然而合理的分配、利用高校中丰富的资源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策划提高高校学生教学能力的学生活动,如教师技能大赛,职前学校,准教师博文大赛等,这使学生释放青春活力,并从中获得真实的教学体验。二是开放计算机教室,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三是举办专家讲座和经验交流,介绍校园网、网络教室、数字化图书馆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丰富学生阅历,开拓视野。四是安排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辅助其他基础类学科的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以专业视角,帮助和解决基础学科师范生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中有效开展课程教学时遇到的问题,促进基础学科的师范生从教学产品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同时可以丰富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经验,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

总之,我国教育技术标准仍处在“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与NETS・T-2008倡导的“数字化创新学习”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新标准对指导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以达到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仍具有很高的价值。虽然中美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不同,但是我们要以借鉴的心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状对其理念和内容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队伍。

参 考 文 献

[1][2][3][4][5]王奕标.从新版NETS・T看教师教育技术能

力建设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115-120.

[6]臧艳美,靳晋忠.面向教师的新版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

准及启示[J].新乡学院学报,2009(3):84-86.

[7]陈维维,沈书生.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演变[J].

现代教育技术,2009(6):14-18.

[8]王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再设计[J].现代教育

技术,2010(2):65-69.

[9]杨在宝,黄杰.主题式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

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6(5):162-163.

上一篇: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高校教师精神激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