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10:36:46

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12±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8.34±2.42)d],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2.2%),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2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来源于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出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其发病突然,发展迅速,是内科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护理人员除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外,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更是患者预后的保障。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措施对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龄20~65岁,平均(41.23±5.43)岁;其中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3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7例,应激性胃黏膜损伤6例,其他2例。对照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1~64岁,平均(40.75±5.80)岁;其中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4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6例,应激性胃黏膜损伤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类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开放静脉通路,止血、输血、输液、纠正电解质等支持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西医临床护理方法。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保暖、禁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精神、意识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记录24 h出入量,迅速的建立静脉通路,至少2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

1.2.2.1 情志护理 中医认为血不循经而外溢于胃及肠腔,是因为气不摄血。胃热及阴虚火旺而致。而心理应激是导致胃黏膜应激性损伤和导致出血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过程中,应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应急原因,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并通过按摩、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中常用手段给予心理疏导治疗,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1.2.2.2 辨证施护 胃中积热型:脘腹胀痛,吐血鲜红或紫暗,口臭、口干渴、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施护原则为清胃泻火,化瘀止血[1]。肝火犯胃型:吐血鲜红或带紫,或便血如柏油,口苦肋痛,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弦数。施护原则为泻肝清胃、凉血、止血[2]。脾胃虚寒型:便血或吐血紫暗,脘腹隐痛,喜暖、喜按,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无力。施护原则为健脾益气,摄血止血[1]。

1.2.2.3 中药止血 党参15 g,黄芪30 g,白术15 g,生地10 g,仙鹤草20 g,白及20 g,三七粉(冲服)4 g,乌贼骨15 g,黄芩10 g,生草5 g。对于急性出血期,加用黄连10 g,地榆炭30 g,丹皮10 g,煎水分次冷服,每天1剂,服3~5剂[3]。

1.2.2.4 出院指导 出血停止后,患者由于失血,真元大伤,气血未复,余邪未消,若调护不当可导致出血复发。嘱患者出院后劳逸相宜,起居有规律,保持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饮食有节,忌生冷、辛辣食物;戒烟戒酒,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4],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最为常见的危重疾病,大量出血是指失血量超过循环血量的20%或失血量达1000 mL以上。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基本上能够做到止血与预防再出血的目的,然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发病迅速,因此有效地治疗与积极科学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积极有效的整体化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最终治疗效果,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重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该类患者常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医护人员首先要镇静,安慰患者及家属,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以放松,加强患者的沟通,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5-6]。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说明治疗措施及目的,提高治疗依从性。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并注意保暖,准备急救物品,患者绝对卧床,减少翻动,轻者家属可陪伴患者在室内做适当活动。做好患者口腔、尿道口和会护理,防止感染[7]。出血期间禁饮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流食一半,易消化饮食,要少量多餐,以软食为主,避免进食过硬、过热等刺激性食物。

健康指导:而中医护理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冶”的原则,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有关病证的病因、预防、治疗知识以减少再度出血的危险;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精神,正确对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戒烟戒酒。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36例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上消化道的出血起病急,病情危重,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护理技能、密切配合医生,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止血治疗及认真细致的护理,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郁颖.个体化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726.

[2] 杨光,徐淼,邵海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8):139-140.

[3] 郭得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71-372.

[4] 冯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15-316.

[5] 葛俏洁,杨丹东.中医护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59-860.

[6] 甘会,韦延会.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护理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137.

[7] 陈秀云,王翠英.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中医治疗及护理[J].光明中医,2008,23(10):1616-1617.

(收稿日期:2013-03-25)

上一篇: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下一篇: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胆囊炎的疗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