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时间:2022-10-13 10:20:03

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探微

【摘 要】初中地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针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1 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兴趣的地理情境导入新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或者当时的时事分析创设地理情境。例如: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旁边的安东河翻水站,就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南水北调”相关内容时,我想方设法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放映给学生看,学生顿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又如 :2010年市场上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使我们当地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作物的种植布局;2011年的猪肉价格猛涨,又使我们这里已经着手安排养猪规模。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家乡的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因地制宜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政府“湿地旅游”这一旅游项目的开发,洪泽湖湖水更绿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投影仪等各种电教手段来帮助学生认识复杂的地理事物。地理内容广泛复杂,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决定了地理教学的综合性、复杂性、困难性。而电化教学正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在讲“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这一章节时,笔者曾在两个班采用不同的尝试。甲班按步就班细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乙班只放了两段录像,一段是中国商业发展史及当今商业形式和商业发展成就,另一段是关于中国主要旅游景观的介绍。结果两个班的反响截然不同:甲班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学生因有“走马观花,身临其境”的体会,所以,除能掌握本节内容外,还对地理这门学科大感兴趣。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难以想象,因而对学生的讲授及学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难。录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随镜头周游世界中,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各相关知识点。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很多都是动态的,如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但如果通过幻灯或录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发生演变过程。

3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有了变化,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教法,要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会和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又如在学习“我国的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该如何治理?”学生围绕问题,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有一位男同学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的“几”字形拉直,从甘肃兰州到河南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一次地理观摩课中,我也同样看到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也有同学提出同样的治理办法。可见学生的想法很幼稚但又出乎意料,任课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他,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学生有大胆设想的同时,老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你们是否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由此,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

4 积极开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地理教学改革。

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广大地理教师应尽快地顺应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潮,以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追求,积极开创地理教学的新途径,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使非高考科目的地理教学能抢先一步走出“应试教育”弊端造成的误区,以结束那种狭隘、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危害,大刀阔斧地进行地理教学改革。当前,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这一主题,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应注重以下十个方面: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形成并重;知识的形成与品德的培养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并重;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重;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并重,努力使中学地理教育成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5 注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寻找学生的兴趣点,通过挖掘兴趣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有效提升地理教学的效果。例如,巴西这个国家,最被人熟知的就是它的足球运动,像在我们的班级中,很多学生本身就是足球迷。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在讲《巴西》这节内容时,并没有像上之前的课那样,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巴西的位置,而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巴西球星开始谈起。这样,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自己所喜欢的巴西球星,如罗纳尔迪尼奥、里瓦尔多、卡洛斯、卡卡等。就这样,通过兴趣点的挖掘,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要学习的内容上,给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上一篇:浅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艺术 下一篇:怎样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