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10-13 09:46:38

【前言】浅谈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三者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2.因材施教...

浅谈探究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目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而这次课程改革重点在于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高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走出一条更适合高中阶段教学及学习的路,是一个值得让每一位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自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生物科学素养

一、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掀起的“教育现代化运动中”由美国著名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提出的一种操作性的教学方法。他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学生应像“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并发展自己的个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三者统一于学生的主体性之中。因此,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2.因材施教的差异性原则

体现学生差异性的教育教学是因材施教。它包括规定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目标、给予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适应于学生的教育环境。

3.质疑解疑的尝试性原则

教育过程的本质是一个学生通过认识人类已有文化,从而促进全面发展的认识过程,具有基于人类认识的重复而创新的特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就必须在此过程中贯彻尝试创新,即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记的结论性教学为教师设疑、激疑,学生解疑、尝试创新的探究性教学。教育过程的重点不在于结论性的文化观念的传授、接受、理解、掌握,而在于通过激疑、质疑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发现人类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尝试创新,获得创新力的提升。

4.鼓励创新的求异性原则

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思维求异性、发散性等特征,因此,在一个阶段或整体的探究式教学活动终结时,对其质量的测量与评价,就应遵循求异性原则。鼓励学生非逻辑性思维、独立性设计、创造性回答,向“质疑、奇思、创新”的求异方向发展。

二、探究式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

所谓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就是采用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课本知识点为启发点,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社会的“热点”问题,确立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进行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问题。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使课堂教学散发活力和提高效率。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其本质在于探索, 通过有关资料的探究过程,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 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并且还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 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通过生物实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生物实验课,是进行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领地。在实验中引入“探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还有利于加强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还能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三)利用调查研究开展探究式学习

开展调差研究,主要围绕三大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让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亲自收集、分析、归纳、搜集资料。杜绝脱离实际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发展思维的宽松氛围,其次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新潜能,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教师的探究能力有限

不管哪种类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均需要教师提前整理相关资料, 设计探究程序,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仅限于掌握某个或几个探究模式和步骤, 而是要求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 掌握大量与教材有关的探究素材,这样才能从一个新的高度把握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体验探究成功的绝妙感受。因此,在准备每一节课时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资源,完成教学任务。

(二)学生探究能力有限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而我们的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习惯已养成,习惯等现成的答案,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在中考、高考的压力下进行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表面上成绩不错,实则能力很差,学生情况良不齐,调动起来比较困难。

(三)授课时间明显不足

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有许多知识点不是像以前是直接给出的,而通过问题、设疑,一步步逐引出的,学生思维活跃,往往又有很多外延的东西,这样一节课下来,按计划该完成的任务并没完成,这就需要利用其它的时间继续进行。

综上所述,对于在新课改中实践的一名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已的业务素质,为培养新型人才,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成智.英美生物学课程的科学素质培养[J].生物学教学,2006.

[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上一篇:苏锡常地区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核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