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基本对策

时间:2022-10-13 07:30:42

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性的基本对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造成计算的准确性差,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效果。那么,怎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呢?

一、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前提

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说,计算相对于精彩的动画片、好玩的游戏贤得乏味、枯燥。在进行计算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从呈现计算题的教材开始,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产生乐于计算的心理,比如低年级在教材的引入时,就可采取一些情景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老师设计的计算题目的情境中,像20以内的“凑十法”的教学,口诀表的编制等。

采取多种训练的形式,也是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提高计算准确性的重要措施。比如说:低年级采取用游戏、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竞赛等方式训练,效果很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老师就要不断动脑筋,想出办法。近几年来我在班级实施了一些作业的奖励政策中,免“作业卡”的发放是最具吸引力的,学生连续五次计算全对,可得到一张这样的免“作业卡”,得到五张免“作业卡”了,可以在一次单元测试中计算题目免做,算全对等等。让小学生乐于计算,对计算感兴趣,这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前提。

二、抓实学生口算基本功。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基础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道笔算题目都包含若干次的口算,口算是笔算及四则运算的基础。只有每一步的口算正确,才能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才能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到才能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如: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等都是训练的重点内容。同时注意在训练口算时要经常让学生把口算思路说出来,以促进算理的掌握与理解。

其次,练习的形式同样要多样化,对口令、夺红旗、对抗赛、接力赛等。也可采取集体练、个别练、小组练等,让学生每天利用3-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基本措施。每过一段时间,我会对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一次阶段检测,一是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对策,同时对好的同学进行奖励,以促进后进同学练习的动力。

另外,在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技巧,也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熟记25*4=100,125*8=1000一类有特征的算式结果,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提高速度,而且计算的正确性也逐渐增加。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规范。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保证

良好的计算规范,直接影响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大量事实说明,缺乏科学的学习规范,是影响学生计算准确性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规范。

1、书写规范。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字迹要端正,不能潦草,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在调查中也发现,正确率高的同学的书写相比而言,大多数人的书写是比较工整,清爽的。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特别是在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书写下来,有些孩子为了图快,或者怕时间来不及,在竖式计算到最后一步两步时,就不往下写了,乘法最后一步的加法过程不写了,除法只把商写上去,最后的乘法和减法就不算了,学生自以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可实际上,由于学生在精神紧张的状态下思维时常不够严密,考虑问题常常不那么全面,出错的机率反而加大了。将解题过程一步一步写出来,增加了思考的时间,考虑问题就会全面些,正确率当然也就高了。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要以身垂范,从自己的板书开始,作学生的表率,这样才能给学生准确的‘第一印象”,让学生首次就能正确感知,养成正确的书写规范。

2、审题规范。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不假思索,提笔就算,加上计算的对象又是比较单调抽象的数字、符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再碰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那么可想而知计算的准确性一定很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审题的规范。首先要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其次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还要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看看是否能简算。

3、验算规范。

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规范。一些学生认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所以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是提高学生计算准确性的保证。

当然验算的方法很多,并不是只有一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再算一遍,其实在计算过程中,还可以用估算来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换个思路进行验算,是比较有效的验算方法。有些学生说,今天考试时我检查了3遍呢,最后还是算错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学生往往有个思维定势,如果还用的是正常的解题思路,即使是错误的,自己并不察觉,所以验算时不妨换个思路,进行验算,做加法时用减法验算,做除法时用乘法验算。及时检查验算,纠正错误,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保证。

四、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关键

一般来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有些错误,在老师的指导下,比较容易得到纠正。有些错误在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那么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老师要及时了解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若滔滔不绝地讲评纠错,学生可能会听得厌烦,结果适得其反。如果能利用错误,让学生自查、自评错误的原因,互相讨论交流,结果就大不相同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经常让学生当小老师、小医生,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找错,议错,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如何改正。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防止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的效果。

怎样才能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呢?其实很简单,比如说: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等。

平时教学中我还有一本错题本,同时还要求学生每人也准备一本错题本。开始是每周收集,低年级时是请家长配合,中高年级后就可自己做,学生习惯后就可每天收集。我则定期收错题本上来看,根据出错的具体情况,安排专门的练习课,有时是专项练习,有时是改错练习,有时则进行对比练习,然后再进行综合练习,每次练习后都及时分析总结,以便采取对策。所以说,重视错题的反馈订正,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计算准确性的关键。

当然,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仅仅只有以上的的几个方面,教师还应该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对一些学困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更加要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帮助起改正错误。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抓学生计算前首先应该分析清楚产生错误的原因,在教学中应该加强针对性,根据出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方法,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计算问题,同时各项的训练方式应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上一篇:南通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下一篇:利用多媒体提高作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