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13 05:58:50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摘 要: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激发探究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准备实用的实验器材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整理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科学的方式,又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传统的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以“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将探究放在突出位置。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基础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要达到这一境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学习,会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积极性。相反,有浓厚的兴趣,大脑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能发挥潜力,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随之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如:教学《电磁铁(一)》一课时,课前我将导线按一定方向缠绕在铁丝上,导线再和电池相连,把铁丝的一端弯成直角,做成一个直钩,给学生表演“直钩钓鱼”。看到老师居然用直钩把鱼钓上来,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议论纷纷:弯钩能把鱼钓上来,老师这个直钩怎么也把鱼钓上来了呢?真奇怪,真神奇。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直钩肯定有魔力……直钩钓鱼和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弯钩钓鱼经验是截然相反的,极为矛盾,要不是亲眼看了老师的表演,学生们绝不会相信。直钩为什么能把鱼钓上来,秘密何在?这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个个跃跃欲试,都想像老师那样用直钩把鱼钓起来,他们开始摆弄桌上的实验器材。

又如:教学《磁铁性质》一课时,课前演示了“听话的小孔雀”。小孔雀的底座是用铁做的,放在纸上。教师手拿一根用纸包住的条形磁铁,紧贴在纸板底部。不管纸棒向哪个方向移动,小孔雀就跟着纸棒一起移动。学生看后拍手叫好,有的竟站起来问老师:“小孔雀听为什么不听我们的话?它为什么老跟着纸板下面的纸棒动呢?把纸棒拿开看小孔雀还动不动?老师拿的纸棒为什么能指挥小孔雀呢?纸棒是纸做的吗?会不会是一根魔棒?”一连串的提问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教师而言,这节课已成功了一半:对学生而言,培养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顺理成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学,以学为乐,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二、准备实用的实验器材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用的实验器材是指器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提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科学现象间的某种关系,能够体现所要学习的概念和规律。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用的器材让学生看看、想想、说说、做做,有据可依,使学生在经历科学发现的同时,自主获取的能力得到培养。一般而言,实用实验器材的准备有两种途径:

1.学生准备。在科学实验课上,有些实验器材可以由学生准备。

如:教学《溶解》一课时,让学生准备白砂糖、黑砂糖、洗衣粉、盐、味精、纯碱、面粉、砂、小石头、粉笔灰等实验器材。这些器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些还是学生亲自感知过的。上课时,让学生按老师要求将器材依次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怎样的?有没有这化?有什么变化?学生们很快自由结合,有的在动手操作,有的在观察实验现象,还有的在作记录,人人动脑、动手、动口,探究气氛浓厚。《怎样加快溶解》一课,实验所用的水果糖、盐块、碱块等器材都可以由学生准备。

2.教师准备。在科学实验课上,有些实验器材可以由教师准备。

如: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教师给每组学生准备了两块条形磁铁,一个带轮子的小车,一个支架,让学生利用以上器材,研究磁铁有哪些性质。学生们很快动手自主摆弄这些器材;有的组同学把两块条形磁铁同种颜色的两端相接触,有的组同学把一块条形磁铁固定在支架上转动,还有的组同学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在小车里,用另一块条形磁铁的两端分别接触小车……学生想了多种办法研究磁铁的性质,玩得很开心。

科学实验课教学,给学生准备实用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地、有目的地摆弄这些器材,从而获取科学的事实,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而且为学生自行获取知识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三、实验数据或现象分析或整理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中之重

在学生实验完后,通过指导学生对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的事实、数据或现象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抽象概括形成大家同意的比较科学的结论,这就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改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为学生做,教师看;学生讲,老师听。老师没有主观灌输,而是在学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出几条比较科学的结论。

如:教学《磁铁的性质》一课时,学生实验完后,整理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汇报,有的说:磁铁红色与红色接触时,会推开;红色与蓝色接触时会吸在一起。有的说:转动固定在支架上的磁铁不管向哪个方向转动,当它停下来后,蓝色一端总是指向南方,红色一端总是指向北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大家同意的科学结论:磁铁有指南极的性质。当磁铁两端相互接近时,同极相排斥,异极相吸引,从而揭示了“听话的小孔雀为什么听话”的秘密。

科学实验课教学,让学生分析、整理实验数据或现象,这一过程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认识方法及认识事物能力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都是经过学生大脑加工形成的。

综上所述,在科学实验课上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除激发兴趣、发展兴趣、提供实用的器材外,还要保证学生的探究时间。因为学生自行探究知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从准备、实施到结束各个阶段都要花时间,可让学生亲自实践,感知研究对象,收集获取事实进行思维加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行探究。

参考文献:

[1]科学课.杂志.

[2]新科学课课程标准.

[3]董洪亮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

上一篇:中考体育组织管理工作策略 下一篇:Selling the st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