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时间:2022-10-13 05:58:26

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前些天在家随便翻阅一本杂志,其中有一篇介绍西方文化的文章,文中有一段话使我很受触动。说是在西方社会,人人普遍有“犯错与进步成正比”的观念。做错的人只要改进,就会得到一个经验、一个教训,而这种经验、教训越多的人,他的能力就越强,进步也就越快。所以西方社会的这种文化背景鼓励犯错,人们也勇于犯错,这种观念已根深蒂固。我对西方的文化知之甚少,不敢妄加评论。但对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我还是有所了解,西方人比较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的独立探索精神。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成人都不是手把手的教孩子如何做,而是为孩子创造探索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大胆尝试,即便是做错了也很少责备孩子,让孩子在尝试错误中找到正确的方法。所以,西方孩子一般来说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也很强,同时也能够正视失败和挫折,这不能不说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比西方的教育观念,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显得有些保守和落后。无论是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中,对孩子的保护和要求太多,而给孩子自己探索的机会相对来说太少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不允许他们做错事。比如,当孩子刚刚自己尝试系衣扣、系鞋带的时候,他不能将衣服扣子一下子对齐,也不会一下子把鞋带系好,还没等孩子重新尝试的时候,我们的家长早就将孩子的衣服、鞋子拿过来,直接替他穿戴整齐。家长的理由是,孩子做不好还浪费时间,致使有些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家长们又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所谓的未来发展设计了许多方案。有些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学音乐、学美术、学英语,本来是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探索、学习的幼儿时期,就开始背负了繁重的学习负担。孩子们探索、尝试的机会被剥夺了,取而代之的是家长们陪着年幼的孩子不辞辛苦地学习各种技能、知识。这些学习过程不要求、也不给孩子们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孩子们必须要掌握什么是做对、做好的标准。一旦上了学,我们的孩子就更有做不完的作业,要想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是太难了。不但如此,我们有时对孩子的要求也是近于苛刻的。有些家长和教师,总是希望孩子能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做。比如说,我们评价孩子的标准一般来说是学习用功,考试成绩好,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如果连父母和老师也无法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话,我们总是习惯于到书本中寻找标准答案,或是找权威、找专家讨个无以辩驳的结论,以此来说服孩子,而不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探索,我们关注的是孩子是否找到了答案,而不关心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不少家庭里,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要求和鼓励孩子:“要做就要做得最好”、“背水一战,只能成功”。这种鼓励的语言的确对孩子具有激励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把孩子推向一个没有回旋的境地,即:如果失败了,我应如何面对?

这种教育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已在现实中看到了:有些所谓学习拔尖的孩子追求的是学习成绩的尽善尽美,一旦学习失败,便一蹶不振,垂头丧气,经不起学习失败的打击,心理变得极为脆弱,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笔者最近接触一个重点高中的学生,这名高中生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学校的学习尖子,去年他又如愿地考上了省重点高中。可是,进了高中之后,他发现自己不再像小学、初中那样学习拔尖,在这样一所人才济济的学校里,他失去了学习上的优越感。开始的时候,他内心着急,拼命学习,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重新找回过去的那份优越和自信。但是,在这样一所学校里,短时间内达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渐渐地,他变得焦躁、失去耐心和信心,对自己的能力发生了怀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一个从前快乐、自信的男孩变得郁郁寡欢,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更有甚者,因为考试和升学的失败而走上轻生的道路,这是多么的令人痛心!还有一些孩子考试成绩虽然不错,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靠死记硬背掌握所谓的标准答案,思维刻板,学习缺乏灵活,在这样的学生身上体现不出创新的能力。

很显然,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我们常说,21世纪是能力社会,它要求人们不仅要从事某一种职业,而且还要具备应付各种情况、其中包括某种预料不到的情况的能力,它还要求人们不仅要从事一般性的工作,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21世纪社会的发展对年轻的一代的学习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四个“学会”中的每一项内容都体现出对人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意味着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和尝试,在探索和尝试中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培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就如何对待孩子尝试错误这一问题来说,我们必须改变那种担心孩子犯错误、不允许孩子犯错误的陈旧观念,应当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大胆的探索,哪怕是孩子们做得不好,做得不尽如人意,也不要剥夺他们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说,大胆探索、尝试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是有益的,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正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有这样几点依据:

首先,尝试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人类个体认识的发展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一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几乎什么都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尝试着在这个世界上活动。个体从他出生时起,就开始了探索活动。一个人会做错很多事情,但就是这个过程使他不断成长、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婴儿尝试着走路,一次又一次摔倒,终于知道了怎样走路才不会跌倒;婴儿不会讲话,但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只有他自己才听得懂的咿咿呀呀,终于学会了正确的发音方法;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并不懂得怎么样社交,但是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和别人打交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吵闹和争执,终于他们开始懂得怎样在群体中和别人交往;进了学校大门的孩子,从不会计算、不会阅读到成为一个数学天才和辩论大赛的最佳辩手,同样是经历了一次次反反复复的练习,体验到了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仅有成功的喜悦,还有一份自信和探究的乐趣。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经常谴责、恐吓,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其实,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

其次,通过尝试错误可以培养儿童的求知欲和创造性。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很强,往往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要亲自看一看,尝试着动手做一做,当他们做错了,一般不会像大人那样轻易放弃,常常有种寻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好奇心是儿童的一种天性,是日后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发展的基础。所以说尝试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而且日后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潜力。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以下的实验:把小孩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刚学习时进步神速,然后屡犯错误,因而减缓进步的速度;第二种是开始学习时发生许多错误,其后则进步飞快。第一类型称为″缓慢学习者″,第二类型为″突发学习者″。据实验结果显示,″突发学习者″中智力高于″缓慢学习者″,而且,这种倾向在六到十四岁间愈来愈明显。犯错误也可能是孩子突发奇想或想与众不同以引起大人们的关注,是求异思维的表现,这其中蕴涵着儿童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的最初的萌芽很稚嫩,很容易夭折,需要成人精心的呵护。所以,当孩子在探索事物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成人不要轻易的去批评、训斥,要引导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探索中发展创造能力。

第三,尝试错误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儿童心理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成熟水平,做不好事情可能是因为不专心、没耐心、能力不够引起的,成人应该耐心地予以支持和引导,不要横加指责。过多的指责会导致儿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丧失,致使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儿童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会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要付出努力,失败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个人必须有应对困难的办法和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将来成就一番大事。因此,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正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增强信心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甚至是包办代替,非但剥夺了孩子寻求正确解决问题方法的乐趣,也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上一篇:茶园拾趣 第11期 下一篇:营养早餐――中学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