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10-13 05:03:35

职业学校实验室开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 要: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和实践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实验室开放的内涵着手,分析制约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因素――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资金和实验管理制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种解决办法――正确明确实验室开放工作目标、优化实验仪器设备、建设专业实验教师技术队伍、建立绩效评估体系,使实验室开放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 开放 制约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职业学校实验室不仅承担传统实验教学任务,更是培养学生严谨思维方式、发明创造意识和科学工作态度的重要场所,因此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此,各职业学校为了达到“合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都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新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笔者从实验室开放的概念着手,分析制约实验室开放的因素并找出对策。

二、实验室开放的含义

职业学校实验室开放可以从对象上分为面向学校学生的开放、面向本单位的开放及面向校外的开放;从职能上可以分为教学上的开放、科研上的开放和社会服务上的开放等。

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实验室开放就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因此,从实验教学的角度看,完全意义上的实验室开放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时间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和教学环境的开放。教学时间的开放指学生不仅可以随时到实验室做实验,而且实验不受计划学时的限制,完全根据学习需要而定。实验的随机性学习需求与实验室管理的计划性要求必定存在冲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验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以协调,实行开放预约制度是广泛采用的有效方法。教学内容的开放指学习内容可以适当突破教学计划的限制,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

本文论述的内容主要针对实验室面向教学开放的情况。

三、制约职业学校实验室开放的主要因素

1.实验室设备陈旧,先进教学仪器缺失

传统的实验课是按照理论课程设置,把实验课当作理论课的附属物,实验类型也以演示性、验证性为主。实验项目写进教学大纲,所有学生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实验。正因为如此,实验设备破旧不堪、实验仪器设备落后等现象大量存在于各学校的实验室中。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或者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类型也从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过渡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和实验类型的变化决定了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仪器必定不能满足要求。不仅如此,实验室开放之后,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增加、实验仪器设备损坏率的增加,也对实验仪器有一定程度的要求。

2.资金渠道单一,开放资金缺乏

不管是开放性实验项目、开放实验室建设,还是对科技创新、技能竞赛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开放都是需要专门资金支持的。学校实验室建设主要靠行政拨款来建设,目前许多学校资金紧张,没有设立专门的开放基金,致使实验室开放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改善教学的作用。概括起来,资金的缺乏对实验室开放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制约仪器设备的改进更新。②制约教学实验项目的更新。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新项目的开设需要前期大量的勘察和试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那么材料费、机械改良费用及试验方案的制订等都受到极大程度的制约。③制约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科技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实践创新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方面的内容。除了学生参加教师科研不需要专门的经费支持(可利用教师科研经费),其他都需要专门经费支持。

3.实验师资队伍薄弱,整体素质不高

实验室开放对人才的需求和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极大的不同。首先,是对实验教师人数的需求大大增加。传统的实验课程是安排在课程内部,实验由理论课程教师兼任,基本上没有专任的实验教师,实验室只有少数实验员,做些实验室基础管理工作和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室开放之后,实验时间不再由学校教务处安排,而由学生安排,理论课教师也不能完全兼顾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了。其次,对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开放之后,实验数目和实验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特别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增多对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一些创新性项目需要理论和实践水平都很高的教师才能指导,原来的教师队伍如果不经过继续学习可能难以胜任。

4.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措施缺乏。

实验室开放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涉及教师和学生等实验主体,实验内容、类型和方法的改革,实验仪器的更新,奖励机制的建立等管理问题。如果没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实验室开放工作将会是一句空话。具体而言,制度对开放工作的影响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考核制度的缺失制约学生实验的效果。开放之后,学生随时做实验,没有统一的实验内容和标准,同学之间的比较性减小,许多厌学的学生就挑选最基本的实验做或者跟着同学一起蒙混过关。其次,激励机制的缺乏不能调动教师学生的开放的积极性。再次,学生实验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考核等制度的不完善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开展。

四、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对策

1.正确确定实验室开放工作目标

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正确确定学校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工作目标。结合我校的实践,实验室开放工作目标可以确定为:通过整合资源,强化共享功能,完善管理制度,树立服务理念,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成拥有高素质实验师资队伍、先进仪器设备、资金来源丰富和管理制度完善的开放型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基础实验的全面开放,专业实验的部分开放和创新实验的重点开放。

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优化实验仪器设备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兴趣,根据实际情况须不断优化实验项目。一方面要求学校应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购买一些新的、先进的仪器设备,使学生及时了解世界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自制和改进的办法,对那些陈旧的实验设备进行改造完善,使其重新发挥作用。在自制或改造仪器设备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有兴趣的学生一起完成,这样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合作项目等方法取得资金,购置新设备。在优化实验资源配置方面,学校要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法,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其在使用年限内发挥最大的效用。

3.建设专业技术队伍,提高实验教师整体素质

实践表明,高度重视实验教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素质高、技术硬的专业队伍是职业学校实验室开放工作的基本保证。职业学校应该结合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建设高水平的校级实验室管理体制。实验室管理体制包括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它们之间应该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其次,实行全员聘任制度。明确技术岗位职责,量化岗位工作指标,实行聘任制,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学科建设需要,鼓励和吸引一批熟悉业务、技术能力强的理论课教师参与到实验指导工作中来。再次,加强人员培养、培训制度。对学历低、理论水平低的实验教师,鼓励其通过在职读书的形式提高其学历和理论水平;结合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和学科专业技能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形成技术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终生学习的长效制度。

4.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完善奖惩制度

实验室开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实验资源利用效率,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实验室开放绩效评估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仪器设备利用率(占30%)。主要是对设备资源使用效率的考核,可以通过设备有效机时和额定机时进行对比衡量。②开放式教学效果(占50%)。主要包括对基础实验是否完全开放、专业实验开放数量及开放实验项目、创新实验的开放课题进展等情况的综合考核。③参加各类竞赛获奖情况(占15%)。竞赛获奖也是实验室开放的效果体现之一,学生只有在良好的开放环境中,进行自主设计和创造,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④科研和社会服务(占5%)。针对关键技术设备和公共基础设备,考核设备资源面向更多的学科和社会对象开放服务的程度以及设备校内外共享的效益。绩效评估结果要作为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硬件投资的重要参考,在有效评估的基础上设立开放基金,调控资源配置和资源占用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合理核实和调编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并作为竞争上岗、岗位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和实践人才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实验室开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职业学校应该不断改进实验室开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进开放式实验教学形式,提高实验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玉禹.实验室管理教程[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2]宁爱凤.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3.(2):104-105.

[3]王小力等.树立资源共享理论,推进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系统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3.(10):1-5.

[4]褚清松等.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06.(2):40-41.

作者单位:江苏盱眙职教集团

上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对中学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下一篇:就业视域下的中职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