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业归因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3 04:47:11

青少年学业归因研究综述

摘 要:归因理论从海德提出以来,经过维纳的发展,归因理论得到繁荣发展,在教育领域,学生对学业的归因收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希望通过对学生学业归因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发展,更好的教学。本文从青少年学业归因的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学业归因与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自尊水平等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青少年;学业归因

一、引言

归因理论从海德提出以来,经过维纳的发展,归因理论得到繁荣发展,在教育领域,对学业归因的研究的文献相当多,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学业归因,对教育实践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吕燕、王洋提出归因是指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尹红霞,尚金梅提出,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内在原因的过程。袁洋提出学业归因是对自己或者他人学习行为活动和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识。近年内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很多,对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归因特点的研究很多,同时很多研究探讨学业归因与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自尊水平、自我概念、抱负水平、学业成绩的关系,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学业归因进行探讨。

二、青少年的学业归因特点

(一)青少年学业归因的性别差异

大量研究表明学业归因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各个年龄段归因的性别差异表现不同,有的观点认为女生更倾向于做内部归因。黎兵、杨嘉乐研究表明初中生女生在努力归因、能力归因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张晓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成功事件归因上,女生能力归因和努力归因都显著高于男生,失败事件,男生显著归因为运气;年级差异上,三年级大学生显著倾向于情境归因。吕勇、阴国恩等的研究表明:对于学业上的成功男生更倾向于归因于能力或者周围环境而对于学业上的失败,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多的将之归因为运气不佳、难度太大或环境条件不利这些外部因素。Lightbody的研究发现男生更倾向于做内部归因,而女生更倾向于做外部归因。这可能是由于文化、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造成归因的性别差异不同。研究表明,虽然对于努力的归因男女性别差异显著,但是各个阶段的学生都比较认同努力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总之,大量研究表明男女学业归因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男女在进行学业成败归因时,究竟存在怎样的差异,还没有一致的观点。

(二)青少年学业归因年级差异

学业归因存在年级差异,青少年从小学高年级到大学,学生认知、自我意识、社会化等发展导致了学生的学业归因也发生变化,从而存在年级差异。小学生学业归因多做外部归因,初中生未完全形成内部归因,而高中生形成了内部归因,学业归因更加客观,而且归因也更加积极。

张昭苑的研究提出大学生在学业归因上,成功归因首先倾向于努力,其次是能力;在学习失败归因上倾向于努力归因。韩仁生提出中小学生归因特点,他提出小学生倾向于将成功结果归因于教师教学水平高和自己刻苦努力、运气好,较少归因于临考前的“抱佛脚”和心境好等原因;倾向于将失败结果更多的归因于心情紧张、他人帮助少、临考前不抓紧时间复习等。初中生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不紧张等,较少归因于自己长期努力学习;更多的把失败结果归因于教师教学质量差和自己没有长期努力,较少归因于运气和心境等。高中生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不紧张等,较少归因于运气差和他人帮助少。这充分说明中小学生对于学业成败的归因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

赵亮培、黄翠玲认为学生年龄特征影响其成败归因,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由于自我意识发展程度、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其成败归因倾向也不同。研究表明:不同年级学生的成败归因不同,低年级学生多倾向外部归因,如将成功归因于教师教得好,而较少觉察自身能力的作用,对失败归因于运气不好、任务太难,很少进行内部归因,而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随年龄而发展,逐步能客观认识和评价自己,此时他们多数能较客观地进行成败归因。

(三)学业成绩对青少年学业归因的影响

学业成就对学业归因有重大影响,表现出很大差异,学业成就会影响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等因素,影响学业归因,表现为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学业成败归因都更加积极,而成绩较差的则归因比较消极。

王敬欣、张阔研究表明学业成绩越好,越倾向于成功归因,而且在成功归因中对努力的认同度越高学业成绩越低,越倾向于失败归因,而且在失败归因中对能力的认同度越高。

张昭苑研究表明不同英语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在归因倾向上有显著的不同。成绩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较强和学习努力,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运气不佳;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把学习成功归因于运气好,把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强、努力不够和难度较大。他还认为学业成绩会影响学业归因,当学业归因为内部因素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自我,反过来,学业归因通过学业自我影响学业成就。

三、青少年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自我概念、抱负水平的关系

研究者都对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某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归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但是研究发现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不是直接关系,而是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学业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抱负水平等等,许多研究通过探讨学业归因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来了解学业归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黎兵、杨嘉乐等认为能力归因对学业成绩产生了直接影响,努力归因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影响。胡桂英、许百华认为成功归因可以通过影响学习能力自我效感感间接影响初中生的学业成就。

张昭苑提出学生的学业归因、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三者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影响,学业归因通过影响学业自我概念来影响学业成绩,同时学业成绩也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业归因和学业自我概念。

赵莹、吕勇等通过大学生自尊来研究大学生的学业归因特点,发现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而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情境和运气;当学业失败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于情境,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

张学民、林崇德等通过动机定向、学业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学业归因,他们提出研究者一致认为,最理想的归因方式是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强和努力的结果,而将失败归因为没有付出努力,这样可以让学生保持努力,同时成功时可以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他们还提出了学业归因,动机定向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为学业归因自我效能感动机定向学业成就。该模型反应出学业归因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范欣认为抱负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归因,有研究表明,高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成败归于自己的努力。对他们来说,失败并不能降低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成功的期望水平,反而促使其加倍努力,争取成功。低成就抱负水平的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于运气,失败归于自己能力差。

总之,学业归因对于学业成就的影响普遍认为与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自我概念、抱负水平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学业归因对学业成就的模型还没有一致认同的理论模型。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青少年学业归因性别差异问题

对于学业归因的性别差异不同研究不同,对于现实的教学没有太大帮助,对于为什么会存在学业归因性别差异不同研究结果的原因没有一致的意见,对于学校如何进行学生学业归因训练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二)如何进行归因训练

对于进行归因训练有的文献已经有研究,但是对于如何进行归因训练,进行这些归因训练有哪些理论依据,如何实施等都没有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黎兵,杨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学探新,2004年第4期

[2]胡桂英,许百华.初中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心理科学2002年第25卷第6期

[3]王敬欣,张阔.初中学生的学业归因、自我效能、考试焦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研究,2008 1(1)89-91

[4]张晓宏.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6,29(6):1474-1476

[5]赵莹,吕勇,吴国来.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7(1):67-70

[6]张昭苑.学生英语成绩、学习归因与学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第2期(总第111期)

[7]张学民,林崇德,申继亮,郭德俊.动机定向、成就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综述.教育科学研究,2007,3

[8]施英超.试析归因理论与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教育发展与研究,162-163

[9]周生彬.我国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研究综述.《教学与管理》2007年1月20日

[10]范欣.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理论与分析.《教学与管理》.2003年2月20日

[11]李媛.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理论与研究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期1997

[12]尹红霞,尚金梅.中小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及归因训练研究述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22卷第9期。

上一篇:试论怎样来创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下一篇:论李叔同人格精神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