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定制下企业CPC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3 04:23:42

大规模定制下企业CPC模式研究

提要为了适应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需要进行大规模定制,而大规模定制方式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设计费用增加导致成本增加,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等。但是,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速对市场的反映速度的一种有效途径。CPC的诞生则给大规模定制方式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将对大规模定制下的CPC机理进行论述。

一、大规模定制时代的到来

(一)大规模定制概念。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大规模定制是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结合,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大规模定制就是大规模生产由中间客户或者是最终用户预定的适合他们特殊需求的产品。在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B.Joseph.pineII论述了大规模定制,并论述了为大规模定制生产开发敏捷产品的问题,大规模定制生产是组成技术在信息时代的一种新模式或新的体现。

大规模生产被视为是20世纪最有效、最具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产品是标准化的,市场的需求是单一的,没有被细分的。产品的开发周期和生命周期都相当长,一切都是有规律和无条件的。而同批产品的生产成本基本上无差异,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基本上只与原材料的价格有关系。他面向的客户群体是大规模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客户群要接受同一的产品。在大规模的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以提供更低的价格为核心。企业通过不断改进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控制原材料成本以及降低库存等手段来降低产品价格以获得利润。

个性化的定制是指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生产定制的个性化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量身定做是个性化定制的核心。在个性化定制的条件下,企业要不断的追求创新,产品的异构性是最显著的特征,因此企业竞争的核心是追求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以及能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企业通过了解不同客户的特殊需求,迅速提出产品创新方案以及具体的实施策略组织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产品的生命周期相对较短,有的甚至只有一次。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企业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量往往比较大。

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是在综合以上两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大规模定制的条件下,企业不仅要能够生产适应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而且要求在原来的速度和质量下进行。他继承了大规模生产下的许多能够使用的方法,如模块化设计、标准化、规范化、并行设计等,又对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形成一种符合新范式要求的新的设计方式。面向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主要有:面向产品族的设计、模块化设计、后延设计、配置设计、标准化、规范化等。大规模设计必须集成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并延伸形成自身的优势。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成本问题,而且要能够快速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表1)

(二)企业为什么需要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是企业为了适应从原来“短缺经济”到现在“过剩经济”的竞争环境的变化。在过剩经济条件下,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为了加速自身对市场的反应,必须不断推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有专家预言:企业的寿命已经越来越短,企业在每隔几十年就要进行新一轮的洗牌,面对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希望不被淘汰,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改善自己去适应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不断寻求能够快速占领市场的战略,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就是在这样一种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CPC理论综述

(一)什么是CPC。根据美国咨询公司AberdeenGroup(协同产品商务的提出者)的定义,协同产品商务(CPC)是一类新的软件和服务,它使用Internet技术把产品设计、分析、寻源、销售、市场、现场服务和顾客连成一个全球的知识网络,使得在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承担不同角色、使用不同工具、在地理上或供应网络上分布的个人能够协作的完成产品的开发、制造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CPC概念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历程,但是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他的发展是由两条主线所支撑。(图1)一条是由软件供应商所驱动的从计算机辅助设计到产品数据管理,第二代产品数据管理再到协同产品商务的演变路径,这个路径从软件系统的角度形成协同产品商务概念并为协同产品商务模式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的支撑;另一条主线是由学术界和管理界所驱动的从并行工程到集成产品开发再到协同产品开发的演变路径。这两条主线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缠在一起,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CPC的核心理念。实施协同产品商务包含着以下的核心理念:

首先,它是以敏捷的产品创新为目的的。CPC的成功实现能够加速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能够快速对原材料的特殊需求作出调整。与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能够集思广益,缩短产品的开发时间,与分销商协同,能够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迅速调整产品方案。客户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能够确保所生产的产品是最终客户需求的。总之,协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敏捷进行产品创新,同时能够确保生产的产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其次,它是价值链的整体优化。协同产品商务追求价值链的整体优化,加速产品创新,缩短上市时间是协同的目的和归属点。因此,协同产品商务是从总成本的角度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片面地追求诸如采购、生产和分销等功能的局部优化。

再次,它是以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协作为基础。协同产品商务的每个经济实体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以获得更低成本、更快上市时间和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最后,它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有效手段。如前面所述,21世纪的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证,而在大规模定制的条件下,企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降低新产品的开发成本。CPC的实现给大规模定制手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平台。

三、大规模定制的实现为什么需要CPC

(一)大规模定制的特征。在大规模生产方式下,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的创新,企业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环境和人员环境。技术环境是指企业要有相应的硬件基础,比如设备以及科研经费等;人员环境是指企业必须具有精干的具备专业知识能力的科研人员。企业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开发成本和迅速缩短开发时间的问题。

总结相关的理论成果对大规模定制特征的表述,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a、产品设计模块化;b、零件的高度标准化;c、产品信息的继承性;d、开发设计过程重组;f、生产组织上充分利用产品信息的模块化。

总之,大规模的生产模式是解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品种生产的最佳模式。但是,实现这一过程,要求企业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以及雄厚的科研实力。综观国内外企业,能够成功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寥寥无几,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制造企业,如海尔、IBM等。因此,要普及大规模定制方式,还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发展历程。

(二)基于SCM的CPC解决方案。已有研究显示:成功实施CPC系统是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的技术条件,基于SCM的CPC系统的实现给大规模定制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帮助解决大规模定制生产的两大难题:成本和速度问题。(图2)

首先,CPC系统支持敏捷供应链,优化虚拟企业中的资源配额。企业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迅速向供应商发出原材料请求,并能够在敏捷产品开发的需求下迅速搭建临时的供应链,缩短原材料的供应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其次,CPC系统的基于网络虚拟企业的协同产品开发模式能够集思广益,将合作伙伴、技术指导专家、科研人员等集成到虚拟企业的网络平台,共同参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使得技术开发人员以及技术指导专家能够不受地域限制,迅速将自己的设计构思或者是创新意识输送到平台,这样本企业的技术专家能够迅速对有用的外部信息进行整合,转化为产品开发和设计中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对新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整再通过该平台传输给外部进行休整和提升。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时间。

再次,集成PDM和ERP系统保证信息的畅通和一致性。将产品数据管理(PDM)和企业资源规划(ERP)集成,戏剧化地促进设计、生产、采购和销售等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PDM主要由设计部门所掌握,而ERP主要由生产销售部门所控制,部门之间有时候难以接受对方的思想,人为的因素阻碍了业务过程的连续性,而CPC系统集成后,将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

最后,以用户为市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吸收用户参与产品定义与配置,改善订货和服务的方式,确保生产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可以捕捉市场的动态,同时避免了因返工而造成的浪费。CPC系统设计企业与客户交流平台,企业能够随时掌握客户的需求信息。

可见,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协同产品商务平台的实现给大规模定制带来了新的契机,成本和速度的问题是困扰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关键因素,解决这两大难题,实现大规模定制便成为可能。

四、结论和展望

为适应未来制造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大规模定制的号角已经吹响,解决大规模定制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成功实现CPC系统。使基于整条供应链的企业能够协同工作,加速企业产品创新的速度。CPC平台的实现也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如何创建CPC平台是新型制造企业成功的关键。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信息化的投入量明显不足,成功实现CPC系统还需要经历一定的发展历程。CPC提出至今只有几年的时间,理论不够成熟,没有形成系统,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观点并不完全一致,因此理论探索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尽管如此,CPC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已经受到国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我国部分专家和企业也已经意识到CPC的价值和重要性,大量协同软件的相继推出就是一个明显的标志。■

上一篇:完善我国农业增值税制度 下一篇:动态规模经济产业对外贸易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