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启迪思维感悟表达

时间:2022-10-13 04:08:07

师生共读启迪思维感悟表达

摘要:梳理实践案例,我深感:师生共读务必做足三件事,即吸纳语言,充实学生语汇仓库;启迪思维,发展学生聪明才智;感悟表达,提升学生习作素养。当然,根据书籍体裁、内容、文化价值等不同,学生所处年段的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正文试从实例出发阐述具体的做法与思考。

关键词:吸纳语言 启迪思维 感悟表达

一、激励吸纳,充实学生的语汇仓库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数量有所增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在博闻强记中内化吸纳。如何引导学生吸纳古典文学语言,增加文化底蕴呢?我总是从整体入手采取激励的措施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充实自己的语汇。在积累具体的阅读材料时,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有技巧的吸纳语言。

在激励中吸纳语汇,我以"每周一诗"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诵读积累。具体做法是:第一步制定阅读与背诵竞赛表,分为必背与选背两部分。第二步每次挑选一位学生先行学习后利用周一早晨为大家讲解古诗,教师适当补充(诗词内容由老师提前书写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专栏)。然后提醒学生每天早晨读两遍,晚上睡前背一背。俗话说:熟读成诵,一周下来,学生在基本没什么精神负担中不知不觉便会背了。第三步每学期进行两次"古诗文朗诵竞赛"活动,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即看谁背得多,看谁背得长,看谁背得巧。一学期下来,大家都成为当之无愧的"背诗明星"了。我又引进了小古文,经典诗文,学生仍然乐此不疲,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初中语文古文占了半壁江山,这样做也为中小学语文教学作了良好的衔接。在吸纳语汇上,我提倡学生"广积粮,不必深挖仓",甚至一知半解地囫囵吞枣。以竞赛为手段实现了有效激励学生吸纳古诗词语言。

二、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启迪思维,生成智慧"这是学生读书的主要目的。基本的语文思维包括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及表达力等方面。创造力是基本能力累积后的升华。画家以诗句"踏花归来马蹄香"为题作画,画面没有花丛,而是在马蹄周围点缀些蜜蜂、蝴蝶,诗的意境便跃然画面了。"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反映出诗人独特的观察视角:跑动着去赏花,盛开的杏花似乎也动了起来,好不热闹。这种创造性思维令人眼睛一亮,赞叹不已。

读故事、讲故事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形式。在共读《诚信故事会》一书时,我引导学生讲讲书中的故事,比比谁讲得好?学生们借助说书、表演、方言等表现形式声情并茂地讲述,引来阵阵掌声。季札挂剑、桃园结义、烽火戏诸侯等故事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我们进行了创编诚信故事活动,一位同学另辟蹊径撰写了《给"狼来弟"的一封信》,信中引用了周幽王戏诸侯和季札挂剑的故事,后文写道:"如果现在的生活中,人人都讲诚信、重情义,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瘦肉精、毒牛奶、盗版书籍光盘了......记住一句话:"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习作发表在《扬子晚报》的"常州城事写作吧"专栏。学生的思维在共读中得以生动演绎。

辩论最能展现人的言语思维的张力,思维的敏捷性、开阔性、深刻性都可得到体现。能从书中读出值得争论的话题,进行智慧交锋是读书的一种境界,在共读中往往会形成这样的辩论场。在读《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一书时,同学们曾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西方人宁可相信《圣经》等史书的结论,却不懂得亲自实践呢?如果科学家传播了谬误,那后人该如何改正?又该如何看待这位科学家?怎样才能发现真理?你觉得科学家与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在交流会上,我引导他们辩一辩:演艺明星与科学家,谁更值得崇拜。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学生思维在观点的碰撞中获得了锻炼与发展。

三、感悟表达,提升学生的习作素养

师生共读感悟细节,曹文轩教授说:这个世界是属于细心的人。小说总是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感染人。感悟细节描写可以培养学生细腻的情感,发展情景描述的能力。读《昆虫记》,学生从法布尔对蝉、蜘蛛、萤火虫等昆虫生活习性的描写中感受作家的耐心与惊人的观察力。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细读"制作一块木板要花42天"等情节,感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主人公的坚强毅力,劳动让他过得好起来。读《西游记》(少年版)时,细读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情节,可见悟空的机智。作者正是抓住了悟空善于变化的本领,抓住一物降一物的生物界规律将情节写得妙趣横生......从这些细节的描述中,学生感悟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入木三分的描述力。

在阅读倾情小说《草房子》时,我引导学生感悟任务形象:说说作品中感动的少年,感动的事件。通过患上鼠疮事件,桑桑的坚强,对妹妹的疼爱令人感动;通过家道中落事件,杜小康的担当,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令人感动。通过寻找并照顾邱二妈事件,细马的感恩令人感动......小感动汇聚起来不是大感动,而是一种直面成长困境的勇气与坚韧的力量。在阅读感悟中,学生写下这样的文字:读罢此书,我忽然感到书中的主人公都经历了各自人生的磨难。面对磨难,杜小康乐观坚强,秃鹤善良勇敢,桑桑诚实守信......他们不仅令我同情,更令我佩服。成长路上总会有绊脚石,就让我们像他们一样用微笑去面对吧!表现人性的美好品质是文学永恒的价值追求。文学的语言是充满情感的,是可以打动人心的。学生能够走进作品去体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是读书的最佳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如果一个学生没有感受过书中人性光辉的沐浴,没有走进书中描述的世界,没有被一些情节或文字所打动,没有产生一个久久思考的问题,没有将书中的思想移植到现实生活,没有被作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构思、丰富的表达所折服,没有对文字背后的文化由衷的赞叹......那么,何谈学生的阅读品位,何谈学生的精神发育呢?长成需读五车书,我将继续在师生共读的探索之路上前行,相信前面的风景更美好。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M]

[2]美国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第56号教室的奇迹》[M]中国城市出版社

[3]杨九俊.语文教改热点问题的回应.教育科学出版社

上一篇:让美育演绎七彩课堂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在中职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