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10-13 12:15:34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

摘 要:要让我们的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学习中兴趣盎然,主动投入就需要我们更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而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运用教师自身的魅力和情感充分感染学生,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活力及效果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初中物理习题的教学主要是对习题、作业及试题的讲评,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其物理知识.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不仅延续和补充了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深化和巩固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对学生解题的技巧及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习题教学也是对学生物理知识掌握情况最好的反馈途径.

一、注重情感因素,提供有效性教学和谐的环境

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教学情境的和谐性,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形成探究、交流、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始终是饱满和振奋的,唯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的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二、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学科的喜好程度的心理特征。学生的学习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态度、学习习惯等,而其中兴趣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平等而友好的互动,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觉得轻松愉快,这势必会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感,为兴趣的培养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入环节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而导入环节的设置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导入环节设计得科学合理,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保证导入环节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活动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等,这样的导入往往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适当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大多被当作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容易被忽视,进而影响到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当然不能称之为有效课堂。为了实现有效课堂目标,教师一定要打破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一些其他的教学模式,除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外,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物理课堂上,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一个个的探究合作小组,围绕某一个问题或者话题,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处于探究的中心地位,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的思维不会再被桎梏于教师的思维框架之下,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等。

四、做好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验证物理理论知识和解释物理现象的基本手段,是检验和得出正确物理结论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相应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个过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渴求,启发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创新意识。要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趣味性高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光在彩色玻璃中的折射、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折射现象。再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可以通过在水面放入各类不同密度的纸船、砝码、木块等,让学生感受各类物体的浮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这些实验,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五、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物理,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进行实践的科目,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实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让教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让学生们积极学习和探究物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实验,并且教师应当允许学生们在课堂上犯错,允许同学们在课堂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让同学们在实践教学课堂上深入了解现象和问题,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实验教学,教师们也可以在实验中发现学生们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操作太过不规范,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纠正,而且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同学们记住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实验课中观察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的差距,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些信息,教师们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以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布置适量的作业,以达到学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

作业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布置适量的作业,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是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分小组完成的;既可以是动笔的,也可以是动手的,甚至是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和调查的。我布置作业的思路是: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则灵;温故知新,独立思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实践表明,这样的作业,不仅能增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注意对作业做得好的同学加强鼓励,树立学习典型,使同学们乐学多练,体验成功。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笔者坚信:以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正确的方法,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必能披荆斩棘,长风破浪,必能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怎么学》 宋世敏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中学物理教学法》 张璞杨 单光华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高中物理教学理论与实践》 陶昌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与研究》 胡百良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 下一篇:幼儿园如何进行科学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