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老年人科技关怀

时间:2022-10-13 11:30:17

给予老年人科技关怀

过招高科技 有喜有悲

《内蒙古晨报》2012年11月15日发表的题为《高科技产品成老人“甜蜜负担”》的文章称,智能电视、信用卡、智能手机等一些高科技产品,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成了“甜蜜负担”。近日,李先生向记者介绍,前两天,为了给住在乡下的老母亲解闷,他捎回去一台液晶电视机,并装了“卫星锅”,以便母亲能多换几个台收看。谁知,从装上液晶电视机后,他每天能接到母亲近10个电话。每次电话的内容就是询问如何设置电视机的一些功能等问题,不管工作有多忙,李先生每次都得耐心地向老母亲解说半天。“原本是买来给老太太解闷的电视机,反而给她增加了负担。”李先生无奈地说道。

无独有偶,市民王女士也和李先生的经历相似。王女士称,自己的父母也住在乡下,去年夏天她给父母买了一台微波炉,可过年回家发现,微波炉一次都没用过,父母说不会用。

中国日报网2012年9月20日的文章《高科技让老年人hold不住》指出,一天,65岁的秦先生听见窗外收废品的喇叭声,秦先生穿着衬衣就出门了,将积攒的纸盒、瓶子、报纸等卖掉。就在拿着刚刚收获的几十元钱准备回家时,他才发现没带钥匙,也没带手机,回不了家了。秦先生只好找路人借了个电话,可是家人的手机号一个也记不住。“电话号码都储存在手机里,孩子们给设置了快捷方式,按一个数字键就能拨号!”最后,秦先生只好打车到亲戚家,晚上子女们下班后,他才回到家。

新华报业网2012年11月26日的题为《高科技产品,老人想爱不容易》的文章说,家住迎泽区水西关三社区的董老太,今年69岁,去银行取钱,坚决不使用自助取款机,一来不会,二来觉着特别不保险。哪怕银行里排队的人再多,董老太也耐心等,等几个小时都认了。她告诉记者,每到月初或月底,来办理业务的人都很多,多数老人们宁愿排队等几个小时也不愿意接受帮助选择自助取款。她告诉记者:“取款机缺乏交流,万一卡被吞了,或者取不出钱怎么办?还是在人工服务窗口感觉更可靠、安全放心。”有的老年人虽然使用了自助取款机,但取了钱也要到人工服务窗口过一遍验钞机,生怕自己拿到假币。

《金华日报》2012年11月2日发表的文章《高科技Vs老年人》称,今年74岁的陈启寿,也可以叫他“雪里梅”,在网上,网名“雪里梅”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他的本名。陈启寿老人“触网”已有多年,他是一位资深的艺术爱好者,喜欢绘画、摄影。因为网络的发展,很多人都喜欢往网上传照片,陈启寿老人受到影响,也慢慢开始接触电脑。为了能够和网上的摄影爱好者交流,陈启寿老人用手写板一笔一画地输入,还自己摸索,从下载开始一步步学习使用PS软件。

自从迷上电脑和网络后,“雪里梅”一发不可收拾,玩得越来越“溜”。他先后在金华人论坛的摄影、书画等3个板块担任版主,在金华城市网担任管理员,活跃在金华本地的各个论坛和网站。如今,陈启寿老人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电脑和网络上。电脑和网络,让他体会到了生活的精彩。

凤凰网2012年11月26日的文章《潮老人们的快乐生活》指出,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贺振华,对时尚的追求,可一点不比年轻人差,更让人佩服的是,老人不仅自学了上网,而且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网购达人”。

“谁说时尚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我们老年人同样有权利去追求。”贺振华说,家里吃穿用的物品,大到钢琴、摄像机,小到床单被罩、衣服、鞋,都是他从网上“淘”回来的。

贺振华开始接触网购是在3年前,79岁的老贺淘到的第一件物品是小提琴。为了确保小提琴质量,买之前他不仅在网上查阅生产厂家资质,还浏览参考买家的评价。收到小提琴后,贺振华对自己的第一件网购物品非常满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网上的秒杀活动是老人的心头最爱,他总能第一时间抢到手。如今,邻居、朋友也经常请他“代购”。在大家眼中,“潮老头”“网购达人”早已成了贺振华的代名词。此外,老人还亲自到银行办理好了网银业务。“我觉得高科技并不可怕,只要想学,真的一点也不难。”贺振华说。

恐惧高科技 原因何在

接受能力下降

新华报业网2012年11月26日的题为《高科技产品,老人想爱不容易》的文章说,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他们的视力、听力、手脚灵活度、大脑反应速度等都会下降,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而老年人的“科技恐高”,是人到老年后很自然的一种心理,因为老年人思维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对于他们习惯的、熟悉的东西,他们会循环使用,新事物接受起来不仅速度慢,心理上也有明显而抵触情绪。

高科技太复杂 老年人“玩不转”

《扬州晚报》2012年10月22日发表的题为《如何消除老人高科技恐惧症》的文章说,手机不会用,就用座机打电话;银行卡不会用,钱就不存了……记者发现,有些老年人对于高科技产品存在不敢碰、不敢用、怕弄坏的恐惧心理。

不少老年人反映,许多高科技产品不是针对他们开发的,有的程序很复杂,说明书却过于简洁;手机、家用电器等按钮越来越多,老年人完全记不住如何使用;还有一些数码产品,显示屏幕小、信息字符小、按键密集、声音小、灵敏度高,且许多功能对老年人来说完全没有用。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贾顺梅分析认为,目前绝大多数生产商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和特殊情况,所以产品大都程序繁琐,老年人不易学习使用。

年轻人也犯晕 更何况老年人

《广州日报》2012年9月20日发表的文章《老人家惧怕高科技,最头痛碰上自助机》称,网友“妞妞的莓莓”直言:“别说老人,有的机器第一次用,我们也会迷糊。”网友“天天ABc”则称:“我今年才30多岁,而且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到省中医院自助挂号机挂号,虽然看着好像明白,但操作起来还是出错了,不得不跟着老人向服务人员求助,可见老人用这种机器有多困难了。”

接受高科技 多方关怀

拓宽学习渠道

《兰州日报》2012年10月22日的《科技产品更新快,让许多老年人无所适从》指出,一位社会学专家介绍说,目前老年人接受再教育的途径很少,因此,要充分发挥基层老年组织的作用,通过老年人协会等类似渠道,多举办一些科技产品使用、保养方面的知识培训和讲座,要让这些培训进社区,使老年人就近方便地接受培训。而老年大学也要加入一些科技产品应用之类的“适应性教育”,做老年人掌握科技产品的领路人。专家说,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老年人也需要“科技关怀”,不能将老年人关在高科技门外。

商家应考虑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

《南昌日报》2012年10月25日发表的文章《“高”“精”智能家电让老人很“闹心”》称,现在的家电厂商大都将消费群体锁定在有购买欲望、有购买实力的25-45岁人群,家电设计上也追求“高科技、精技术”,确实赢得了一大部分市场。但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银发市场”的潜力也不能忽视,而那些“高、精”的家电无法赢得老人的青睐。

业内人士指出,家电生产厂家应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认知能力和操作水平,让产品操作更简单一些,说明书更加通俗易懂,老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同时厂家应多推出一些功能集成化、使用简单化的家电产品,来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我觉得家电厂商应该学学手机厂商,开发些适合老人用的家电。我女儿给我买的老人电话,我特别喜欢,字大、声音大,价格还实惠。这样的电器,最受我们欢迎。”崔奶奶告诉记者,老人们最喜欢的家电是操作简便的,而且遥控器按键上的字体一定要够大、说明书字体也要大,标注最好能够通俗易懂些。

建议开辟老年人服务专窗

《广州日报》2012年9月20日发表的文章《老人家惧怕高科技,最头痛碰上自助机》称,有网友认为,做好服务和指引是服务好老人的关键所在。网友“江苏凯哥”建议,在机器的上方放一台电视演示器会好点,可以直观地指引老人一步步操作下去。网友“曾梅_槑”说,服务人员很重要,在比较复杂的机器旁边应该有人指引才好。网友“岗头村夫”说,其实很多老年人是看不清屏幕的,写的啥都不知道,怎么操作啊?所以不如加个简单明了的语音提示功能,适用范围更广。

也有网友认为,针对老人的特殊关照很重要。网友“在北京的广州人”说,应该保留一个人工服务柜台,服务有需要的长者。网友“GZ老鬼”则建议说,找个专人在旁边为老人指点,做不到就别搞这种只方便自己而去麻烦老人的东西,开个老人专窗更实际!

儿女教老人也是一种孝道

《山西晚报》2012年11月26日的文章《试着让老人尝尝鲜,苦恼散尽快乐来》指出,为了让老年人学会使用高科技产品,我们也呼吁子女们教父母学习使用一些生活中的新科技产品,丰富父母晚年生活,这也是孝的一种表现。让老人能接受新鲜事物,不与社会脱节,子女起着很大作用。子女要给老人以支持和鼓励,要有耐心,同时教之前必须要做功课,要有循序渐进。

鼓励老年人接触高科技产品

《山西晚报》2012年11月26日的文章《试着让老人尝尝鲜,苦恼散尽快乐来》指出,对于老年人的“科技恐高”现象,山西省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表示,这是老年人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其实,大多数老年人都不服老,他们的好奇心并不比年轻人少,但他们又不得不接受身体、心理在衰老这个现实,可能在他们接触高科技过程中,碰过一次壁,就会让他们敏感的心理受到挫败,不自觉远离高科技。

针对这种情况,王艳认为,对老年人接触高科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她解释说,对于乐意接受高科技的老人,子女要鼓励,并做好老人学习的“拐杖”,鼓励他们克服畏难心理,比如对于手机操作,要从最简单的开机、关机等教起,逐步扩展到各个功能键的具体使用方法,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老年人接受高科技,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对于老年人的一丁点进步都要鼓励。另一方面,对于抵触高科技产品的老年人,不要勉强他们去接受,以减少老年人的焦虑。

上一篇:从军校生到统帅部高级将领 下一篇:甜美来自艰苦 幸福源于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