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5 14:05:16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1

一、学院的园林绿地,由后勤保障处校园管理科统一规划和管理,全体师生员工和教职工应共同维护,并自觉遵守本规定。

二、认真执行《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搞好各系科划分地段的树木花草管理,每年组织一次检查评比,对维护园林绿化有成绩的系科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爱护树木花草,保护园林设施,严禁下列损坏树木花草和园林设施的行为:

1.偷砍乱伐树木,随意开荒种地,偷盗苗木盆花;

2.攀摘树枝,摇树爬树,剥皮挖根,树上钉钉栓绳物,安装吊环秋千;

3.损坏树桩树架,踩踏绿篱花坛,采摘树枝花果;

4.院内放养牲畜、家禽和持枪打鸟,损坏树木、树苗、花卉和草坪;

5.在园林设施、花坛周围、草坪上踢球及其他体育活动,随意搬动石桌石凳;

6.在树木和各项园林设施上任意涂写刻画,张贴标语通告。

四、凡违犯本规定,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并按《树木、花卉、园林设施赔偿标准》(见附表)予以赔款;情节严重者,送交保卫部门处理。

五、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

树木、花卉、园林设施赔偿罚款标准价目表

项 目

赔 偿 罚 款 标 准 价 目

偷砍乱伐树木

以每株进价5--10倍计算

草皮

每平方米15--30元;

花朵、花枝、树枝

绿篱

以每公尺100元计算

花卉

每株按市价标准3--5倍罚款

树上挂绳吊物、院内持枪打鸟、草坪上从事体育活动等

放养牲畜、家禽

每头处以10--50元罚款

损坏园林设施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2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快乐学习

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对于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往往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巧设疑问、猜谜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学困生厌倦了枯燥的课堂讲解,如果将多媒体合理利用,一定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用声音、图片、动画等对数学知识进行展示,从而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产生愉快的情绪,实现快乐的学习。只要有了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他们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兴趣和欲望,尤其是数学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更容易受到个人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要多创设快乐化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二、注重情感交流,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转变学困生需要情感教育手段,教师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困生树立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好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表扬、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每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其肯定和鼓励,只有当学困生对数学学习树立起了自信心,才能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由于这一课中要学习的知识有些抽象,即使在课堂上教师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说,学习起来仍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如“你的脑子很聪明,你一定会跟上教师的进度的。”教师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形这一环节中,可以适当地为学困生延长时间,让他们多制作几个,或者是安排成绩较好的学生带领学困生去制作图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让学困生知道,教师并没有放弃他,如“老师希望你从今天开始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上能更进一步,你说好吗?”……可以说,借助师生间平等的交流、教师的积极关心和情感引导措施,学生会对老师更加信服,在学习上也会更有自信心。

三、科学评价,鼓励学困生主动参

在小数数学课堂上,学困生其实很渴望进步与成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认可,所以数学教师应当给予学困生更多主动参与和展现自我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合他们且容易接受的语言,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识。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寻找适合学困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从数学知识最基础的地方开始讲解,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不是那么枯燥无味。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个抢答的环节,并设置一些小奖品,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抢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只有出错才能够进步,要重视学困生错误资源的教学应用。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小学数学教师要多与学困生进行互动,如设置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来鼓励学困生回答问题,不管回答正确与否,只要是学困生愿意回答,就给予表扬,即使学生回答的思路不正确,教师也要耐心听完,保护好学困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厘米与米”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一个抢答的教学情境,在我们的教室中,有哪些物体是10厘米?哪些物体是1米?问题提出后,学生们纷纷抢答。学困生也会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产生回答的欲望,当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错误时,数学教师要先安慰他们:“你的这次错误正好给我们都提了个醒,我们得感谢你的这个错误。”或者说:“你勇气可嘉,敢于回答这个难题。”在这样鼓励的话语下,即使学困生回答错了,也会不失体面地坐下。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为了让学困生更好地参与进来,教师要尽量设计层次不同的习题,让学困生完成基础题即可,这样可以充分保证他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总之,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工作,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给予重视。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教师要倾注爱心,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艺术。在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进行适时引导,积极对待,一定会使学困生得到进步与提高,从而使学生都能够逐渐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3

素质教育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为目的。教材的设计要美观新颖,内容充实丰富,贴近生活,趣味性强,强调向其他学科辐射。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观念,学会驾御教材,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树立主体发展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发展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教学思想之一。主体参与教学过程,就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并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其目的在于给提供学生一个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传统的教学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力,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强,厌学情绪明显,严重影响到学生个性和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养成,这样学生更能积极、有效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确的求知欲、发展欲,更加热情,学习更加投入,学生的情感及需要得到满足,课堂教学则显得更有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树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能按照一个模式去发展学生,而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发展学生的优势与强项,树立人人平等的学生观,对待学优生、后进生一视同仁。对待后进生更要保护好他们的自信心,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去鼓励他们:你一点儿都不笨;我相信你能行;你这次又要得优了。学生自信了,也就更加乐意上美术课了。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并使主体性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主动思考,勤于动手,积极置疑,积极答疑。

擅于激励学生,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给学生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主动的学习状态,把教育影响内在为自觉意识,从而引起内心需要,产生动机,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对学生有效的激励可以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教师及时有效地激励学生,发现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及长处,并给予表扬,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

纵观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如今的改革开放无不说明这一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呢?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在课程设置上勇于创新,在教材设置、课堂设计、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尝试,结合学科特点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及地方教材,并能结合本地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运用本校或本地区课程资源,在课堂设计中创造性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课程特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等。

其次要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美术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审美与创新,离不开创新,要让学生了解每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渗透着作者的独特构思,而这种独特之处就是创新,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求新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

三、在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密切结合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体现各种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发生在师生之间的真实生活世界之中,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教育离不开生活,只有将生活回归教育,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所在。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科技水平及手段的联系,从而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感受,让学生更自主、更自由地进行学习,并密切知识能力与生活的关系,更加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去学习新知识,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运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各环节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多种素质与能力,并最终把所学所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树立全面的教学评价观念

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客观的评价。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环节,它能帮助师生改进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综合的,评价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评价,只重结果,忽略对过程的评价,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无论是天赋好、学习好、容易出成绩的学生,还是素质相应不好、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不突出的学生,只要是进步了,专业技能有所提高、有所感悟,都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新课程改革要求除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的掌握予以评价之外,还要看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体验与收获。在美术教学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与体验的发展与培养。既要注重学生学习美术的结果,又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养成与教育。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作品、能力、行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评价。

评价方法也要积极而多样,教师在课堂上慷慨地用“不错、真棒”这些赞美的语言,学生就会倍受鼓舞。课堂上对优秀的学生作品可以公开展示,在以教师讲评为主的同时,还可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课下教师还可以组织绘画、创作展,对优秀作品给予更积极的肯定与鼓励将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4

接任会计29班这是第四个学期开始了,有了上几个学期这个班的带班经验,本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第一:搞好班级的稳定工作

稳定才能求得发展,稳定才能进步,没有班级的稳定,就无从谈学习争优,无从说考核优秀,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要一如继往的严格要求,学生五不禁令要时时抓,处处抓,对有破坏班级和谐稳定的苗头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制止,确保班级有稳定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完成好政教处的部署、安排。

对于学校、政教处的部署、安排,认真执行,使学生在搞各种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完成一系列的活动、任务凝聚班集体的力量,树立班集体的正气,使学生有一个良好、团结、向上的奋斗环境。

第三:加强班干部的培训

学生干部归根到底还只是学生,在工作当中难免会有过错、失误,可能会难以拿捏把握分寸,或者有的甚至就不具备担当班干部的能力,对学生干部不可以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应当及时关注,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效果,工作情况,并且每周给予辅导、给予建议、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让他们更加得心应手的工作,真正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第四:加强班级学生的德育培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的是金钱利益,看重的是经济价值,学生也深受社会的影响,有些学生对亲情、对同学之间的友情表现的很是冷漠、淡泊,甚至对于同学的困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本学期无论在教学当中,还是平时与学生接触当中,要加强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教育,特别是对一些中国传统美德的重申培养,通过搞一系列的二课堂活动、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友爱互助精神,特别是利用好红色三月的学雷锋活动,让班级当中的学生都感受到真情友爱的美好。

第五:关注一些比较特别的学生

通过一个学期的观察了解,班级当中总会有一些行为习惯不好、学习成绩比较差、脾气比较古怪、家庭有些特殊等等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做的不对、不规范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帮助和引导关怀,让他们感到信心、感到温暖,让他们不掉队、不走远,让他们也为班级的团结、稳定、拼搏向上尽一份力,而且针对不同的学生还得采取不同的办法,施硬施软,该文该武自己掌握,只要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六:强抓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高三对口升学的备战状态。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求学氛围,建设良好的班级学风。多于代课教师沟通、了解情况,制定学风建设计划,认真对待每次的月考,对于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要一直盯紧,常抓不懈,再接再厉,多发展苗子学生,多给学生加劲、鼓励。使学生有压力感、紧迫感,使学生提前进入对口升学备战状态。

第七: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5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

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动,促使学生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新课标的各项目标。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老一套的管理模式、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要被重新调整,换之以新的模式、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而人的惰性又导致了人的守旧,总舍不得弃掉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那些“家业”,哪怕只是“改装”一下,也总嫌麻烦和吃力。事实上,什么事都依赖原有的“蓝本”,只想在原基础上修改两下完事,抱着能少一步算一步、能不变就不变的思想,是很难把新课程实施好的。对许多东西,要做好彻底重来的准备,我们教师要树立起“白手起家”的观念,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有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问题。在新课标下的高考如何考,教学如何教,学生如何评价等,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尺和操作标准。上新课程缺乏高质量的配套资源,现在的一些辅导练习都存在着成书时间短,题量偏多、偏难,内容超前、错误率较高等问题。尤其是教材跨度大,跳跃大,内容多,知识新且面广等,教师若把握不好,反而会提高难度。因此教师们要树立起“教材资料为我所用”的观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资料适时适量地加以挑选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知识点的学习的引起、维持、促进的过程要把握好时间的长期性,各个知识点的交叉性及出现形式的多样性。另外教师要将角色转换落实到教学中,应随时以学生眼光观察、思考、提问,以商量口吻对学生提出可以去探究的问题,对探究中的失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专家们提出了整个教学

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主导”之童.可理解为以下几层含义。①引导:为带领之意,在此即指教师要带着学生向既定的目标前进。教师作为“领路人”,对学科知识要精通,对目标去向要清楚,对细枝末节

要熟识。②指导:指,即指示、指点。教师在对某一点、某一处的指导时,要能一语道破,做到一点就通。因此,要求教师能胸怀学科大局,熟识重点和难点,掌握问题之要害。③诱导:诱,即诱惑;导,在物理上为感应之意。要求教师上课能循循善诱,对学生具有诱惑力,能感应学生。即教师上课要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④教导:即教育指导。在学生有不良行为、不良习惯和不良思想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教育和帮助,要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⑤辅导:为帮助和指导之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辅导,以便学生能顺利克服困难。⑥导游:导游者,服务也。可见新理论下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

要做好为学生服务的工作。

“主导作用”重在“导”字。它要求教师收起指令性的教育,放弃灌输式的教学,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实行启发式教学。综上观之,新理念给予我们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要求更高了。君不见:我们的任务没变,而“中心”位置却给让了?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把握好主导作用呢?利用问题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1利用问题组织教学,为教师的“导”作准备。教师

要为每堂课设计好一个中心问题,然后围绕中心问题设

计相关的小问题。设计问题时,既要做到联系学生的实

际,难易适中;又要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新鲜好奇。备

课的过程,也就是设计问题的过程。上课时,教师就是通

过这些问题去吸引学生,使学生紧紧地跟着教师“走”,

从而为教师进一步的“导”打下基础。

3.2转变问题的解答方式,使教师真正脱离“中心”,走

上“主导”之路。生活本来就是大量问题的汇编,人生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度过,因此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每个人都尤其重要。教师在课堂对问题决不能只是自问自答,教师只能是问题的提出者(或引出者),不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承担者;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能“指点江山”,不要做“领头羊”;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应该让学生体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而不能只让他们品尝结果成败的“喜怒哀乐”。

4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环境对每个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环境建设是每个班主任面临的班级建设过程中最直接、组重要的问题。好的环境对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对较差的班级氛围,不利于中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那么,最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广辟蹊径、对班级文化进行切实有效的塑造。

一、掌握班级文化的内涵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了解,树立班级文化,就是要为每一个学生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学生是每个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主任作为设计者和实施者,要自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其次作为职业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个班级特定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技能的技术人才。鉴于此,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该重视对班级学生的重技能意识的培养,大力发展应用型人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立足于职业院校的职责和使命,依据班级发展情况、专业特点,努力营造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的构建是首先要确立的。中职班级中,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对很多事情明确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尚未成熟,这时候更多的需要每个学生树立明确、积极的精神意识。在班级文化塑造过程中,首先要打造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并使其在班级形成主流思想,起到在班级中影响全体同学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在班级,树立明理知性、勤学苦练的学风;树立守则敬业、爱生善教的教风;树立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班风;树立厚德笃行、尚能致业的班训。弘扬正确取向的班级文化价值观,增加班级的整体影响力。

三、加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约束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班级要有班级的制度,有班级的规矩,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行为习惯有明确的约束。在班级建设的初期,班主任老师就要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明确班级的行为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班级制度的建立,不仅应该包括规定学生的行为习惯,对于学生的出勤、卫生、文明礼仪等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除了制度约束之外,“赏罚分明”也应该成为每一个班主任对班级文化的一种塑造。对于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对于取得成绩,有优异表现的学生要予以奖励。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一种风尚,向这些同学学习,倡导积极向上的氛围。对于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予以教育,根据错误的大小,适当给予一定的惩罚。让这些学生认识错误的同时,给予班级其他同学一定的暗示。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价值观念。从而利用班级制度,使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共同维持好班级文化建设。

四、加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

心里健康越来越获得人们的重视,视为健康的重要方面。作为中职院校的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在一个相对不熟悉的环境中,势必会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作为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成长,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逐步由中小学的学习、生活模式走向中职院校相对独立的新模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有具体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首先,在入学之初,我们可以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记录其在每个阶段的表现情况,记录其心理成长的过程,以便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劳斯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比如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心理讲座,给每一位学生发放心理健康手册,通过视频、演讲、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压力,适应环境。最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自主困难,适应挫折的能力,阅读是必不可少,班主任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提供一系列的心理健康书籍,让每一个学生,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技巧,变得更加开朗乐观,有更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五、加强班级专业文化建设

中职院校更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水平。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班级的技能教育。专业文化要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与学习过程中,凸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班级文化的塑造,首先要了解自身的专业,技能需要,在班级布置以及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展现给学生关于技能成才的文化,宣扬学校、系部的技能教育,通过专业文化的塑造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除此之外,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尽早开展职业指导,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为自己今后的工作,制定学习计划,有的放矢,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有目的的为自己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班级文化的建设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也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至关重要,班主任老师在实施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方针政策。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管小青,邹坤源.浅析凸显职业特色的中职班级文化建设思路[J].职业教育.2016(2):20-21.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7

一、在设计实验时,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

绿色化学思想应当渗透于实验教学的始终.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绿色化学思想.很多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都缺乏一些必要的考虑,要么就是有毒有害的实验废弃物没有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要么就是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如对于实验药品的浪费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引导,教师要将绿色化学思想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合理的考虑.例如,在讲“硫和氮的氧化物”时,需要学生设计实验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很多学生之前做过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因此,在设计实验时也使用同样的原理,却忽视了二氧化硫作为酸性气体对大气的污染强于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尾气处理.二氧化硫对大气的危害也是这次堂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时应当引导学生对于这一要点有所考虑,并且结合二氧化硫的这一特征设计更加合理的尾气收集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后续实验的尾气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净化等实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同时能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这是实验教学应有的展开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

二、有效地进行装置的合理连接

在设计实验中,实验装置的连接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对于实验的效果,乃至实验的成败都会产生直接影响.有的学生忽略了对于实验连接的良好设计,要么使整个装置漏气,要么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外泄,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实验设计.因此,在引导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连接问题时,教师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量,并且要将生态化学思想渗透到实验装置连接的设计中,这是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体现.例如,在做“制取SO2”实验时,装置的连接是设计实验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硫酸和亚硫酸钙进行反应制取碳酸钙和二氧化硫,为了证明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的强氧化性,可以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再用酒精灯加热,品红溶液重新显色,这就证明制取的是二氧化硫.在连接整个实验设备时,一定要做好必要的密闭性处理,这不仅能够保障实验的有效进行,也能够防止SO2泄露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这样设计实验,不仅实验现象明显,而且能够很好地处理实验废气,向学生传递了绿色化学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意识.

三、注重对于实验废品的有效处理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废品的有效处理非常重要.这不仅是一个必备的过程,也是绿色化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不少化学实验后产生的废物都会对于环境造成直接污染,这是必须对于实验废物进行处理的一个原因.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渗透实验废品处理的思想,并且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实验废品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这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也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必要的延伸.只有这样,才能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并且让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氨,硝酸,硫酸”时,实验过后会残余各种强酸,如果随意处理可能会腐蚀实验室的排水系统,酸解后释放的气体也有可能污染环境.因此,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碱液对其进行中和,然后测定废液的pH,达标后才能进行排放.再者就是上述说的酸性气体废物,最好是能够在实验仪器的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废气吸收液,将这些废气吸收,然后同样用碱液进行中和,以防酸性气体破坏大气.这些都是必要的实验环节,有效处理实验废弃物也是必须传授给学生的一个基本实验理念.这不仅是绿色化学思想的直观体现,也是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必须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实验习惯.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非常重要.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合适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考虑实验装置的连接问题时要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学生对于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考量.此外,教师要渗透实验废品处理的思想,并且要给学生传授一些常用的实验废品的处理方法与处理技术,这些都是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教学方法所在.

给予树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面向全体;观念;方法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使学生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理解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由偏重智育转向德、智、体全面发展;(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即由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向让全体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个性得到主动发展;(3)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即由以“分数”评价定论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转向全面地、发展地评价学校、学生的质量水平;(4)树立正确的效益观,即花费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教育成果。我校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 科学分类,以达到最优化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物理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了解差异,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物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接甲盯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样便于老师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步。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

2.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上课课堂教学中改变授课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自学)一合(集体讲授)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作业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1)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2)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3)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物理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价主体互动化:即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与协商;(2)评价结果效益化:即重视评价结果的科学化反馈作用,以使被评价者最大限度的接受;(3)评价方式动态化: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注意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4)评价内容多元化: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5)评价模式过程化:即不要只关注评价结果,不要只关心学生作对了多少,要更重视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去了多少时间?是否与他人合作过?是否遇到过较大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6)评价施实日常化:即重视评价的实效性。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将评价日常化,通俗化。

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3. 重视探究,稳步提高能力

增设课题研究是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落实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个重要举措。多进行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可以给学生充足的自。通过观察发现惊奇探索,以逐步提高起探究能力。 另外,经常“提出问题”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公式或一个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新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使好、中、差学生搭配组成探究小组,针对某一问题在小组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做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提出意见,发现问题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考模式的改变,现行的中学物理教学不应单纯立足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物理知识与化学、生物、地理乃至历史知识相互穿插,并适当增加这方面综合题的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学科综合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能量转化守恒定律 ”时,可以把化学上的键能、反应热以及生物上的生物能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在讲解“原子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与化学上的电离及生物上的遗传、变异等相联系;在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与生物上的血液流动方向挂钩;《电磁感应》一章中,在判断飞机在某地方上空飞行时两机翼的电势高低时,可以与地理方面的知识相联系。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上一篇:父亲节给爸爸的话范文 下一篇:我的端午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