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课题下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13 11:11:06

同一课题下教学情境的创设

摘 要: 一堂好的数学课并不是结果的教学,而是动态的思维活动的教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知识内容的特点灵活创设问题情境,就能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方式

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是通过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隐含其中,或者是将数学问题迁移引申到社会实际问题中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是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本文通过《二元一次方程》这个课题下的不同情境创设方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设情境

新知识的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知识对比,同化新知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如,通过一道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题“一个数的3倍比这个数大6,这个数是多少”回顾复习,引入第二问题,直接与二元一次方程类比得出定义,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已学的知识已经没办法解决,如何求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学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

二、从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例如,由新闻链接:某乡镇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880.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这里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和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从学生兴趣创设情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在驱动力,有了他,可以改变学生主动学习的状况。”对于中学生而言,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都迅速趋于成熟,具有一定辨别能力,但缺乏经验,知识不足,正处于学习的“爬坡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恰当地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一旦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热爱之情,将影响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乃至一生对数学的热爱。

例如,从学生熟悉的火箭队投球分数和场次组成题目,列方程直接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学生对篮球的热爱一方面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另一方面学生也不会因为感到陌生而提不起兴趣。

四、从学生身边取数据创设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并引起他们的注意,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现知识。

例如,本班共有40人,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

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拨者和引导者。

五、从实践操作中创设情境

利用操作创设问题情境,这里的操作可以是学生对学具的操作,也可以是教师对教具的操作,还可以是教师的课件演示操作。只要能适当地利用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问题1:假设你们每人手上有一根长20cm的铁丝,将这根铁丝首尾相连围成一个正方形,围出来的正方形完全一样吗?

问题2:同样用这根20厘米长的铁丝,首尾相连围成的长方形都完全一样吗?你能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吗?

通过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去探究。在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方形拼折过程中,逐渐提炼出方程组的形成思想,并和学生一起概括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六、通过多媒体操作创设情境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奥运主题的大背景下以福娃和奥运笔的数量计算为题,漂亮的图片,又融入生活实际,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总之,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问题化课堂教学,能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立嘉.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宁波出版社.

[4]潘莉霞.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谈数学课堂教学评语的优化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