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0 02:59:03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器乐;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3-0080-01

音乐是学生们喜欢的艺术,音乐课也是学生们喜欢的课程之一。作为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的学习变为乐观轻松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音乐、学好音乐呢?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和引导手段。教师应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比如:小学生爱唱歌,中学生则拓宽了音乐范围,他们能分清什么是儿歌,什么是流行歌曲和流行音乐。但同时,学生的音乐知识是不全面的,如果教师不负责任,任学生自由发展,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那么学生要么对音乐不感兴趣,要么学不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一、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每节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下功夫,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备好教案,使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比如,教授《小燕子》这首歌时,首先,用图片把学生引入春天的景色,从画面中分析这首歌的寓意,并声情并茂地范唱给学生听。接着,教师将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听教师用电子琴和竖笛演奏,倾听两种乐器演绎的不同风格的同一首歌曲,让学生品味其中不同的韵味,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器乐教学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将器乐引入音乐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乐器而学习到更多的音乐知识。比如,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竖笛,让学生学习竖笛,使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加到位,既学会了乐器演奏,又学到了丰富的音乐知识,一举两得。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人手一支竖笛,在上课时先教学生演奏技巧,开始以音阶练习为主,后来随着学生对竖笛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加深,安排一些小曲进行练习,最后再学习重奏。把学生用声音难以掌握的合声通过乐器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竖笛吹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学习齐奏、独奏、分声部合奏。学生学会后,让他们在课外活动上表演,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每天课前预备钟响起后,学生吹唱同一首歌曲,既活跃了校园气氛,使学生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又对学习其他课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吹奏得不错,但演奏就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自信心作怪。于是,教师用肯定和鼓励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从心中认定自己是最棒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顾虑心理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纠正。如果让学生在吹奏中担任重要角色,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位置和重要性,让他们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就能让学生得到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这样,学生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会演奏得很好。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友好的朋友关系,从而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音乐。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下,才会使学生敢说敢做,才能树立自信心。

四、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熟练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技巧后,就可以增加所学曲目的篇幅和难度。如二声部、三声部的曲子,以及领奏和协奏的曲子,都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合作精神。在分别练习好的情况下,进行集体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吹奏时用气大小,需从乐曲的情绪变化上来增减,不能随心所欲。有的学生为了能听到自己的声音用气过大而发出怪音,这个问题常出现在团队中。对此,教师应给学生讲清曲目的情绪变化、感情的投入、用强弱增强气氛等,告诉学生在乐队中不能听到自己的演奏声,而应只能听到整体的效果。通过讲解、纠正、给学生放录音听,让学生明白成功的乐队演奏是大家团结演奏的结果。教师可采用电子琴伴奏的方法,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作出优美动听的音乐。

五、组织校民乐队,引导学生深层学习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后,教师在全年级抽调部分学生组成一支由笛子、二胡、板胡、扬琴、唢呐及其他打击乐器组成的校民乐队。校民乐队组成后,先分配乐器,分别教学生演奏的技巧。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掌握了方法,接着进行乐曲的练习,然后进行表演曲目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要有毅力,引导他们把枯燥的练习变得轻松易学。通过学习,校民乐队成功演奏了《良宵》《赛马》《绣金匾》等曲目,并在全县文艺汇演中获得二等奖,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提高,学习劲头更足。

六、结束语

将竖笛引入课堂和校民乐队的组建、训练,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培养出了不少音乐人才,有考上音乐院校的,有在社会音乐团队中成名的,教师也收获了音乐教学的成就感、自豪感。将器乐引入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值得教师继续尝试和研究的课题,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到更多音乐知识,使学生掌握乐器演奏的技巧,使学生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尹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器乐教学――运用“自然分材”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J].艺术教育,2011(01).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2篇

一、认真钻研教材,整合教育资源

每次编写教案时,我都提醒自己: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注意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响应学生心理需求,并以自己的特长、思维和兴趣取向去开发课程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所谓纳百川方能成大海。只有教师本身对教材有了深刻的理解与把握,自己喜欢,才能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

例如,欣赏《百鸟朝凤》时,我先讲了百鸟朝凤的故事。又让学生欣赏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百鸟朝凤图片,如剪纸艺术、冷盘雕刻艺术、十字绣、盘画等,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在重点欣赏时,我又让学生找出有关模拟动物叫声的音乐,让学生模仿唱。同学们都兴趣盎然,沉浸在音乐中。另外,我还搜集了不同版本的“百鸟朝凤”音乐,尤其是在模拟动物叫声那一部分,由于每个艺人的表现手法及演奏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动物叫声惟妙惟肖、各具特色,使学生感受到艺术是来自对生活的细致的观察、发现和创造,使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情境

音乐课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能达到声文融汇、声像结合和声情并茂的效果,能对优化音乐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欣赏《西班牙斗牛舞曲》,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导致音乐想象和联想没有了基础,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立刻把学生带进了紧张、激烈的气氛中,也更好地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听完之后,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再次聆听,这时他们边听边唱、边唱边听,沉浸在音乐中。

三、用激情点燃课堂,共同享受音乐美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地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使之动情、激情澎湃甚至疯狂,让他们在音乐中尽情地表现、抒发、宣泄。这就要求教师做到发挥艺术魅力,充满深情地讲授,满怀激情地表演,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心,使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引导他们遨游于音乐的海洋之中。无数次的实践证明,教师整节课饱含激情,学生也会很投入;而老师整节课无精打采,学生也提不起精神。

如教唱歌曲《小鸟,小鸟》时,教师充满激情的范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学生一边感受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边想象自己像小鸟一样在蓝天下自由自在地飞翔,陶醉在音乐中,享受着音乐的美。接着他们的表演和音乐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一节课其乐融融,师生都沉浸在音乐中。

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音乐实践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舒适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留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当学完一首歌曲之后鼓励他们去创造,如创编歌词、为歌曲配画、配打击乐器伴奏、伴舞等。

在上完《中学时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表现中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我安排了唱卡拉OK的环节,当一位同学走上讲台,满怀激情地高唱《飞得更高》这首歌时,同学们深受感染,齐声高唱,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全班同学沉浸在音乐中,享受着音乐的快乐。实践使音乐课多姿多彩,韵味无穷,每一次音乐课都会成为学生翘首期盼的快乐时光。

五、走进生活,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很多学生反映:“请老师不要老是教课本上的歌,因为课本上的音乐讲的都是‘过去’,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而我们更多地是想了解‘现在’,即我们身边的音乐和事。”课本上没有《黄种人》《飞得更高》《隐形的翅膀》《国家》等,而这些都是那么强烈地吸引他们,贴近他们的生活。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教师就要依据个人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音乐时事,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把学生带进广阔的音乐世界。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媒体播放的有关音乐的节目,如《同一首歌》《星光大道》《欢乐中国行》和《神州大舞台》等。师生共同评价音乐节目,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多多接触音乐、聆听音乐,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聆听,在聆听中更好地享受生活。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3篇

然而,惰性使然——很多教师不约而同地会选择那些好“百度”、易复制的“同一首歌”,甚至一本教案能够“涛声依旧”地用上好几年。评课时,碍于情面,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为扭转这种尴尬局面,给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语文组推出“点菜、共烹、网上尝”的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一、点菜:赶鸭子上架

很长一段时间,教研课、公开课都是教师自选课题。通常语言生动、情节曲折、情感浓烈的课文选中率较高,而语言平淡、说事说理的课文便无人问津,缺乏深入研讨的机会。执教研究课的教师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与自己个性相符的课文。善于深入思考的,往往选择哲理性的课文;擅长讲解诵读的,往往选择激情类的课文。几年下来,逐渐形成一种惯性、一种定式而无法自我超越。推行“实名点菜”上课模式以来,我们一改以往的做法,要求同年级老师在学期伊始,各自点出自己最有困惑又最想听的课题,然后教研组长统筹安排,将点中的那些冷僻的课分配到个人。这颇有点儿“赶鸭子上架”的意味,但不逼自己一下,哪能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哪能知道自己还能上出这种风格的课?

二、共烹:事前诸葛亮

“点菜”完毕,所有人都不再像过去那样,袖手旁观执教者个人做菜,然后品尝几口,评论一番,做事后诸葛亮,而是以年级组为单位,以执教者为核心,“人人参与做诸葛,提提建议勤交流”。这样,课堂教学研究的重心向前推移,形成了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点菜”与“集体做菜”的老师们共同经历一个深层的专业对话过程,他们抓住文本特质,提出共同研讨的专业话题,依据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甄选,就学生学情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这样,执教者的个人智慧和所有参与者的集体智慧,自始至终相伴相生,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互助双赢的理念。这种全程参与的过程,又为教师下一步的听课奠定了充分的基础——不至于听得糊里糊涂,难得要领。

三、网评:针尖儿对麦芒儿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4篇

一、班会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班会,使学生认识到讲文明是个人素质的一种表现,讲文明是实现个人与校园和谐统一的一种方式,讲文明使校园更美丽,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每个同学的心头。

2.行为目的:通过班会,启发学生能自觉注意养成各种文明的行为习惯,使校园更和谐、更美丽。

二、班会背景:

配合学校正在开展的创建和谐校园建设。动员全体学生人人出力,人人校园争辉!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的校园生活做起!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让他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关键阶段里,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尊重人、关心人、遵纪守法,有责任感,有公德意识,有健全人格,是当今校园里的一个重要的教育主题。

如今,由于各种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我校学生还比较普遍地存在公德意识淡漠、极端个人主义、缺乏责任感等现象,因此召开这个主题班会进行文明教育是有一定的现实必要性的。

三、班会形式:学校历史、人物、事件问答、组织班级学生小品演示、游戏竞猜等。

四、班会时间:20xx年x月x日星期三

五、班会地点:本班教室

六、班会准备:

1.老师、学生齐心策划,确定内容、方式。

2.指导学生编排小品、制定竞赛规则等。

七、主要过程:

美丽校园,文明你我

初一(4)班主题班会

1、主持人致欢迎词

《美丽校园,文明你我》初一(4)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老师的到来。

2、美丽校园知多少

我们枫泾中学经过了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校。形成了学风正,纪律好,校园美的令人称道的学校。这一切都离不开历届师生的努力。这次班会我们分三组进行比赛,以最后得分高低评出第一、二、三名。接下来我们比赛进入第一环节美丽校园知多少。比赛规则:请组长抽签出每组的比赛顺序,选中一个项目进行回答问题,答不出、答错可同组同学回答,答对一题给一分,答不出有别组同学回答给分给别组。第一小组抽到的项目是。。。第二小组抽到的项目是。。。下面请第一小组回答。。。项目的题目。(此组比赛分三个栏目分别是:学校人物、学校荣誉、学校大事。每组有四题共4分)

3、不和谐的音符

在许多前辈的开拓下,历届师生的努力下,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的各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被评为市行为规范四星级示范学校、市文明单位、市花园学校我们每一个师生都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添砖加瓦,可就是一些学生行为与我们这个花园学校不般配。下面我们请每组抽签按顺序演出小品,请下面一组指出不文明行为并说出应该怎样做,没说出或说错一处扣一分。下面开始(每组有小组长带队演出,由小组长判断学生指出的错误对不对,满分5分)

以上的小品演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不良行为,他们无一例外地损害了中学生的良好形象,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小事做起,规范我们的行为。希望小品中的镜头不要在我们生活中再现。

4、文明行为大家说

文明是风,吹遍神州,文明是雨,滋润万物,文明是云,飘过蓝天,文明是花,永远绽放……“不学礼,无以立”这是孔夫子的至理名言。程门立雪是至今还在流传的敬师故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其实在我们班级也有许多文明行为。接下来我们请每一组的同学来说一说我们班级的文明行为每组至少说三个每一个得一分,下面开始(轮流说出班级的文明行为)

5、文明行为猜猜猜

我们新一代的中学生应该像我们班的这些同学那样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重塑我们礼仪、文明之邦的新形象。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进行“文明行为猜猜猜”趣味竞赛。游戏规则如下:请组长来抽取一个文明行为,然后每组出二人一人做动作,一人说出文明行为。做得一分,猜得一分,猜对得二分(共有十个方面的行为:如:帮助残疾人、节约用水等)

6、美丽远景大家绘

如果这些文明的行为在我们班中、校园中生根发芽,人人心中盛开文明之花那我们的校园该是个怎样的景象?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讨论一下,然后请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评比出最好得三分,其余的二、一分。大家看看那一组描绘的最快?请小组长来读一下,这次比赛第*小组最快的三分,。。每组比赛分数出来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每一组的得分情况:第一小组的分。。。第二小组得分。。。第三小组得分。。。我们热烈祝贺第。。小组获得总分第一名。

7、班主任讲话

下面我们请班主任讲话。

班主任:同学们,有句名言叫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文明行为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种子,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新一代,我们有责任弘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校园使校园变得更美好、更和谐。

8、同唱《同一首歌》

只要我们很好地遵守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的校园将处处展新貌。正如同学描绘的那样,踏进校园将无不感受到这儿环境优美,人更美。让美丽校园和我们同在,让文明礼仪与我们同行!让我们同唱一首《同一首歌》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齐全,内容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在已有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DVD中的歌曲欣赏和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教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进而参与产生共鸣。

二、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VCD、DV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以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我们一定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才是我们的目的。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6篇

以《大鹿》这一教案为例,我设置了以下形式的教学流程: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

一、设置情境,引导情感投入

1.音乐教室的情境创设

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不能持续较长的时间,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大鹿》一课时,根据内容,我是这样设计和安排的:课前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森林图案的背景,然后准备一些生动的图片,如,大鹿、小白兔、大灰狼、小鸟、房子、猎人等,把它们贴在以森林为背景的画面上,再把音乐教室的纵列座位摆成“U”形,这样,学生一走进教室,没有了那种课堂的约束感,仿佛置身轻松、有趣、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2.组织教学的情境创设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旋律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在教学《大鹿》的课前三分钟,我让学生听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龟兔赛跑》歌曲,他们听着、唱着“乌龟加油!兔子加油!”,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主动参与到森林的系列活动中。

3.导入课题的情境创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大鹿》这课,我是通过组织教学设置的情境深入的:小兔在和乌龟的比赛中输了,心里很难受,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想:我怎么会输给乌龟大哥呢?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几声枪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感受情境,引感共鸣

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发声练习以及其他一些基本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针对性地初步解决一些歌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歌曲教学设下铺垫。如,在教学《大鹿》时,我在学生熟悉歌曲故事后问:“同学们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大鹿危急的时候说了哪句话?你们能模仿大鹿的语气、节奏说给我听听吗?”通过模仿歌曲中大鹿说的话,既解决了该课的难点,又感受到森林里紧张的气氛,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促使他们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三、表现情境,提高审美情趣

1.在情境中熟悉歌曲旋律

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连续不断地让学生聆听歌曲旋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熟悉旋律。在教学《大鹿》时,我分别选择了大鹿、小兔的代表音乐,边弹琴边讲述、演唱,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地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2.在情境中学唱歌曲

如,学生基本学会唱《大鹿》后,我问:“大鹿开始站在房子里的神情是怎样的?小兔往大鹿家跑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大鹿听了小兔的话后有什么反应?我们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表现?”通过小组讨论、试唱、比较,他们不仅选择了适合歌曲情境发展的速度和力度,从中也知道了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的感彩也不同。

3.表现歌曲的情境

这一内容是这一环节的最终目的。在学生对歌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地运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和技能来表现歌曲的情境。如,《大鹿》一课的教学中所需角色有:大鹿、小兔、猎人、大鹿的家、森林里的花草树木等,还有歌曲伴唱、用打击乐伴奏等,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关键是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能够出色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具体的做法是: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以更形象逼真地表现歌曲情境。另可选三组学生用打击乐设计“大森林的早晨”“猎人的追击”“结尾”等,再按课本上的剧情进程加入打击乐的演奏,将《大鹿》这首歌改编成一幕丰富的音乐剧,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到愉快,在愉快中得到升华。

四、拓展情境,引感升华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情感投入之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引起感情的升华。如,在教学《大鹿》时,我设置了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来拓展歌曲情境:假如小兔今天不是向大鹿求救,而是向别的动物求救,那情形该是怎样的呢?有的说小兔沿河边跑向大象求救,有的说小兔朝山野里跑向山羊求救……我接着问:“现在这首歌名该叫什么?怎样歌唱?”一首首全新改编的《大鹿》《山羊》《大象》……纷纷推出,学生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在情境中尽情地表现,在表现中不断升华。

由此可见,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起着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学生在情境中聆听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表演着精彩的故事,他们完全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内心情感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精心 精细 精研 优课 打磨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72

读了钱涛、杨丽的文章《蝴蝶是这样蜕变而成的》,使我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磨课经历,那些备课、上课、再备课、再上课的日子,那些将偶然之间的获得,巧妙纳入教学中时的兴奋,还有那些精思、精研、精选的心路历程,如今仍历历在目、回味无穷,也让我不断总结经验,以求打磨出更多、更好的课。

一、精思:教学设计细致化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的道理。同样的,在教学中只有注重细节,精细设计教学,才能将一节课上得高效、上出特色。

记得参加工作不久,我第一次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优课评选,当时我上的是关于“爱护眼睛”的内容,虽然时间很紧(下午接到通知,第二天早上就要上课),但我还是在仔细看过教学内容之后,花了一节课时间非常用心地做好了初步的教学设计。首先用“谜语”作为导入,让学生猜谜底,引发他们的共鸣,接着进行进一步的歌曲教学,让学生在“小熊猫、小灰兔、小白鸽”等动物身上找到“为何会戴上黑眼镜”和“为何会红眼睛”的答案:原来都是不科学用眼、不讲用眼卫生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科学用眼才能拥有一双明亮的好眼睛。为了使教学更精细,我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综合,一遍遍地修改教案、一次次地试讲。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布局、教学理念的提取、教学特色的突出、教学环节的设计到教学的仪表、仪态、语调、范唱、停顿、手势、重音等,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斟酌。最后,因恰当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拥有从容的教态和娴熟的基本功而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二、精研:教学情境生活化

生活化情境教学源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符合新课改理念,它能让学生极易进入学习状态,弱化学习难度,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在相同的音乐中获得不同生活背景下的近似感受,能用各自富有表现力的声音唱出同一首歌。

例如,在一次全市教师优课大赛中,我执教了小学中高年级《拾稻穗的小姑娘》一课。《拾稻穗的小姑娘》是一首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儿歌,要上出新意并不容易。在备课过程中,由于歌曲中“装饰音”是难点,我以生活化情境为展开依据进行教学设计。首先制作一个农民丰收的导入课件,让学生们想象丰收场景,并在看MV、听范唱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1)这首歌具有什么情感特点?(2)小姑娘又有什么特点?在学生找出并学会了波音、倚音和连线音后,我又让他们一边和琴跟唱,一边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物,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表情和动作。最后联系生活,再现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谈谈自己的收获。这样设计了使得本节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评委教师的一致认可。

三、精选:教学方法最优化

师范专业的中教法课程,教给了我们不少的教学方法理论。进入工作单位以后,我们得以亲身实践,并从他人的教学中,学习到应用、修订之法,多方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作为美术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认真备课并挖掘教学内容,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每节音乐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身心愉悦,健康快乐成长。

在另一个班同是上《拾稻穗的小姑娘》,我在教完第一段后,将画面直接停留在孩子们的玩耍上;接着提出疑问:“小姑娘玩着玩着把正事给忘了,这可怎么办?同学们快帮忙想想办法!”待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我在画面上打出《悯农》,然后引导学生用音乐的节奏诵读。学生开始读成了:

有节奏的古诗诵读,融入歌曲的演唱中,以读、拍、唱的形式让古诗伴着歌声和谐进行。这个亮点,成为我后来上此课荣获小学中高年级组第一名的原因之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一名专业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足够的热情和耐心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思考、精心设计,从各个生活片段中攫取灵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创造性地拓展等,从而让音乐课堂上出个性、上出精彩。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我班分五个单元的活动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有缘千里来相会、我的自我我最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我真的很不错和我的未来不是梦。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另外,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伦理学与教育学恐怕是不够的,若能借助于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辅导的帮助,那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团体心理辅导日渐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第二,活动的选题尽量小,以小见大,便于实际操作,还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多设计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以下是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使学生学会和他人的沟通探讨,学习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增强方向感。希望能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启发。同时还希望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受,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由教师指导,班干部协助

四、活动时间:共五次,开学后每周一次一单元,每次2~2.5小时

五、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发展观

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

六、活动过程:(见附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2梁东标,汤礼深.班级心理辅导手册.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舒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设计「ol.心海导航论坛 , 2005—10—21?

第二单元活动——我的自我,我最知

主题

活动内容

时间

?分钟?

道具

热身活动

1.无家可归(大家围成一个限定人数的圈,在一定分开跟组合后会出现未能围成圈的个别组员,让其谈谈感受)

2.松鼠与大树(分别由三个人组成一组大树与松鼠的搭配,听老师口号而变动)

3.盲人与拐杖(团体成员两人一组,一位做“盲人”,一位做“拐杖”。盲人蒙上眼睛,然后在“拐杖”的搀扶下,沿着指导老师选定的路线活动。期间不能讲话,只能有手势、动作帮助“盲人”体验各种感觉。活动结束后两人坐下交流两两的感受,并在团体内交流。然后互换角色,再来一遍,再互相交流)

10

10

40

眼罩若干

主要活动

纸笔练习:

1. 用 “我是”开头造20个句子,描述自我。

2.自画像:可以用任何形式画出自己--抽象的、形象 的、写实的、动物的、植物的什么都可以。请用简练语言说明(解释你的画)。

60

工作纸

结束活动

全体齐唱《祈祷》

5

《祈祷》的视频

第二单元活动——我的自我,我最知

主题

活动内容

时间

?分钟?

道具

热身活动

1.同舟共济(给每组分一张报纸,按老师的要求小组成员想方设法都站在报纸上,保持3秒钟,其间各成员双脚不能与地面直接接触。)

2.唱儿歌找朋友(唱起小时后的儿歌寻找唱着同样歌曲的组员,手拉手围成圈)

20

20

报纸

主要活动

纸笔练习:

1.拥有与丧失

(一)拥有:写出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及选择的理由。

(二)丧失:将上面所写的五样东西逐一划掉,体验其中的过程和内心的感受。

2.画生命线:预测自己的死亡年龄,并列出过去影响你最大或令你最难忘的三件事和今后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或最想实现的三个目标。

20

30

40

工作纸1:《拥有与丧失》

工作纸2:《生命线》

结束活动

手语操《感恩的心》

10

《感恩的心》的视频

第四单元活动——我真的很不错

主题

活动内容

时间

?分钟?

道具

热身活动

1.成长三部曲(以“蹲着”代表“鸡蛋”,“半蹲着”代表“小鸡”,“站着”代表“大鸡”的方式演示人的三个成长阶段。以与同成长阶段的组员猜拳决胜负的方式来决定成长的阶段,直到从“大鸡”中胜出才可以坐回座位)

2.搭塔(每组发给20张工作纸和一卷透明胶带,组员们不准运用言语去商议怎样搭塔,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去表达。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有创意的塔。)

3.精神欢呼(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想出一个姿势和口号,然后让组里的其他成员跟着一齐做出自己想出来的姿势和口号,然后一个接一个展示出来)。

20

30

10

主要活动

纸笔练习:

1. 墨迹画(每人用水彩,把第一张水粉纸对折后,在其一半上随意图画,然后拓印在另一面。再把另一张水粉纸放在第一张上拓印,然后根据自己拓印下来的画自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大家帮助分析。)

2.“自我探索”练习

30

15

水彩、水粉

自我探索问卷

结束活动

手语操:《我真的很不错》

10

《我真的很不错》的视频

第五单元活动——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题

活动内容

时间

?分钟?

道具

热身活动

1.带高帽(每一位成员都要在各位成员面前摆姿势,让每一位成员对她/他进行赞美)。

2.兔子舞(大家围成圈,手搭着前面同学的肩膀,按着节拍一起跳,成员不能让彼此的手脱离,带领者的速度不可以太快)。

20

4

兔子舞音乐

主要活动

1. 小小动物园(写出你最喜欢的能代表你个性的动物)。

2.热座(用15分钟的时间想想现在的你最迫切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写有小组每个人一份的纸上并分发到小组各成员的各个信封中去,再解答在你信封中的每个问题,并分还给其他组员)。

3.礼物大派送(给你的小组成员每一个人你最想送的礼物写在纸上,并在分享的时候写下你从成员那里获得的 礼物,分享你收到礼物后的感受)。

4.人生格言(全体大声地朗诵曾奇峰的“对精神生活的六点忠告”)。

10

50

20

5

画笔、

工作纸,信封、工作纸《礼物大派送》

结束活动

1.小天使揭密(猜出谁是你的小天使)

2.放飞机(每个人都在一张纸上写下你的祝福语并折成小飞机,大家同时把飞机放飞出去,在捡起身边的小飞机后,大声读出里面的祝福语,手拉手围成一个幸运星)

3.同唱《同一首歌》

5

15

5

工作纸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螺旋上升;品德;家庭生活

“让爱天天住你家,让爱天天住我家,不分日夜,秋冬春夏……”这温馨而熟悉的旋律,经常会响起在品德课程的各种“家庭”主题的课堂里,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之后,时常会想起,同一首歌,是否适用于任一年段?不仅是同一首歌,还有同一环教学设计,同一个资源素材,同一种教学策略,是否可以任意穿梭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里?某些今年似曾相识的教学内容,它似乎曾在去年相同主题的教材里出现过?

面对螺旋上升思路编排的品德教材,事实上我们许多老师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够,时常为了追求课堂内容的充盈,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素材的新颖,大容量搜罗叠加,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事实上却没有充分考虑各个年龄层面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

要想恰当地把握品德教材的同主题螺旋坡度,体现出各年段教学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重,我们必须对同主题教材进行深究细研。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我的家庭生活”品德主题,共享解读螺旋式主题教材的三部曲。

一、读“纲”理“序”,列清主题脉络

“我的家庭生活”主题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分散安排在三上“我的家庭”、四上“温馨一家人”和五上“亲情树下我成长”三个单元中,学生到底要在这三个不同年段的“我的家庭生活”主题内容中分别获取些什么?作为引领者,我们必须了然于胸。崔峦老师说:“因为目标意识不强,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便同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提纲挈领,先把时间、精力花在磨刀上,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中,明确地列出了“我的家庭生活”所要教学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建议,再细化到各年段单元概要和目标,我们可以罗列出这样一个脉络。

二、研“课”定“案”,精选主题资源

通过系统罗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螺旋的趋势。从三年级的“以我为中心”的家庭常识、家庭故事的分享,到四年级“以我为主人”关注整个家庭纷繁杂事,学会担当,再到五年级的“个人小家庭”与社会的大关联。从这个纵向序列里,我们既能宏观地把控主题教学内容逐渐深化、上升的过程,又能关注到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产生积极情感的一条隐线,为我们开展有效教学明晰了方向。

接着我们再选取三个年级段中最有共通点的教学内容:《家人关爱我成长》《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父母――我特殊的朋友》这三课进行细化研究。

《家人关爱我成长》旨在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体会家人对自己真诚的爱,由此理解、尊重、感谢家人,并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家人的爱,在爱的回报中健康地成长,成为家庭的欢乐之源。

《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父母的辛苦,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体会成员之间的亲情,并明白自己作为家庭的一员,也要为家庭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和父母一起共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庭生活。

《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旨在通过对不同家庭关系的了解,知道家庭生活的民主化是现代社会家庭幸福生活的源泉。

我们明确了各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建议及重点后,分任务专人细化设计教案,意图通过课堂教研的展示分析,强化认识品德同一主题教材的坡度和层次。

三、听“教”睹“学”,体悟主题坡度

不同年级同主题的教学,在为追寻让学生真正得到成长的有效课堂中依序展开,我们很快便感受到了类似教研意义之所在!

首先,我们发现了三位老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以书信交流的方式来达成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互动交流。

《家人关爱我成长》一课中,教师意欲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直观父母的内心,了解他们每个动作、每句叮咛、每个决定背后的良苦用心,从而萌发感激之情,产生强烈的感恩回报欲望;《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意在用父母的“真情告白”,酝酿出学生内心丰盈的情感美酒,营造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从而使学生的感恩之情如泉涌般喷薄而出;《父母――我特殊的朋友》意在以书信为桥梁,尝试着与父母进行真心的沟通,将平时藏在心里的话亮出来,化解积怨,与父母做朋友。

诚然,书信沟通的方式确实是个好策略,它能煽情点火、推波助澜,已经在许多公开课中见识了它的卓越功效。学生情动之处,泪水涟涟,泣不成。但在此时,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使用在三个不同年段的效果差距。三者相比而言,效果最佳者,当属四年级。

究其原因,四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高于三年级,在情感上的感受、理解强于三年级,他们能准确而又纯真地接收到来自父母的真情告白,并用充沛而又略显稚嫩的感情去回应。而五年级的情感发展比四年级略显成熟,广博的见识面有可能无法让每天司空见惯的父母亲情达到他们情感冲动的制高点,再加上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情感已开始转向内敛,有时候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掩饰得不留痕迹。

因此,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想在书信交流环节出彩的,最佳年段应为四年级。但是,也存在许多客观因素,如学生水平差距以及教师的执教、调控水平等,都有可能影响效果,我们也只能说是在通常情况下。

其次,我们发现执教四上和五上的两位老师同时使用了“两份账单”的对比教学。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多么无私”,从而应该学会感恩父母,同样无条件地回报他们,担起家庭中必要的责任。

老师出示的第一份“账单”,上面记着为父母做家务后所得的报酬。接着,老师提出质疑:同学们,在这12年里,父母照顾我们,抚养我们,你觉得应该付父母哪些报酬?用最快的速度估一估要多少报酬?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要付给父母无法计数的报酬。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出示第二份“账单”,上面记录着父母要求儿子付给的报酬,每一项的数据都是“0”元,以此让学生心中的期望值与实际答案形成巨大反差,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爱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父母总是默默地关心着自己,自己却从没有感觉到,常常惹父母生气,实在太不应该了。

这样的一个环节,我们通过螺旋式的教研一开展,便马上发现了原来这个资源素材已经安排在了四上的《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课教材里了,而且是作为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然而,我们的老师却因为没有纵向研读螺旋式的教学主题,致使上过的内容重新再上,老马再吃回头草,就显得费时低效了。

总而言之,通过“我的家庭生活”这一品德主题模块的教学研讨,我们发现,探究“螺旋式”的同主题教学内容,对于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明白,同主题中的各个课题在品德教材中的出现顺序以及不同时期,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学生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教学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也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层面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符合学生成长和品德发展的社会要求。伟大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那么,就让我们歌起来,舞起来,为了追寻这颗完美的鹅卵石,踏上这条螺旋攀登之路!

参考文献:

[1]邬冬星.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同一首歌教案范文第10篇

一、花开花落亦有声——听诗

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引领学生“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儿童诗,是适合儿童阅读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1.儿童诗是学生喜爱的语言启蒙教材

刚入学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大篇幅的阅读训练可能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儿童诗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短小且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自然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内容简单但内涵丰富的儿童诗,来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如《一株紫丁香》:“踮起脚尖儿/走进浓绿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解除一天的疲倦/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教师引导学生圈出诗歌每一行的末尾一个字,再读读这些字,有何发现,如果换成别的字,朗读效果有何区别。显然“院、香、响、脸、牵、眼、甜”押的都是an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押韵所带来的语言的美感,再通过教师引读、配乐朗读、小组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学生进一步沉浸在儿童诗的意境之中。

2.儿童诗朗读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儿童诗看起来简单,但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丰富的想象空间。金波、叶圣陶等著名的儿童诗人,他们都有着与儿童的亲和能力,创作的许多儿歌早已被学生所熟悉。

如叶圣陶爷爷的《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学生早在幼儿园就能背诵了,小学中再学此诗,就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真正滋味。儿童诗会带领孩子们来到一个无限辽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产生联想。诵读时,我经常让孩子们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什么?孩子们往往说得很生动、优美,有些孩子即使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我相信在赏读过程中,优美丰富的诗歌也能给他们带来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感受诗的美、语文的美、生活的美。

二、丝丝细雨总关情——品诗

不同的诗歌总是带着不同的感彩,成人的诗歌更多地注入多彩的情感,带着历史的沧桑,时而透出生活的厚重。相比较而言,儿童诗更是一幅画、一首歌、一扇窗、一个梦,给了儿童心灵一片纯净的天空。

1.儿童诗——一幅画

色彩和线条是画家的工具,而语言文字则是诗人的法宝。时空交融,动静结合,白纸黑字描摹出的却是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儿童诗中的画面和意象,就构成了意境。

如儿童诗《雨点》,表现出了动感十足的绘画美:“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这种富有动感的画面,就像是一首雨点哼唱的“旅行之歌”,诗歌的美感得以更多的延伸。

2.儿童诗——一首歌

凡是诗歌,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让人感到悦耳的音韵美、和谐的节奏美。一首诗就如同一首歌,一首歌好听除了主旋律曲调优美以外,还有时不时的滑音、转音等技巧,这也可以运用到诗歌的念诵中,尤其是儿童对新奇的方式总是很感兴趣,更能够不经意间就将所学牢记在心。如《鲜花和星星》的教学片断:

生(读):我最喜欢/夏天满地的鲜花。

师(轻柔地):为什么呀?

生(继续读):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

师(开心地):真是多呀!

教师接的两句话使学生在读的时候思维活动有了拓展的空间,在节奏上富于变化,形成了美妙的“诗外之音”。

3.儿童诗——一扇窗

诗歌的形象美,能够用语言把人、事和情景等具体地、生动地、浮雕似地表现出来,形成独特的的审美感受。

如冰心奶奶创作的《雨后》这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把水花儿溅起多高/他喊:‘妹,小心,滑!’/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嘴里说:‘糟糕──糟糕!’/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紧紧跟在这泥裤子后面/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轻轻地小心地跑/心里却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教师抓住“使劲”、“溅起多高”感受小哥哥踩水的酣畅痛快。“滑了一跤”后嘴里说“糟糕——糟糕!”脸上却露出欢喜、兴奋和骄傲,小哥哥“糟糕”的是什么?兴奋的是什么?骄傲的又是什么?抓住这些,从而体验小哥哥既为弄脏裤子而遗憾,更为尽情踩水而兴奋,还为自己的小男子汉行为而骄傲的多重心理。从小妹妹“咬着唇儿”、“提着裙儿”感受她的“小心”,生怕弄脏了自己的裙子,但同时心里又怀着一个“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看似矛盾的心理却反映了真实、单纯、可爱的童心。品味词句,“小哥哥”“小妹妹”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不仅表现了孩子丰富的生活,也展示了他们美妙的内心世界。

4.儿童诗——一个梦

儿童时代是做梦的季节,他们的梦天马行空:在那云端,真的有孙悟空翻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那天边,就有孙悟空逃不出去的如来神掌;天一刮风,一定是风婆婆打开了风口袋;陪伴在女孩子身边的布娃娃,是一个会说话的小精灵;动画片里的那片森林,也成为男孩子梦里去冒险的地方,梦醒时分常常是诗成之时。为儿童写诗的人往往是童心未泯的人,是永远怀揣童年之梦的人。

《鲜花和星星》的作者金波有好多作品都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可以说是儿童的“老”朋友。《让太阳长上翅膀》中有一节这样写道:“真想让太阳长一对翅膀/天上就多了一只太阳鸟/让它在蓝天里自由飞翔/一边飞,一边自由鸣叫。”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本身就会说话,孩子在它的召唤下,自动与之亲近,从喜欢儿童诗到喜欢儿童文学,在阅读中开阔视野,触摸语言,拥梦入眠。

5.儿童诗——一片天

儿童诗有画,有声,有人,有物,有动,有静,用简短的文字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片多姿多彩的天地。

《家》中提到蓝天、树林、小河、泥土分别是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看图,再读诗,再看图,然后说诗。由图及诗,从诗到图,通过画面与文字的交替赏析,孩子们可以看到:蓝湛湛的天空上,白云飘来飘去;绿阴阴的树林里,小鸟飞来飞去;清凌凌的小河里,鱼儿游来游去;黑黝黝的泥土里,种子正在苏醒。如果孩子的心跟着诗跳动,那么,他们自我创作的种子也会随之萌芽。

三、落英缤纷花满天——写诗

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在孩子们的脑袋里,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教师如果合理地引导,悉心地培育,儿童诗的学习不仅不会成为一种新的负担,更是他们渴盼的事情。

1.生活是源泉

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进自己的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来。为此我常常带领学生去小溪边拾鹅卵石,玩沙,捉蟹,去田野边画画,放风筝,摘野草莓,制标本,捉蚂蚱等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捕捉诗的灵感,寻觅诗的意境的切入点。如《风儿,风儿,你在哪里》的作者只描写刮风的情景,看起来似乎平淡肤浅,如果结合孩子们平时的游戏来学习,清新、亮丽的诗句便跳了出来:“风儿,风儿,你在哪里?/哦,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当柳树的辫子甩起时/我知道了/那是你在荡秋千。”

2.想象是关键

诗需要想象,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思绪就好像插上了翅膀,能够飞上辽阔的天空。也有人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如一个小朋友写的《柳树》:“春天到了/柳树要梳妆了/春风为她梳头/小河给她当镜子/柳树美得/美得/笑弯了腰。”小作者把春风想象成梳子,把小河比作镜子,把弯弯的柳树想象成“美得笑弯了腰”,最常见的柳树经过小作者的想象,一下子显得生动、特别起来。

3.感情是生命

诗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首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诗,即使语言再华丽,想象再奇特,也不可能打动读者。因此在鼓励孩子写诗时,要引导他们用真情实感去描绘、去表达。儿童诗作家金波爷爷来到了我们的学校,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大家写了许多诗献给敬爱的金波爷爷。如《致金波爷爷》:“金波爷爷的头发白了/谈起诗来,却高兴得/仿佛比我们还小/你带着一颗纯洁的童心/来到我们身边/校园里就荡漾起诗的春风。”再如《金波爷爷》:“金波爷爷来了/小雨点高兴地落下来/落在金波爷爷的身旁/和我们一起/跳起了欢迎的舞蹈。”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们对金波爷爷的真情。

儿童诗以其丰富的想象、欢跃的童心和流畅的音韵,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儿童读诗、赏诗、写诗,优美的诗歌陶冶着心灵,引起心与心的共鸣,激起了他们心灵深处的一朵朵诗意之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爱之、惜之、发扬之。

上一篇:等比数列教案范文 下一篇:圆的面积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