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时间:2022-10-13 09:43:44

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源远流长,语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民族精神,承载着民族灵魂。

语文教学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创新《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目前,传统文化现状不容乐观,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经越来越淡漠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途径,倡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灵魂深处构筑起民族文化殿堂,让传统文化香溢语文教学

一、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语文课本中不乏传统文化的经典,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流传千古之佳句不胜枚举。因此,吸收经典营养,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是教学中的突破口之一。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1)天天有积累,要求学生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语文课前交流一句自己喜欢的座右铭。

(2)周周有积淀,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以古诗文为内容的书法习作。

(3)月月有交流,在每月下旬全班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如“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理解性默写比赛、书写座右铭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

通过开展上述活动,有效增加了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克服目前青少年学生中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民族意识淡薄、奉献精神不强等不良倾向。通过诵读含咀,熏陶渐染,在“润物细无声”中外化为良好道德、丰富学识和文明行为,使传承经典蔚然成风。

二、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载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1.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境

(1)空间情景。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3)音乐情景。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4)影像情景。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影像材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2.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血液。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美、求智慧。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课文注释、引语、背景入手,挖掘有关民族文化信息。

(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文章的文化内涵。

(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

(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文化背景、哲理境界。

(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继承和弘扬本土文化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1)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婚嫁文化、饮食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1)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

(2)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3)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4)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搜集家乡相关资料:“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成语故事”“歇后语、谚语”“历史人物事迹”“传统节日传说故事”。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需要留给学生什么?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时,留下的应该是让学生把高尚的情操当作自己永远的追求,在他幼小的心灵播下远大志向的种子,在他人生抉择的时候,脑海中浮现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永不褪色。对一个教师而言,这是很有价值的。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评课刍议 下一篇:增加写作输入,提升写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