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教”在高中新课改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3 09:28:48

浅析“诗教”在高中新课改中的作用

随着最后一批学校进入课改,全国所有高中都踏上了课改的专列。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一轮课改,关系着我国未来的竞争力,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现在举国上下都在谈“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但只有经济的高速发展,而精神文化却远远滞后,这不是真正的大国崛起。真正的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是经济文化的全面崛起复兴。然而复兴民族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工程。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先生在201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发表了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的文章。文章指出:“格律诗是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历史告诉我们,因其大美,格律诗没有被打倒、被取代,也永远不会被打倒、被取代。只要汉字不灭,格律诗就不会亡。经过一段曲折历史后,格律诗从复苏走向复兴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依我看,复兴中华文化不能少了格律诗。”我国的新一轮高中课改,就是要转变思想观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为国家民族的崛起复兴,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为了文化的全面复兴,在高中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渗透“诗教”思想,加大“诗教”工作的力度,让“诗教”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诗教”与高考

诗歌鉴赏是高考中文学作品鉴赏这一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8到12分不等,全国卷一般是8分。考生在回答此题时,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读诗后的一点点感觉不知道怎样表达,更不要说思路清晰、鉴赏术语准确了。贵州省的诗歌鉴赏题全省平均分一般在4分左右。

在诗歌专题复习或诗歌模块学习过程中,我们怎样渗透“诗教”思想呢?之后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

首先,深入浅出地解析每一首遇到的诗,简析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让学生明白诗人在什么境况下写出了这首诗,有什么情感需要抒发。其次,解析诗人是怎样抒发了这种情感。比如: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用了哪些精妙的词语表达?用了什么手法表达情感?就以上逐一体会,一定要用“心”去“悟”。在“悟”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怎样抒真情实感,怎样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与之共鸣。第三,在长期鉴赏感悟的基础上,学生在不考虑诗的平仄的基础上,自由抒写自己的情感。学生只要有了想用古诗来表达的冲动,不管写得怎么样,都要加以表扬鼓励,因为学生对创作古代诗歌是有畏难情绪的。当然,也可用现代自由诗表达。第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主要是格律诗和词的音韵要求,然后在不断修改的基础上,创作出一首具有诗的韵味与意境、又符合音韵要求的格律诗或词,那“诗教”的基础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基本就能够从源头上去真正解析诗了,再来答那两道共8分的诗歌鉴赏题目,应该是游刃有余了。同时,这样的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好处。比如,在文章开头,用自己创作的一首诗歌作题记或开头,能为文章增色不少。2009年湖北一考生写出了古体诗《站在黄花冈陵园的门口》,诗歌气势磅礴,才情横溢,让阅卷的老师们惊叹不已,获高考满分。

“诗教”,让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作文中纵横驰骋,豪情万丈。

二、“诗教”与“成人”

在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诗教”是以《诗经》为范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诗、礼、乐相融相谐的教育。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谈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在《论语・季氏》中谈到“不学《诗》,无以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教”并不是简单教人写诗,做一个诗人,而是透过诗观察体悟社会人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作诗歌,以培育人的胸襟和气度。那“诗教”对人的成长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发现美,欣赏美,表达美,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然而,现实社会物欲横流,喧嚣盲从,人们做什么首先问的是有什么用,能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人们的心已经远远落在了身体的后面,此时,我们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等等你的灵魂。高中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除了做题还是做不完的题。请问:此时,他们看世间万物还有美感吗?还能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吗?

首先,在诗词教学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通过古典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之美,“开场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社会之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闲适之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雄阔之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之美……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这些画面,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素养,更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其次,给学生营造诗意的空间与氛围,让学生发现美。比如,让学生观察校园,感悟校园的诗意的美,并用诗歌表现出来。组织学生郊外采风,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创作出表现自然美的诗词。

让学生在品诗、写诗中发现美、欣赏美,并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成长。

(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学们在品读流传至今的经典诗篇的过程中,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走进诗人那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就能够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在品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千古名句的充分理解,体会作者忠贞不二、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在品读岳飞的《满江红》时,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种誓死保卫国家的壮志豪情。比如,品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唐诗时,就可以深入感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表现出的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对新事物充满了希望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教”的作用可能还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上两点是最主要的。一个人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认为生活是美的,能在生活中找到美感,并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哪怕他遇到再大的困难与挫折,他都会战胜的,会成为生活的强者,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生活、人生的美,提高了思想道德修养,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健康地、富有诗意的成长,这应该比考多少分还要重要,这或许是新课改中真正要转变的观念。鉴于此,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真正的语文素质教育,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诗教”思想,让“诗教”达到情与理、道与艺、人与文的完美统一。

上一篇:试论中职语文课改的趋向 下一篇:情境:让课堂弥散芬芳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