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2-10-13 09:15:16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

[摘 要]素有“歌舞的海洋”之称,能歌善舞是藏族人民的天性。藏族民间舞蹈种类很多,有果谐、锅庄、鼓舞等。藏舞多来源于民间劳动,或粗犷朴素、热情奔放,或节奏明快、跳跃多姿。根据藏族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民俗民风等方面去开拓舞蹈更深更宽的表现领域,展现出藏族民间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藏戏;宗教意识;审美特征

被人们称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山脉横亘绵长、雄伟高峻、名山广布。地处我国自治区和西南边界上的喜马拉雅山脉,绵延达2 450公里,主脉平均海拔超过6 000米,为世界之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它的中段――中国与尼泊尔边界上。冈底斯山脉与它平行,其主峰“冈仁波齐峰”,是佛教徒们崇拜的圣山。此外,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等,都是白雪皑皑、冰川纵横的著名山脉。

在藏族神话中,青藏高原原是一片江洋大海,后来,海中出现了一条巨大的五头毒龙,兴风作浪,使岸边的人无法生活。这时,天上飘下来五位仙女,她们施法术制服了毒龙,又喝令海水退去。“于是,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座峰,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因此人们亲切的称珠穆朗玛为“神女峰”,生活在高原上的人,长年面对着那高耸云端的冰峰雪岭,观赏云霞瞬息万变的景象,自然会产生许多美妙神奇的幻想,给他们的民间舞蹈也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一、历史悠久的藏族民间舞蹈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现有人口459余万,其中约有200万聚居在自治区,其余分布在青、甘、川、 滇等省。

藏族早在公元7世纪就建立了吐蕃政权,有高度发达的农耕与畜牧文化,在文学艺术、医药、建筑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在自然环境方面,根据藏族居住区地形、气候的差异,大致可分为谷区、草原区和林区;各区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都有许多不同。

河谷地区: 地势较低, 海拔2 000~2 500米,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于农作物生长,如的拉萨、日喀则、江孜;四川的甘孜;云南的迪庆等地区。这些地区自古以来人口集中,文化发达,农耕技术比较先进。

草原地区:地势险峻,区域辽阔,海拔平均在3 500米以上,属大陆性气候。该地区水草肥美,人口比较稀少,为藏族主要牧区。如青海的玉树,甘肃的甘南,四川的阿坝等藏族自治州的北部。

二、宗教意识在藏族民间舞蹈中的体现

藏族民间舞蹈多是载歌载舞的形式,有舞必歌,歌词与舞蹈中常融入很多宗教文化的成分,反映出人们的宗教意识。例如:歌词中常歌颂活佛、喇嘛与寺庙,因为这些是人们心目中神圣之化身;舞蹈中多表演孔雀,因为孔雀是神鸟,吉神的象征,可以逢凶化吉,或是把近似“六字真言”的祝愿词作为开头,祈望平安。

喇嘛教是藏族原始苯教和佛教结合的产物,是藏化了的佛教。藏族是一个长期处于政教合一的民族,喇嘛教后来成了统治阶级的唯一正统教派,一千年来深入到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对藏族人民生活及文化艺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多少年来藏传佛教――喇嘛教不仅强烈的影响着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同时也长时期的渗透到藏族的历史、文学、天文、地理、数学、医学、建筑、戏剧及歌舞艺术之中,如歌舞中的歌词都是统一的藏文,多以颂扬佛法,赞美神灵以及歌颂统治者为内容。

三、生活习俗对藏族民间舞蹈的影响

藏族人民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高原,气候寒冷,长年裹裘披袍,为了适应劳动和高原气候的多变,人们常常将袍子的上装解下,将两只袖子缠绕在腰间;有时也将一只袖子斜披在身后,形成了藏族服装独有的特点。由于跨部服装和装饰物的拖累,加上筒靴的肥大,使脚部动作沉重拖沓,这也直接表现在舞蹈中,站成了坐胯松腰的基本体态和移动重心时腰部左右摆动的基本韵律,以及行进中的各种拖步,上下山时膝部的大幅度弯曲,也是藏族舞颠膝动律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跳弦子,跳锅庄或跳踢踏,在欢舞过程中经常要向舞者敬酒,敬酒表现对舞者的尊重、赞美和友情。酒是高原藏族人民常年必备之物,家家户户都有储酒酿酒的习惯,既有低度的青稞酒,又有烈度的白酒,男男女女,老人小孩都能开怀畅饮,以酒寄情、以酒结友、以酒抒歌、以酒欢舞。

在巴塘和康定就有三种流行的酒歌,旋律优美婉转,感情真挚自然,气氛既热烈又朴实,既歌又舞,歌词往往是即兴编创的。敬酒时每人必敬三巡,被敬者在饮酒前习惯用右手中指蘸酒少许,向上向下各弹一次,以示敬天敬地,祝福丰收吉祥。

四、藏族民间舞蹈的审美特征

藏族民间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融合而成的舞蹈形式,其风格特点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刻画上,体现在伴唱曲调的旋律特征和歌词上;又因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而增添不同的色彩。例如“孔雀吃水”这一形式,半农半牧区中甸“锅庄”的表演,牧区色彩较重;农区四川巴塘的“弦子”表演此舞时,农耕生活的气息更浓。两者开始时对唱问答的歌词多近似,但模仿孔雀起舞时,其形象则有明显的不同。中甸锅庄的“孔雀吃水”,跳舞将近尾声时,专门由一两名男子表演孔雀,表演者抓着长袖平伸两侧、交换屈抬一腿,向前、后作徐缓的旋转,在“热、瓦、冈、该、托、模”的吉祥唱词中起舞,犹如雄鹰展翅,更像神鸟飞翔。在歌颂孔雀的舞蹈中,为何会出现模仿鹰的动作呢?如前所述,鹰在藏族人们的心目中是神鸟,孔雀也是神鸟,在宗教文化的基点上,两者自然融合于舞蹈中,体现藏族虔诚的宗教心理,尽情抒发人们美好的愿望。于是形成融合农、牧、宗教三者为一体的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成为高原农牧文化独特的舞蹈形式。

藏族民间舞蹈真实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劳动生产、风俗习惯、恋爱婚姻的社会生活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无比深邃的舞蹈文化宝藏,随着时代的发展,必将闪烁出更加绚丽耀眼的光芒。当我们较多的了解了藏族宗教、历史、文化发展、生活环境和风情习俗之后,在了解了藏族人民在表达感情上的自然、真挚、深沉和朴实的特点以后,才有可能使我们在表演藏族舞时,有更丰富和更深刻的感情内涵,才有可能在舞蹈中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和气魄,才有可能开拓舞蹈更深更宽的表现领域,展现出藏族民间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

上一篇:浅析动画角色造型设计 下一篇:大冬会后关于高校冬季项目深度推广的思考